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眼科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06闫伟颖焦忞李群
闫伟颖 焦忞 李群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250001
目前,眼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怎样在眼科治疗、护理中找到最适合的方案是当下急需处理的问题,眼科患者受各种眼部疾病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比如抑郁、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会干扰患者治疗及预后,不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1-2〕。当下,绝大多数眼科所推行的护理仍旧是传统护理,这种护理方式逐渐暴露出更多的缺点,满足不了患者所需,但在临床治疗中护理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而以计划行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属于当下新兴的护理模式,它是基于态度行为的关系理论,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既往研究显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会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升患者治疗效果〔3-4〕。鉴于此,本研究以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意在为眼科护理提供新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纳入标准:①眼部疾病确诊明确,均为该院入院治疗的患者;②智力正常、无认知障碍,能准确表述自身感受和病症;③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肾、心功能不全者;②存在精神障碍、行为障碍和认知障碍者;③有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无法正常交流及失聪失语者。两组性别、发病类型、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n)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告知患者眼部护理知识及用药方式等;研究组除了传统护理外还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如下:观察组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①成立专业护理团队,组建健康教育小组,负责落实具体护理方案,成员包括4名护师。其中有1名主管护师,严格控制护理过程,同时做好协调。1名主任医师担任技术指导、支持顾问。②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健康教育,建立眼科患者及其家属微信群,由4名护士每日在群内发布眼部保养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同时鼓励患者主动、及时反映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班护士负责为提出问题的患者答疑解惑。规定了门诊、病房健康教育质控标准及具体流程,利用图文、微信、漫画、语言、PPT、短视频及360全景视频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展示眼科健康教育内容,进而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素养。③制定健康日志,其主要内容包括记录患者饮食、运动、体重及服药状况,鼓励患者每日在日志中分享自身状态,同时利用微信群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制作眼科相关疾病课程,课程综合采用语音讲解、图片说明、真人示范等宣教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眼科疾病的成因、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滴眼技巧等临床常见问题。所有知识点都会对应一个二维码,患者和家属有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查看,随时随地享受到医护人员专业的指导。④开展眼科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行,每次时间为1 h,主要内容包括眼科患者运动、饮食摄入、治疗、恢复中需要注意的知识,告知患者要根据指定进行眼科疾病检查,评估患者需求及病情状况,对其不良生活习惯予以指导、纠正。⑤所有护理人员要耐心回复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积极为患者缓解焦虑情绪,让患者有自我管理意识,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改善治愈疗效。
1.3 指标观察
1.3.1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SAS和SDS评分分别各自有20项题目,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视力状况 依据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6〕衡量患者的视力状况,量表内容主要包括细工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能力,其内容主要有25个和视力下降相关的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记为0~5分,满分为125分,视力优秀者>80分,中等视力者得分在60~79,视力较差者得分<60分。
1.3.3采用院内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估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主要内容包括自我照顾意识、病情监测、按时服药等条目,每个条目指标满分为25分,其中,完全做到记为25分,基本做到记为20分,一般做到记为15分,偶尔做到记为10分,做不到记为5分。
1.3.4护理质量 应用自制护理质量表统计护士在护患沟通、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急救处理方面的水平,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技能水平越高。
1.3.5护理满意度 应用自制护理满意问卷统计患者满意度,0~60分为不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85分为很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SDS及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SDS、SAS评分降低水平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视力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读和精细工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读和精细工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能力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上述指标升高水平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视力状况对比(分,
2.3 两组干预后遵医行为对比
护理前,两组病情监测、自我照顾意识、按时服药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病情监测、自我照顾意识、按时服药评分升高,但研究组评分升高水平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后遵医行为对比(分,
2.4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患沟通、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急救处理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
2.5 护理满意度统计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护理满意度统计(n),〔n(%)〕
3 讨论
眼科疾病通常会引发视力损害,所以患者就诊时会容易有焦虑、紧张的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引起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另外,眼科疾病患者通常因为视力损伤而容易让患者行动不便,所以眼科治疗也较为特殊,需要更为完善的护理方案〔7-8〕。传统护理只重视对患者身体疾病的护理,忽视了对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关注,往往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属于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它会将健康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诊疗中,它要求医师与护士重视患者心理护理,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护理服务的核心,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让患者享受全方位服务〔9-10〕。以往研究表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会提升医院护理水准〔11-12〕,有利于提升改善患者预后。
健康教育其实是对患者社会属性与心理状态的定位,因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会更多侧重于心理学方面〔13-14〕。相关研究显示,计划行为理论由行为意向所决定,充分考虑了心理学的影响,让患者行为意向由知觉行为、态度行为及支持行为所决定,上述三种行为意向是该护理模式的主要变量〔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的患者SDS、SAS评分降低水平更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由此说明,这种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有利于其精神状态的改善,提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可以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的作用下,患者消除了治疗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利于消极情绪的消除,增加满意度,保证了治疗疗效,利于预后。
在控制疾病方面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也有自身独特优势,它对患者用药遵医嘱的重视程度较高〔17-19〕,反复告知患者怎样用药,同时会严格控制患者饮食,从而构建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案,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这对疾病的恢复十分有利〔20-2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会让患者视力状况及遵医行为得到极大改善,患者读和精细工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能力升高水平显著;患者病情监测、自我照顾意识、按时服药评分升高水平更显著;护患沟通、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急救处理水平更高。说明这种护理从护理环节就追求精细化、人文化、质控化,重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在患者、行为、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方面给予指导,让患者遵医行为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了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中的自律性,严谨性,所以患者对其护理服务有较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在眼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焦虑情绪降低,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帮助患者更好恢复视力水平,在专业规范的护理流程下,护士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急救处理水平更高,护患沟通更为顺畅,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