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综艺类节目的修辞视野
2023-12-06张冰露李玲玲
◎张冰露 李玲玲
■研究缘起
在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作出全面规划。港乐是连接香港和内地的文化桥梁之一,具有极强的传播价值。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形式,综艺节目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传播内容涵盖了人们对当下社会的态度、个人情感抒发、自我表达,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输出方式。其中,音乐综艺类一直是各大卫视抢夺收视率的重要节目。湖南卫视抓住香港回归25周年的契机,与香港TVB联合打造了一档港乐竞唱献礼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该节目共12期,邀请了来自香港和内地的16组歌手,分为男女两队,聚焦港乐的发展,通过首演和五场主题竞演,以“老歌新唱”的方式重新演绎港乐金曲。该节目通过音乐抒发家国情怀,将港乐推向更大的世界舞台,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从表面来看,该节目是在分享经典港乐,勾起观众的回忆。但是实际上,该节目折射出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研究方法
幻想主题分析是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的一种修辞批评方法。Bormann发现一个团队在交流时,人们会把各自的幻想代入其中,当一个人在分享幻想主题时会使其他人联想到相似的幻想主题,且随着交流的深入,幻想主题不断重叠,相似的主题会归类形成不同的幻想类型。随着多个幻想类型的叠加,交流者的思想会逐渐戏剧性地靠拢,达到一种连贯的、统一的、整体的图景,即修辞视野。
从整体上看,幻想主题分析框架由3个核心概念组成:幻想主题、幻想类型、修辞视野。根据Shields的研究,幻想主题可以拆分成场景主题、人物主题、行动主题、合理化机制四个要素。本研究遵循的就是这一研究路径,即首先分析《声生不息·港乐季》的素材,从场景主题、人物主题、行动主题、合理化机制四个方面整理“复诵”样本,并归纳出幻想类型;其次在幻想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的修辞视野。本研究旨在探讨作为音乐综艺节目中的“现象级”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是如何建构幻想主题的,这些幻想主题是如何“复诵”反馈给观众的,观众又形成了怎样的幻想类型,并由此建构修辞视野,达到统一图景的目的。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幻想主题
人物主题
《声生不息·港乐季》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以下7类。
1.16位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嘉宾
节目邀请了港乐发展的奠基者、共同成长的经历者、未来的传承者。他们虽然有不同的标签,但是都有共同的连结,即以声传情,传的是中国情。16位嘉宾在不同的幻想类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香港、港乐一路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老带新”完成接力棒交接的传承者、创新者;内地与香港人民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缩影。
2.代表香港和内地的主持人
节目的主持人分别为内地主持人何炅和香港主持人王祖蓝。他们二人在内地和香港的知名度都很高,主持风格幽默风趣,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香港和内地音乐,促进内地与香港深度合作。
3.为港乐添砖加瓦的歌手、作词人、作曲人
节目通过早期香港家喻户晓的作词人、音乐人讲述作品的意义,让观众感受作品的家国情怀、人生百态;再加上各个歌手的访谈描述、连线演唱,瞬间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将观众拉回港乐的时代,由此产生共鸣。
4.权威人物代表
节目采访权威人物的目的主要是体现权威性,增强节目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加入权威人物的访谈,且所谈话语有相应的数据支撑,既增强了节目的严谨性,也使得节目更有文化底蕴。
5.参与到内地与香港重大时刻的相关人员
节目代表人物有香港回归仪式上的升旗手朱涛、地震时相互援助的民众等。通过相关人员再现令人感动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香港与内地守望相助、携手并进。
6.香港家喻户晓的演员、歌星
节目以VCR回顾、嘉宾讲述的方式将观众心目中的港乐天王级别的偶像再次搬上舞台,例如张国荣、梅艳芳、Beyond乐队等,正是这些在观众记忆中共同存在的人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7.金品出品团
节目现场100名来自内地和香港爱好港乐的观众组成的金品出品团实际上代表的是电视机背后千千万万的观众,每一次深入人心的大合唱都带动着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加入进来。内地与香港人民合作完成集体追忆与集体创作,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场景主题
《声生不息·港乐季》涉及的场景主题如下:(1)VCR回顾;(2)访谈室嘉宾访谈;(3)后台嘉宾随采;(4)演播室现场;(5)街头采访;(6)观众席画面;(7)观众手写纸条。节目以现场演出舞台为主,以后台嘉宾随访、访谈室嘉宾访谈画面为辅,配合VCR形式再现港乐的兴起与传承,回顾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呈现出一代代人的人生百态。节目总导演洪啸坦言,“《声生不息·港乐季》要做的不仅仅是‘回忆杀’,更是要做唱出来的港乐史和听得到的中华情,希望用音综为港乐的老国货提笔著史”。大量的人物访谈内容和相关回忆资料的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这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为节目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行动主题
1.追述港乐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港乐”“为什么要谈港乐”“港乐和我有什么关系”等是节目需要向观众解释的首要问题。港乐作为架起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桥梁,就要先得到观众的认可,让观众增进情感认同,提高民族认同感。
2.回顾内地与香港的重要时刻
自从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以来,祖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节目通过回顾内地与香港发生重要事件以及当下人民的心境,让观众感受到了内地与香港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情谊。
3.分享港乐背后的故事
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音乐陪伴我们成长,是香港人美好的集体回忆……香港人的热情和奋斗、成长和情绪都被港乐的音符和词句记载着。”港乐中所表达的亲情、爱情、友情等引起了内地人民的情感共鸣。
4.大合唱产生共鸣
在每场比赛结束后,“金曲出品团”会与本期获胜队伍共同演唱一首由全网观众投票选出的港乐经典歌曲。这种安排让观众从台下走向台上,由配角变成主角,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在浓厚的合唱氛围中,观众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与释放。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唤醒了人们的记忆,香港和内地的关系由此更加紧密。
5.内地与香港歌手传承、共创港乐新篇章
节目在第二期提出“你我共创”的概念:歌手们从经典港乐中汲取精华,再结合当下个人的审美作出相应的改编。节目通过“老带新”模式让老一代歌手与新一代歌手在音乐上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前辈的提携与鼓励下,后生力量得以飞速进步,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时代港乐风格的变化。只有新的音乐不断出现,才能真正实现“声生不息”。内地与香港歌手在音乐探讨中擦出新的“火花”,不仅让香港音乐在新时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也让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
合理化机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因此促进香港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当前各大媒体传播内容中的重中之重。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三种幻想类型
幻想类型一:内地与香港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不论何时何地,香港和内地都血脉相融。《声生不息·港乐季》通过追述港乐的来龙去脉,回顾内地与香港重大时刻的瞬间,为观众描绘了内地与香港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情谊景象。具体表现为“我来自中国香港”“歌词传达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传奇国货——港乐”“得到了彼此很多帮助”“援助香港义不容辞”等词的不断“复诵”。例如,刘惜君在第一期“港乐与我的骄傲”中谈到在中英街里邻居身份的特殊性。第十期“港乐与我共此时”借助香港回归25周年庆,再次重温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情谊。节目通过不断“复诵”感人话语,精心选取一首首富含情感认同的港乐,让相似的幻想主题不断聚合,让观众感受到了内地与香港人民不论何时都心系彼此、同舟共济的情谊。
幻想类型二:港乐是连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桥梁
《声生不息·港乐季》通过激发观众对经典港乐与“我”之间的回忆,深挖港乐背后华人的人生写照,为观众呈现了港乐对“我”的影响之深。具体表现为“我的成长是伴随着港乐一起的”“我在港乐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港乐记录着我们的人生”等话语的不断“复诵”。例如,在第二期中,郭伟亮提到谭咏麟的《朋友》和陈奕迅的《最佳损友》代表了不同时代观众对友谊的定义;李健也谈到,“青春期阶段,港乐扮演了心理辅导师的作用,它能够疏解你很多额外的情感”;在第五期中,周笔畅回忆,小时候每当在收音机前听到香港的电台,就会觉得有阳光洒下来,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正因为人们将情感赋予音乐,融入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在音乐响起时,人们会瞬间想起当初的自己。因此,港乐可以成为观众感知历史、回味人生滋味的媒介,架起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桥梁。
幻想类型三:内地与香港歌手传承经典,共创港乐新篇章
港乐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如此才能让港乐焕发出新的活力。《声生不息·港乐季》通过个人赛或组合方式传唱港乐经典,不断改编港乐,为观众描绘了内地歌手与香港歌手共创港乐、内地人民与香港人民携手未来的图景。具体表现为“好歌值得传承”“长江后浪推前浪”“焕发出新的活力”“希望有更多的创新”等话语的不断“复诵”。例如,在第一期节目中,杨千嬅分享大师姐梅艳芳对师弟师妹的帮助,到现在杨千嬅以“老人”的身份帮助弟弟妹妹们;在第十二期金曲盛典颁奖典礼上,叶倩文提到,“现在的歌手把我们的音乐都做成了新鲜的生命”;林子祥也泪流满面地说道:“我心里的火永远不会灭,就像你们对港乐的爱,港乐对中华文化的爱,它会越烧越旺,生生不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希望后浪能顶着前浪有更好的表现,也希望前浪带着后浪不断前进,令乐坛不断有新的生命力、创造力,给观众新的感觉和新的欣赏价值。”郑国江寄语节目,中国有一句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相信这一时代,一定会有新的接班人出来。”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修辞视野
《声生不息·港乐季》节目首先通过“什么是港乐”“港乐与我的骄傲”等主题为观众建构了文化认同;其次通过港乐呈现人生百态,为观众建立起稳固的沟通桥梁;最后通过香港与内地的歌手协同合作传承港乐、互帮互助共创港乐让香港与内地的情谊得到升华。三个幻想类型始终贯穿于整个节目,通过话语、场景的不断“复诵”以及幻想类型的叠加,观众的思想逐渐戏剧性地靠拢,产生了统一的图景——内地与香港人民同舟共济,未来必将共创前行的修辞视野。
在音乐的影响下,血脉相连的内地与香港人民产生了更多对话,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引发了情感共鸣,继而在前进中找寻根脉,在传承中寻求超越,在创新中致敬荣誉,共同书写未来美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