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选花鸟画艺术探微
——以《八花图》为例

2023-12-06魏佳萌太原师范学院

天工 2023年21期
关键词:院体设色花鸟画

魏佳萌 太原师范学院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晚年改为“霅溪翁”。因其斋号叫“习懒斋”,所以又被称为习懒翁,又号巽峰、清癯老人。他和赵孟頫、王子中、牟应龙、肖子中等并称为“吴兴八俊”。宋朝灭亡后,他退隐山林,一生致力于书画,在绘画上的成就广及人物、山水和花鸟。他的人物画,比宋人高古,比唐人清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花鸟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由南宋的富丽堂皇过渡到元代清秀秀美的重要代表画家。

《八花图》是钱选花鸟画的代表作(见图1),采用长卷的方式,有海棠、水仙花、梨花、栀子花等八朵花,每一朵花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各种花卉姿态舒展,让人感觉到一股勃勃生机,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细看每一片叶子及花瓣,都是用极为纤细的线条所勾勒,然后赋予细腻的色彩,用笔精细,用色素雅。画中有赵孟頫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八花图》虽然在画风上与南宋院体画相似,但设色上由院体画的富贵艳丽转变为清秀淡雅,呈现出一种文人画的审美趋向。

图1 《八花图》钱选/作 (纸本设色,29.4cm×333.9cm) 故宫博物院/藏

一、《八花图》的笔墨及造型

(一)《八花图》之笔墨

国画强调“骨法用笔”,推崇“气韵生动”。近代画家黄宾虹提出“平、留、圆、重、变”与“浓、淡、积、焦、破、泼、宿”的“五笔七墨”的笔墨技法。可以看到历代画家非常重视笔墨技法,但又强调“笔墨当随时代”,希望能够跳出前人的笔墨程式,寻找到属于自我的笔墨风格,形成自我艺术的独特面貌。钱选的《八花图》就给予后人这样的启示,遵循传统,而另创新意,形成钱选特有的风格面貌。

《八花图》展现了钱选高超的笔墨技巧。每种花卉都呈现出准确的结构,线条的起伏和脉络清晰可见。作品细致周密、精巧流畅,线条变化丰富,具有极强的书写性。画面清晰明朗,仿佛毫不费力地展现出来,八朵花卉的姿态婀娜多姿、形象生动,展示了钱选深厚高超的写生功力。长卷中线条的勾画与运用一改两宋院体画的细腻、严谨,追求线、面的自然融合。这样处理,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具真实感、更有趣味、更有生机。墨线则是以不同的手法,将枝叶、花瓣等勾勒出不同质感,特别是在画最娇嫩的花蕾部分时,墨线更显淡雅,与花蕾的轻灵之气相配,呈现出轻盈之感。画中的花卉栩栩如生、富有变化却又灵巧淡雅。

钱选在院体画风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审美品格,通过清淡的笔墨表达了远离俗世和淡泊无为的避世隐士之风。他结合元代纸张和颜色的特性,创新了笔墨技法的方式,特别注重利用洗的技法来呈现工笔花鸟画的视觉效果。他以清淡的风格开拓了新的艺术创作领域和审美境界,这是钱选花鸟画的重要特色,同时也代表了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特点。

(二)《八花图》之造型

赵孟頫题跋钱选《八花图》中提到的“风格似近体”,就是指他的花鸟画里有南宋花鸟画的艺术语言,而钱选早期的花鸟画风格的确精巧工致,但不一样的是他的画中呈现出的“清淡”面貌,使其绘画风格充满了书卷气。虽然他所描绘的对象确实是自然中真实生长的植物,但却不同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和呆板。

从《八花图》中可以观察到,整幅画卷中的花卉都使用了淡墨勾线的方式进行描摹,设色也呈现出清丽淡雅的效果。与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设色风格截然不同,尽管使用了赵昌、黄荃的细线风格,但钱选的用笔更加贴近“写”的表现,整体流畅而婉转。他独特的构图、淡雅的设色以及画中所蕴含的书卷气息,使他的作品与南宋晚期院体花鸟画区别开来。在基本造型方面,作品中八种花卉各具神韵,充满生机,显示了钱选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展现出高超的写生技巧。从技法来看,画面中的花卉看似整体统一,但其中却有细微的变化,这是画家长期以来对自然进行深入观察和把握的结果。钱选能根据物体的具体形状,运用不同的造型手法,使每一朵花都具有最合适的色彩和形态。比如,根据叶子的特性,选用特定的画法。杏花叶片顶端的变化具有差异,末梢细且软;海棠叶片比较圆润无痕,只有中部的脉络才能清楚地看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栀子的叶片却是用了更加精巧的方法,将线条与形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整体性,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花卉的质感,给人一种仿佛没有骨架的花鸟画效果;水仙花的叶片有着明显的特点,这也是由其本身的生理学特性所决定的,表现出一种坚韧、笔直的姿态。从造型语言上来看,钱选描绘了各种花卉生长的不同姿态,画面充满生机,富有动感。

二、《八花图》的设色与布局

(一)《八花图》之设色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中说:“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院体画主要强调浓艳富丽的装饰感,而钱选在花鸟画的设色中使用水色,会呈现出清新俊逸的效果;使用石色,虽然色彩艳丽,但仍然能够保持清雅质朴的感觉,自然而不造作。《八花图》以水色为主,整体画面以“淡”“薄”为特点,色彩清淡,以白花为主体,多以白、粉两种颜色的晕染,使得画面生动、自然,又透着一股柔和的质感。和之前的画家使用白色时,那种厚重、浮粉的感觉完全不同。叶子的正反两面表现出不同的颜色,从淡淡的三绿罩染叶背到叶子正面最深处的深绿色运用,有了明显的层次感。用笔轻松,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这八种花卉惟妙惟肖,素雅而不失生机,不似两宋时期的富丽华贵,而是透着一股淡雅出尘之意,实属不可多得之珍品。

钱选的花鸟画展现出的斑驳感是画家主观运用了“洗”的技法。这种“洗”的技法自然会使色彩变得淡薄,无法呈现过多的富丽感,这是钱选设色的重要特点之一。钱选通过“洗”的技法,使其绘画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这种清气由内而发,典雅纯正。在《八花图》中通过洗色使八种花卉的颜色在画面中统一而又和谐,呈现出一种虚实关系。而这种手法是需要在上色的过程中静下心来左右平衡,少了会显得过于肤浅,多了就会失去清透的质感。图卷中每一株折枝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表现出清雅的格调和凄楚的心绪,给人一种飘逸出尘的感觉。钱选绘画的色彩语言在宋末元初的画家中独具一格,显现出他雅洁清透的审美意味。

(二)《八花图》之布局

所谓布局,也就是章法、构图,即谢赫所云“经营位置”。在花鸟创作上,钱选在继承唐、宋花鸟主流主题和图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八花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其折枝式布局更加均衡疏散,总体上呈现出中正的姿态,与两宋的主流图式大相径庭。

例如,《八花图》中的梨花(见图2),其整体造型呈不规则的轴对称,梨花的枝条从下往上伸展开来,由一条线组成了主枝干,再由主枝干向两边伸展开来,形成两侧枝,这样三根枝条在粗细、力量上都比较平衡。在绘制花卉的时候,每一根树枝上的花卉布局都是一种和谐的形态,与这几根树枝上的花卉和花叶的布局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平衡感。另外,栀子花(见图3)图案上并不是很对称,但三朵花分别位于正、反及侧三个方向,排列得很均匀,叶子的分布也很均匀,并没有聚散、疏密之感。

图2 《八花图》局部一

图3 《八花图》局部二

此外,《八花图》采用了手卷、长卷的绘制形式,因此在构成单幅画面时需要考虑到长卷观赏的形式。观赏者可以逐段展开欣赏,也可以整体展开观看。因此,画面的局部与整体之间需要协调一致,既要有局部的精彩,又不能影响整体观看效果。就布局而言,《八花图》的空间处理自由多样,钱选将不同时期开放的花卉组织在同一画面上,整合了细枝末节,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丰富。画面的虚实处理得当,动静相合,呈现出动—静—微动—微动—动—微动—微动—静的视觉感受,给人以适度的起伏感。钱选合理地安排了动态和静态的元素,既没有过分强调静态思索,也没有全面追求动态的描绘。这表明《八花图》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写生作品拼凑在一起,而是有意地组合构建,旨在技法和审美上与观者产生心灵共鸣。这说明作为文人画家,钱选能够摆脱院体风格的束缚,以文人隐士的笔情墨趣和思想情怀,展现出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情怀,在画卷之间以清逸超然的笔墨点线展示了他对自然万物的审视和观察。

三、《八花图》的意境

中国绘画里,意境有很重要的艺术地位,指的是在表现客观物象时,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想象空间,以及一种感人的境界,也是画家通过对人生的观察,将自己的主观情绪与审美意识在画面中表达出来,为观者留下了一片遐想的天地。

与前代的花鸟画相比,钱选的绘画有过人之处。钱选的设色特点在于“淡”与“薄”,这种轻盈的色彩更能体现出画面轻柔润泽的质感,呈现一种质朴之美。钱选的画的花鸟,以“平淡”为格调,“纯为画意而画”,具有高度的自由性。钱选画中朴素的美学特征,既是其隐居心态的外在表现,又体现了其“清逸”品质。从《八花图》来看,钱选没有抛弃院体绘画严谨精细的态度,对院体“写生”有了自我的理解,这与钱选笔下的“逸笔恣意”有一定的关联。宋代陈郁也在《藏一话腴》中说过:“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不仅如此,钱选在描绘客观物象时,形状已经不再是他的首选,相反,他更注重捕捉客观事物生动的感觉,这是他的首要标准。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八花图卷》与前代院体花鸟绘画有所区别。钱选创造了自己的审美表达方式,传递出独特的自我内心情感。正如朱良志所说:“在中国哲学看来,宇宙不是一个机械的物质世界,而是普遍流行的生命空间。宇宙方象,旷然纷呈,生生不已,流行不绝,这是一个健动不息的创造空间。”钱选的“写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客观物象再现,是在他自身主观的审美观照下进行表达,追求着“象外之象”,追求着“画意画境”。他在描绘物象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以“格物致真,形似生意”的方式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实际上,他的“写心”是对内在情感的表达。可以说,钱选推动了精细细致的院体画风发生了某种分化,开始向着表现文人超逸精神和审美理想的方向演变和超越。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从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正是钱选的独特之处。尽管他的花鸟画采用的是工笔技法,但并非仅仅追求对客观物象的逼真描摹和精细表达,而是通过对物象形态的提炼,用审美的眼光去感知世界物象的本源和真实面貌。他将这种感知统一于自己独特的技法实践中,以此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和超然世俗的隐逸之心。

四、钱选对宋代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

《八花图》标志着钱选从“近体”走向“文人画”,顺应了当时“复古”的潮流,在继承经典的同时,摒弃失去生命力的因素,开创了一种新的花鸟画风,为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钱选因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广纳诸家传统,并与自己的主观意识相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提倡并支持“复古”,主张在绘画上表现出一种士大夫的高雅情调,力图摒弃宋代画论中对形象描绘的刻意追求。这一主张在宋末元初的画坛上有着很大的影响。钱选将士大夫的审美观念融入工笔画,在线条、色彩和神韵上有所创新,将工笔花鸟画推向另一高峰。钱选的作品中不仅继承了宋画重刻画、布局、细致、工整等特点,又具有元画的清新、洒脱及对“有艺有道”的追寻。正是在这种艺术观念的影响下,钱选在工笔花鸟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平淡、士气的艺术特征,并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文人风范。

钱选花鸟画风格的变化,其实也是工笔花鸟设色技法的变化。概而述之,钱选生活于宋元之交,在宋元绘画变革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他上承宋代院体绘画,下启元代文人画,在宋元绘画的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在这个跨时代的变革中突显出他的先锋价值。

猜你喜欢

院体设色花鸟画
国画纸本设色《荷》
《岩高千尺虎》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宋代院体花鸟画设色风格探究
《独白系列之三》
郑庆余艺术作品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