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的影响

2023-12-06关景朋韩灵龙刘文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胸外科全麻感染率

关景朋 韩灵龙 刘文奇

目前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仪器、设备的不断完善,胸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泛,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也越来越多,均能达到较为理想效果[1]。但胸外科手术因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影响,术后感染率仍然较高,有数据表明,胸外科术后感染发生率占医院感染的25.00%~41.00%[2-3]。尤其肺部感染率高达63.00%,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4]。目前关于胸外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取与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为零散,且多为小样本研究及回顾性观察,尚未完全形成感染防控措施,不利于把控手术风险、提高胸外科手术质量[5]。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目前胸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深度适当、镇痛效果可行等优势,但有关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等研究寥寥无几[6]。本研究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动态监测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明确两种麻醉方式对降低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率优势,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资料来源为2020 年7 月至2022 年2 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集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26例,其中男87 例、女39 例,年龄56~72 岁,麻醉方式:全身麻醉49 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77 例。全身麻醉49 例中,男性27 例、女性22 例,年龄56~72 岁、平均(61.3±5.9)岁,体重指数龄18.9~26.3 kg/m2、平均(22.7±2.1)kg/m2;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77 例中,男性42 例、女性35 例,年龄56~72 岁、平均(61.6±6.2)岁,体重指数(18.7~26.5)kg/m2、平均(22.5±2.4)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病例纳入标准

①病患在胸外科手术适应症范围内,并为择期手术。②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7]Ⅰ~Ⅱ级。③术前全身无感染性疾病者。④住院时间>3 天,并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⑤具有完整的手术记录与麻醉记录。⑥均为自愿参与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病例排除标准

①患者精神疾病者或哺乳期女性。②术中出血量超过机体血容量20%、严重贫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③长期酒精、阿片类或镇静催眠药物成瘾和具有依赖史。④近2 周内使用过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类似药物者。⑤免疫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长期慢性感染史。

1.2 方法

对不同麻醉方式者术后感染率、感染部位以及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和术后72 h(T3)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PAF、IFN-γ 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

1.2.1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抽取二组患者肘部静脉血离心后留取其血清。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检测仪(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及相关配套试剂检测WBC 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FN-γ(试剂盒由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USABIO)提供)。采用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PAF 水平(试剂盒由武汉优尔生公司提供)。

1.3 感染评定标准

1.3.1 手术部位感染评定

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出现了脓性分泌物及培养出微生物,评定标准有下列表现之一:①切口出现红热、疼痛(或压痛)及肿胀;②手术部位深部筋膜和肌层出现脓性分泌物,且切口深部自行裂开,并同时有下列一项表现:患者体温高于38℃,局部疼痛或压痛,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证实[8]。

1.3.2 器官和腔隙感染评定

患者麻醉、手术等涉及部位器官(如消化道、肺部)或腔隙,评定标准有以下表现之一:①患者器官、腔隙出现脓性分泌物;②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存在着致病菌;③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证实[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性分布,用()描述,行t检验;后者用n(%)表示,用χ2检验。建立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感染部位的对比

全身麻醉组感染18 例、感染率36.7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10 例、感染率12.9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感染部位的对比[n(%)]Table 1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and infection site composition ratio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n(%)]

2.2 不同麻醉方法患者不同时机血清WBC、PAF、IFN-γ 水平比较

T0 时,全身麻醉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WBC、PAF、IFN-γ 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WBC、PAF 水平T1 时升高、T2、T3 时下降,IFN-γ T1 时下降、T2、T3 时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T1、T2、T3 时,全身麻醉组患者WBC、PAF水平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IFN-γ 低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麻醉方法患者不同时机血清WBC、PAF、IFN-γ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WBC,PAF and IFN-γ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at different timings()

表2 不同麻醉方法患者不同时机血清WBC、PAF、IFN-γ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WBC,PAF and IFN-γ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at different timings()

注:与同组T0 比较,aP<0.05;与同组T1 比较,bP<0.05;与同组T2比较,cP<0.05。

2.3 建立影响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及麻醉方式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

建立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以胸外科手术术后是否感染为因变量(否=0、是=1),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为因变量(与T0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为无变化=0、有变化=1)及麻醉方式(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0,全身麻醉=1)为自变量,结合专业知识,排除手术因素等其他明确因素外,结果显示麻醉方式、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均为影响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的风险因素。见表3。

表3 建立影响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AF、IFN-γ水平变化及麻醉方式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Table 3 Establishment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for the changes of serum PAF and IFN-γ levels and anesthesia method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after thoracic surgery

3 讨论

近年来对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更加重视,各个医院根据能够诱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有效降低了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率[9];但有关胸外科术后感染事件仍时有出现,所以急需再次明确感染因素,如麻醉方式等。目前胸外科最为常用的全身麻醉使用率高达90.00%,该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为术中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使得麻醉深浅度易于控制,同时循环稳定状态较佳[10]。但是由于全身麻醉涉及到麻醉药及多种侵入性操作等,极易引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手术质量,还延迟了患者康复[11],因此再次评定胸外科手术麻醉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观察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胸外科手术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明确两种麻醉方式与血清PAF、IFN-γ 水平间及胸外科术后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感染率低于全身麻醉者,与部分文献报道具有一致性[12],进一步说明在保证手术开展过程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物使用量,利于减轻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同时硬膜外麻醉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避免了过度应激反应,不致于造成机体出现神经-内分泌代谢失衡[13],可以遏制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扩大,有助于防止术后医院感染。PAF 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合成的脂质炎症因子,具有能够激活炎症细胞的功能,能够促进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扩大、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致促炎与抗炎失衡,最终造成机体脏器受损[14]。IFN-γ 是一类存在多种活性的糖蛋白,其是由于抗原刺激作用下CD4+细胞早期或CD8+后期产生的。IFN-γ 具有诱导Th0 细胞向Th1 细胞分化的功能,促使活化更多的细胞毒性T 细胞及效应细胞,能够抑制或消除病原菌;此外,IFN-γ 可以提升抗原递呈的水平,因此增加了机体的免疫效能,其在促炎与抗炎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价值[15]。建立影响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外,麻醉方式是影响胸外科手术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的风险因素,说明麻醉方式的选取决定着机体炎症反应扩大、加重与抗炎过程的最终方向,是感染是否发生的关键点[16-17]。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麻醉方式影响着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轻,血清PAF、IFN-γ 水平变化相对稳定。根据上述特点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有利于提高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胸外科全麻感染率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