APP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老旧社区景观环境空间改造提升研究

2023-12-06仇海莉黄春华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新村南阳视域

仇海莉 黄春华

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200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现代街区的不断涌现,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建的时代进入了盘活存量、改造更新、逐步适应的时代。老旧社区的改造与更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方向对此开展了研究,如微改造与微更新、适老化改造、宜居与可持续社区建设等,然而有关老旧社区景观环境空间分析的研究却很少。笔者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分析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社区景观环境的空间关系,利用深度地图软件对实际空间关系进行总结和可视化,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改进建议。

20 世纪70 年代末,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利尔、朱利安尼·汉森等人提出了空间句法[1]。其基本思想是将建筑、城市及其他空间作为自组织系统来研究,通过拓扑和几何关系来抽象空间现实,运用深度地图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和建模,并通过相互反馈将空间结构与居民的社会行为联系起来。

1 研究概况

1.1 总体概况

南阳新村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郑州市最老旧的住宅小区之一。该社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周边是城市干道,占地面积为57 000 m2。南阳新村社区北边为群英路,东边为丰乐路,南边为农业路,西边为南阳路(见图1)。该社区大部分住宅楼都是5~7 层的砖混结构,以行列式布局为主,并辅以围合式布局。

图1 研究范围

1.2 景观环境空间现状

1.2.1 出入口空间

南阳新村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社区,车辆进出不受管制,行人可以自由通行。此外,居民区出入口没有公共基础设施(如路标),道路被街头小贩和停放车辆占用,出入口虽有公告栏、景观设施,但设施陈旧,出租广告随处悬挂,破旧不堪,对小区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1.2.2 道路交通空间

南阳新村社区道路没有人行道,行人只能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安全性和交通效率较低。南阳新村社区大部分道路空间被停放的汽车和堆放的垃圾占据,路边或房屋附近的空地也用来停放车辆,路面用水泥加固,道路两边种植高大的树木。

1.2.3 公共活动空间

南阳新村社区只有一个健身活动广场,且其管理和维护不善。此外,该社区有一条具有特色文化的商业街,但这一设施的管理与综合商业模式不符,导致商业街无法实现良好发展。

1.2.4 宅间景观环境空间

社区住宅楼之间的公共景观空间恶化,导致消极和闲置空间增加,缺乏方向性设计,几乎没有休闲、文化和娱乐区等公共空间,大部分空间被用于停放汽车和非机动车辆。

1.2.5 宅旁景观环境空间

社区住宅附近的整体景观环境一般,住宅之间的一些空间混杂,空间定义不够明确;设施设计不合理,没有绿色景观空间。

2 结果分析

2.1 轴线整合度解析

轴线整合度通常被用作衡量区域可达性,表示人们使用道路的便利程度,灰度值越低表示区域可达性越高。南阳新村社区出入口的主干道可达性较高。根据调查结果,社区出入口也位于城市主干道上(丰乐路、南阳路),其两侧有很多商业空间。

对比研究区域的轴线整合度,可以看出南阳新村社区的整体整合度较低。研究结果显示,该社区仅有一处公共活动空间,出入口仅分布在小区的东西两侧,小区主次道路没有明确的划分。社区局部整合度较正常,高于全局整合度;这表明每个分区的局部空间更加私密,空间资源得不到共享,公共区域得不到利用,闲置空间较多。

2.2 协同度解析

协同度是拓扑深度(半径)给定值下局部与全局整合度的比率,可反映空间局部与全局结构的融合程度[2]。协同度值大于0.50,表示高度相关和融合;其值小于0.50,则表示低度相关和融合。南阳新村社区协同度值约为0.91(见图2),这表明空间的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密切相关。由于社区的多向线性街道网络结构,其局部与整体具有更强的关联性和整合性,再加上社区仅在两侧设有出入口,商业街和公共活动区的人流量较大,因而使社区的整体和局部人流更加连贯。这表明,南阳新村社区的空间结构更加均衡,局部空间可达性较好,有利于吸引居民的流入和聚集。

图2 南阳新村社区轴线协同度分析图

2.3 可理解度解析

可理解度是轴线总体整合度与连接度的线性关联数值。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对连接度局部整合之间的拟合关系进行线性分析得到的R2值可以反映出可理解程度。R2值越高,连接度与局部整合度的相关性就越高,本地空间预测就越能提高居民对其共享空间环境的理解,从而指导人流认知整体空间[3]。如果两个系数的比值大于0.45,说明局部空间和全局空间的密切相关性良好;如果两个系数的比值小于0.45,说明局部空间和全局空间的密切相关性较弱。南阳新村社区可理解度值约为0.71(见图3),这意味着社区更容易被理解,共享空间更容易被渗透,人们在社区外遇到“难以忽视和发现”的问题的可能性也更小,因为人们在本地预测和识别社区共享空间的难度降低了。

图3 南阳新村社区轴线可理解度分析图

2.4 人流界面比较值解析

人流界面比较值可表示居住区内居民道路选择度和居住区的总体人流的线性关联度R2[4]。南阳新村社区整体空间人流界面值约为0.78(见图4),居住区内居民道路选择度和居住区的总体人流之间的相关性中等偏上,表明社区的商业安置偏好。据调查,社区出入口和健身活动广场旁散布着可供市民消费的商铺和少量路边摊贩,但摊贩摆放位置偏外,导致道路宽度不足,使行人和车辆混杂,降低了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图4 南阳新村社区轴线人流界面比较值分析图

2.5 视域整合度解析

视域整合度是一个变量,用于测量从视域中不同点可以看到的区域的大小。视域整合度越大,视野中的可见区域越大,灰度值越低;反之,视域整合度越小,灰度值越高。视域整合度值越低,放松、社交等静态行为就越有可能发生[5]。

南阳新村社区的视域全局整合度偏低,视域全局平均深度偏高(见图5 和图6)。与社区出入口相关的灰度值越低,表明这些空间的可达性较好。结果显示,南阳新村社区整体的空间视域可达性一般,灰度值低的区域比较开敞,相对容易进入,而灰度值高的区域多为宅间空间或者封闭空间。

图5 视域全局整合度分析图

图6 视域全局平均深度分析图

3 南阳新村社区景观环境空间优化策略

3.1 创建融合数字智能的复合出入口空间

建议改造南阳新村社区出入口周围景观环境空间,打造一个复杂的互动出入口空间。例如,南阳新村社区C1、C2出入口的空间可达性和可视性较好,可将社区出入口与智能树池相结合(智能树池可为人群提供电子产品充电功能),并安装座椅和其他设施,在老旧社区出入口处创造一个绿色生态空间,激发出入口处的空间活力,以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吸引人群前往商业街消费,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见图7)。同时,不同的铺装表面可以帮助界定出入口内外的空间,使居住者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并增强出入口空间的可识别性(见图8)。

图7 社区出入口智能树池结构剖析图

图8 社区出入口智能树池改造设计效果图

3.2 改善社区内外道路连通性

为了改善道路系统,应优化道路等级结构,并建设公共消防车道,以改善社区内外道路连通性(见图9)。根据此次研究,建议在视线交叉区域设立一定的监控点或流动座椅,合理分配路权,缩小转弯半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限制车速,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建立共享停车空间,在中断街道设置停车场,统一规范停车,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解决社区公共空间连接、引导人车过渡等主要问题。此次景观环境创新设计将城市慢行系统引入社区改造实践,使其成为功能连接的重要纽带,可激活场地活力[6]。

图9 南阳新村社区道路结构图

例如,南阳新村社区除紧急出入口外,其他道路的可达性较高,因此可以将其设计成慢行道,以照顾不同人群。南阳新村社区慢行系统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功能联系,使社区内部公共空间相连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二是慢行系统可以为每天饭后散步的居民提供安全出行条件,打造真正安全、高效的交通纽带(见图10)。

图10 慢行步道改造设计效果图

3.3 触媒介入激活空间活力

触媒介入是指通过某一特定触媒元素的介入,引发某种“链式反应”,促进社区空间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并激发空间活力[7]。南阳新村社区内部空间结构较为均衡,局部空间的可达性较好。结合社区调研的实际情况,以“智能活动设施”进行触媒介入,可激发周边空间活力,营造社区的现代感和时代感。

老旧社区可在场地安装多功能智能化景观设施,如智能屏幕和智能构筑物(见图11)。通过智能屏幕,居民可以了解南阳新村社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居民还可跟随智能屏幕进行互动,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社区集会等。利用智能构筑物,居民可以进行休憩、娱乐活动(智能构筑物的高度为0.2~0.4 m,位于高层的智能构筑物为“空心”设计,对室内采光无影响),构筑物内设有电子读书角和“温暖大家庭照片记忆墙”。南阳新村社区是一个租房社区,此设计可以为租客提供关怀,在南阳新村社区留下他们的痕迹,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性,可以更好地留下租客人群,提升社区凝聚力(见图12)。

图11 智能化景观设施结构剖析图

图12 智能化景观设施效果图

3.4 创建主次广场空间

根据南阳新村社区的协同度等分析结果,协同度高的公共广场将成为核心空间,协同度低的公共广场则将被切换到其他主题空间。例如,保留人流量大和控制力强的健身活动广场,并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新,在广场内安装各种供市民休闲娱乐的设施,如休闲桌椅、健身器材等。

在南阳新村社区广场改造过程中,打造一个圆形的含有水元素的互动小广场(代表钟表),水池边缘有一个类似钟表的指针造型,两者结合意在表达时光主题。这不仅呼应南阳新村社区的历史悠久和未来智慧社区发展的对比,而且呼应了社区不同的人群年龄结构对比,让居民更有归属感(见图13、图14)。

图13 互动水景小广场结构图

图14 互动水景小广场改造设计

3.5 丰富住宅之间的空间

明确道路、停车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与住宅楼之间的空间界限,以每个活动广场为节点,以住宅之间的空间为序列,丰富社区内的空间层次,形成连续的空间。拆除违规修建的垃圾场和占用住宅间公共空间的建筑,规范车辆停放,并通过多样化的植物和街道设施,使宅间空间更加有趣,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

例如,南阳新村社区的宅间视域深度较低,可结合微地形与口袋小广场进行设计。增加0.1~0.3 m 的微地形,可突出社区的体量感和趣味性,强化社区的识别性,并在住宅楼之间设计口袋广场,满足人群的休息需求和互动体验。

3.6 合理安排空间和场地布局

基于对住宅楼附近空间的轴线与视域分析,利用铺路石对住宅附近的景观空间进行限制;为了使空间区域的开敞度不同,根据对住宅附近景观空间的研究和居住者的生活特点,合理配置设施(休闲景观设施、健身设施等);口袋广场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私密空间,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此外,参与式绿地还可以限定宅旁景观空间的各种功能,如设置互动花箱,让居民进行身临其境的试验种植,既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又能净化社区环境。

4 结束语

此次研究旨在对南阳新村社区区域内各种景观环境的空间现状进行基本调查和分析,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建立空间分割模型,对景观环境现状进行定性总结,对区域内景观环境空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对隐含的逻辑关系进行空间测绘。利用定量数据,对南阳新村社区各类景观环境空间的空间可达性等空间问题和社会属性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升级措施,以激活南阳新村社区的景观环境空间,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这种基于空间句法的社区景观环境空间研究,立足于空间本体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合理的空间优化,激活社区街道活力,确保社区安全,同时可为其他老旧社区景观环境空间的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新村南阳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中国画《林涧·新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