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博物馆木质刻版的预防性保护

2023-12-06王春萌

文化产业 2023年33期
关键词:木质库房版画

◎王春萌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藏品保护工作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责。

在1930年罗马召开的艺术品国际研讨会上,预防性保护概念被首次提出,要求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受到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的重视,逐渐在全球范围内11个国家的26家博物馆推广。20世纪90年代,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阐述预防性保护理念为在不危及文物真实性的前提下,延迟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的损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防止文物受到人为损害,减缓文物的自然损害,长春博物馆针对馆藏木质刻版这一材质敏感藏品面对的外展及馆内保存实际问题,分析影响木质刻版有效保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刻版的保护方法和保管方式提供借鉴。

■长春博物馆馆藏木质刻版基本信息

版画是以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材质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这些用于转印的版面就是刻版。长春博物馆现藏刻版作品均为艺术家戈沙的作品。其中,刻版共183件,木质刻版171件,材质以胶合板为主,尺寸多为43cm×46cm,厚度6mm,刻版方法均为凸印,即受墨在版材凸面,如图1所示。

图1 戈沙刻版作品《胡杨魂》(图片来源:长春博物馆)

戈沙(1931—2015),本名孙庆林,是吉林省版画在民族性和地域性成就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8年,戈沙全家从黑河迁到长春。1949—1951年,戈沙在国立北平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美干班学习,师从徐悲鸿先生,并得益于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等先师栽培。他毕业后至西北画报社任美术记者,1953年调至吉林日报社美术部工作;早期主要从事油画和素描创作,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专注于版画创作。其作品多以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为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戈沙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30余次,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收藏,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美术家百花荣誉金奖、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长白山文艺终身成就奖”等奖项;戈沙本人荣获中国美协“民族杰出美术家”“长春市知名艺术家”等称号。

■刻版进行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刻版是版画作品的重要辅助展品

刻版是版画承载转印的主要媒介。刻版上刻刀留下的刻痕就是版画颜色的轮廓形状;将刻版与经由刻版转印的版画作品放在一起供观众对比鉴赏,对观众深度鉴赏版画、理解版画创作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刻版具有艺术性

戈沙所制作的刻版上的刀痕工整,雕刻细节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长春博物馆目前向外推介的临时展览《丝路遐想》《家在东北》中,刻版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刻版具有独特性、唯一性

刻痕强调了刻版的独特性,艺术家利用刻刀等工具在刻版上手工刻出痕迹。尤其是木质刻版,即使出自同一艺术家之手,刻版也无一相同。长春博物馆收藏的戈沙木质刻版大部分为绝版木刻,传统多版套色木刻使用多块木板来套印不同的色域,能保留刻版之后再用于创作其他版画。而绝版木刻仅用一块木板完成所有的画面色彩,又被称为原版套色。即在第一版色彩完成印刷后,便将这一色域的浮雕图案用刻刀铲平,再进行第二版创作,边刻边印,在版画完成后,刻版上其他色域的浮雕图案已经被铲去,刻版无法再用于创作其他版画,其独特性、唯一性更加显著。

■影响木质刻版保存的因素

长春博物馆馆藏木质刻版大部分为桦木胶合板,刻版上涂有油性版画油墨。而木材为有机物,易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霉害、虫蛀、开裂、变形、腐烂糟朽等病害,上面的油性版画油墨则容易造成表面污染和腐蚀。

物理病害

木质刻版受湿度影响较大。木材具有吸湿性,当木材中的水分与空气中的水分相对平衡,木材状态稳定。如果空气湿度改变,木材与空气存在压力差,木材会蒸发或吸收水分,导致木质刻板的尺寸发生变化,变形甚至开裂。

温度作为单一因素对木质文物的影响并不显著,通常通过与其他因素联合作用促使木质刻板发生质变。当温度过高时,会直接加快木质刻板的变质反应速率,使其老化速度加快;还会使有害气体扩散速度加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间接影响木质刻版的寿命。

生物病害

木材中存在可作为昆虫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虫蛀是最直观的生物病害,多为蛀木甲虫造成。表面或内部的虫孔导致木材的纤维强度下降,严重时会造成糟朽。

化学病害

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和灰尘都会对木质刻版造成影响,使木材表面彩绘脱落、颜色暗淡、材质变脆甚至粉化。水蒸气和酸性气体会使纤维素水解,使木材纤维强度下降。灰尘中的粉尘、微生物、酸碱性微小颗粒容易让刻版表面形成污垢层,造成物理性磨损和化学腐蚀。

光照也会破坏木质刻版的质地,尤其是紫外线容易造成木质刻版老化变质。木质刻版属于“光敏感文物”,光照度应≤150Lux,年曝光量应≤1360000lx·h/年。

■长春博物馆木质刻版预防性保护现状

长春博物馆所在的吉林省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米—350米,地势平坦开阔。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历史最高气温达到38℃,最低气温为-36.5℃。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变程呈单峰型,6—8月的平均降水总量有401.6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以上;冬季平均降水总量在12.5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

长春博物馆建设于2018年,目前整体情况较好。文物库房位于建筑负一层,墙体保温保湿性能基本满足文物保存要求,文物存放柜使用铁质金属材料密集柜架,避免了木制柜架释放甲酸、乙酸等有机酸气体。但是由于建设时未考虑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需求,不具备温湿度调节设备,只安装有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每年6—8月,长春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的湿度最高可达80%,之后则匀速回落,从降水较少的12月到次年1月回落至14%左右。库房采光采用普通照明,可能存在爆裂、热辐射等风险和损害。库房内原有刻版保护方法较为简单,统一采用无酸纸逐一包装刻版,每五个一组放到纸盒内,用纸板分隔防压,并在文物存放柜内放置防虫的樟脑球。2022年后,由于刻版频繁外出临展,出入库更加频繁,原有存放方式保护效果降低,且存在取用和放回不便的问题,保护措施亟待增强。

木质刻版作为展品运输时的包装和保护方法与库房保存方式类似,即在确认刻版状况后,用无酸纸包装每个刻版,用泡沫分割防压后放在航空箱内。在临时展览过程中,刻版所处的环境因展览所在的博物馆条件不同,通常被放置于展柜内,只有部分博物馆能够提供带有温湿度控制功能的展柜。

因此,木质刻版在库房内预防性保护的主要问题是温湿度变化、昆虫、霉菌、防压、灰尘,由于其放置在铁质文物柜中,受光照影响较小;当木质刻版作为展品运输时,主要问题是温湿度变化和防压防撞;在临时展览过程中,主要问题是温湿度变化和光照。

■长春博物馆木质刻版预防性保护措施

调节文物库房和文物展柜的温湿度

由于在文物库房内安装恒温恒湿和净化过滤空调系统的难度较大、费用高昂,长春博物馆计划利用国家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资金配置恒湿新风净化一体机组12套,既可以调节库房湿度,又可以降低库房内文物受甲醛、甲酸等气态污染物的影响;另外,长春博物馆还为文物展柜配置小型净化恒湿机22台、中型净化恒湿机10台。

做好文物库房日常管理工作

木质刻版的预防性保护工作需要格外注意防尘、防虫和防霉。长春博物馆文物库房利用通风设备进行机械通风减少灰尘,但仍会有少数灰尘从楼梯、电梯、通风管道或人员携带进入库房。因此,文物库房应定期清扫除尘,定期更换或清洗通风设备的过滤网。另外,刻版临展结束重新入库时也应使用软毛刷自上而下轻轻扫除灰尘,还应仔细检查刻版上方及缝隙中是否有虫卵、幼虫、菌丝、霉斑等,经杀虫除霉,确认无害后方可入库。因此,文物库房日常管理中应做好虫害检查和清洁工作。

配置文物囊匣,改善库内保存微环境

文物囊匣是文物工作者根据文物的材质、形状、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种因素,选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为每一件文物制作的外包装容器,可以为珍贵文物打造相对密闭的保存空间。目前囊匣使用的材料多为无酸纸,即使用剔除木质素、硫黄等成分后酸碱值呈中性的无酸卡纸、无酸瓦楞纸板等材料制作而成。

长春博物馆为全部木质刻版都配置了文物囊匣。在囊匣形制选择上,考虑到柜内空间和刻版厚度,选择了无酸瓦楞翻盖盒,如图2所示。

图2 木质刻版配置的无酸瓦楞翻盖盒(图片来源:长春博物馆)

将木制刻版放在囊匣中再存储于文物存放柜内,有利于缓冲库房大环境的湿度波动,隔绝库房可能存在的污染粉尘,也起到一定的防虫防霉作用。同时,文物囊匣可以叠放,可以更好地利用柜内空间。

配置刻版展示框,改善木质刻版外展的保存微环境

长春博物馆计划定制24个刻版展示框,采用背面可以打开的卡扣设计,馆内工作人员可以自行更换内置刻版,如图3所示。将刻版放在展示框中进行展示,有利于缓冲运输过程中和目的地博物馆的湿度波动,隔绝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粉尘、生物与微生物,展示框上的玻璃还可以减少展厅光辐射对木质刻版的影响。

图3 木质刻版配置的刻版展示框示意图(图片来源:长春博物馆)

加强刻版运输管理,在运输箱内配置调湿剂

针对刻版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湿度变化,长春博物馆计划进一步密封运输展示框的运输箱,同时在箱内配置调湿剂。长春博物馆所使用的调湿剂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研发的壳聚糖机基高分子材料,周围空气干燥时会释放出水分,周围空气潮湿时会吸收水分,从而使周围空气及其自身基本保持同样的相对湿度,平时不需要进行加湿或干燥处理。

严格把关外展环境,控制刻版外展频率

长春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丝路遐想》《家在东北》根据目的博物馆条件的不同,通常配置数个到十个左右的刻版,要求目的地博物馆展厅具备一定条件,通常为配备恒温恒湿设备;环境温度为18℃—25℃(每日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2℃);可见光少于70Lux或无紫外线的灯光;相对湿度控制在50%至60%(每日湿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目前,两个展览展品目录中仍有部分刻版展品重叠,导致部分刻版出展频繁,年曝光量较高。为此,长春博物馆计划调整展品目录,并进一步对目的地博物馆展厅情况进行严格把关,控制刻版外展频率。

文物保护,预防为先。预防性保护工作涉及藏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木质刻版等有机质文物,更应根据文物材质和馆内实际情况预先拟定方案、落实行动,并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提高对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意识,不断补足薄弱环节。对于资金有限、无力负担恒温恒湿设备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可以尝试将调整温湿度与改造文物保存微环境相结合,配备价格相对较低的调温、调湿设备,着力改善库房柜架、文物展柜、文物囊匣等存放环境,并使用无酸纸对藏品进行进一步包装。对于需要外展的藏品,博物馆需要严格把关展览环境,根据目的地博物馆展示条件调整出展清单,同时强化管理,多部门协调配合,提高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

猜你喜欢

木质库房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木质风景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