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12-05唐冰开李康宁
唐冰开 李康宁
[摘 要]运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选取CNKI数据库中有关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对象,将文献关键词作为关键变量,绘制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以此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结果表明:近二十年该领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当前研究热度逐渐回落迈入成熟,研究热点集中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应急能力建设与评估研究以及应急能力教育培训研究三个方面。未来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应在四个方面发力:危机治理的精准化、能力评估的科学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化、危机管理的现代化、治理理念的人性化。
[关键词]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建构与测评研究”(JJKH20210768SK)。
[作者简介]唐冰开(1969-),女,政治学博士,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康宁(1995-),男,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长春130012)。
一、引言
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如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及南方雪灾、2019年江苏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2020年的南方洪涝灾害、2021年的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等。面对突发危机事件如何有效应对,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应急水平,更牵扯到国计民生。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出现都证明了领导干部的应急能力和水平是政府进行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的核心和关键,是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关于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问题开始被高度重视。2018年3月,国务院组建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体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2019年4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第八条规定: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群體性事件过程中的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和组织领导能力等情况,将
政府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纳入政绩考核中。同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年轻干部应该加强七种能力建设,其中提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是其重要能力之一。
于此可以看到,新时代国家对领导干部应急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国内关于应急能力研究领域的文献不断增加,但基于文献计量学对应急能力领域的现状分析、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等综述性的研究仍然较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从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的整体分析、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梳理和分析,使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直观展现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旨在为后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专家学者在领导干部应急能力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分析的数据来源。以“领导干部”“危机管理”“处突能力”“应急能力”为主题检索词进行组合检索,考虑到我国所经历的几次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的时间节点,选取2002年至2022年的期刊论文数据,检索文献为2410篇。再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剔除书评、广告、会议摘要及关联性小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829篇,导出为Ref-works格式文件备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团队研发的CitespaceV6.1.R6软件对我国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进行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基于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将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出来,也称为“科学知识图谱”。该工具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将CNKI中筛选出的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导入到Citespace中,时间跨度为2002-2022年,时间切片(TimeSlicing)为1,数据类型根据需要选择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阈值标准选TopNperSlice,取值为50,其他设置为默认参数,然后绘制出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图谱,以探寻研究历程、探测研究热点、探讨发展趋势。
三、基础统计分析
一个领域研究结果的数量是评价该领域研究热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数量的变化可以直观看到某学科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热度的变化。由图1可知,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有学者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从2007年开始急速增长。在2009—2013年间呈现高位运行,随后态势下滑。2019年及2021年间自然与人为灾害频发,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再次受到学者重视,发文量迅速增长至199篇,达到近20年研究的顶峰,而后随着形势稳定,文献量逐渐下滑。总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基本呈现出一种波动上升的态势。根据图1可将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03年以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集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方面,强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城市灾害综合管理体系【郭冬岩、郝春新:《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研究构建城市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城市与减灾》2002年第6期。】,而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较少。
第二阶段:2003-2007年。在“9·11”事件、“SARS”事件、禽流感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背景下,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要素构成及提升路径,同时由于媒体产业的发展,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也逐渐被概括到应急能力中。如唐铁汉强调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应该努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唐铁汉:《不断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由防治“非典”引发的深层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第4期。】,张志海提出领导干部要善用媒体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张志海:《领导干部要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党政论坛》2006第5期。】。
第三阶段:2008-201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一系列重特大突发自然灾害给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这一时期对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研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和评价研究、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等。相较于之前,这一时期更侧重于以构建模型为主要方法的标准化研究。
第四阶段: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成立,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此后发文量不断增长。加之此阶段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频发,关于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方面的研究发文量急速增长,达到近二十年顶峰,此后发文量缓慢回落。
四、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一)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通过对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2),对主要发文作者进行关联分析。图中共有990个节点、38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08,节点字体的大小表示该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节点间连线的粗细表示学者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从数量上看,朱瑞博、于新恒、刘晓玉、任贤良、张光雄等人在应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从时间上看,盘世贵、沈小平等主要活跃于2008年之前;任贤良、薛瑞汉、刘晓玉、刘玉瑛等在2009-2018年比较活跃;王艳、赵世明、唐钧等在2018之后较为活跃。從关联上看,节点数量较多,但节点间连线数量较少,表明从事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学者以独立研究为主,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松散。比较显著的研究群体为蔡志强、凌玉祥和李金英等。
(二)机构共现图谱分析
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可以呈现我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领域研究机构的发文情况及其合作关系。将时间跨度设为“2002—2022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运行后得到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图中字体越大,代表发文机构出现频次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越明显,则说明机构之间的合作越密切。
从发文量上看,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研究机构较为单一,党校(行政学院)是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主战场”。从时间上看,广西民族学院管理学院、中共招远市委党校、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较早开展了此方向的研究工作,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等虽然在时间上稍后,但就目前而言成果较为丰富,分别有10篇、6篇、4篇的发文量。至于合作关系层面,由图3整体来看,网络关系稀疏、密度小、聚合度低,说明各机构之间虽然也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与陕西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国应急管理协会等;但整体来看,多为独自研究,合作强度不大。因此,基于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分析,表明我国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未来我国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应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形成更具凝聚力的科研群。
(三)基于关键词共线、聚类图谱的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能够反映论文主体概念的一组主题词,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一般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设置界面NodeType中勾选关键词“keyword”,各时间切片阀值设置为“Top50”,其他设置不变,运行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关键词圈层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即圈层越大,对应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而每个圈层内都存在不同深浅的颜色环,颜色越浅表示关键词出现的年份越近。
图谱显示以“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网络舆情”“领导力”等为核心的多核放射分布图形。根据普赖斯公式,笔者将所选主题中出现频次大于7次的关键词确定为高频关键词并导出,得到前20位高频关键词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刘奕杉、王玉琳、李明鑫:《词频分析法中高频词阈值界定方法适用性的实证分析》,《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第9期。】中介中心性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用来发现和衡量节点的重要性,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通常是连接两个不同节点的关键枢纽。其中“突发事件”这一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最高为0.45,说明这一关键词的枢纽作用最强,其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等关键词的枢纽作用较强,中介中心性达到0.37、0.29、0.25、0.21。
2.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根据Citespace的开发者陈超美的理论,Citespace通过自动抽取和选择具体化,对有实际意义的名词短语进行聚类标识。利用软件的聚类功能生成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子群,“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一般而言,Q值一般在[0,1]区间内,Q>0.3时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7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若在0.5以上,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模块值Q=0.8154,平均轮廓值S=0.9627,因此该聚类网络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且结构显著。得到的聚类分别是“#0应急能力”“#1危机决策”“#2基层干部”“#3领导者”“#4领导干部”“#5危机管理”“#6突发事件”“#7应急处突”“#8执政能力”“#9领导力”,如图5所示。
进一步按照其自身属性将产生的聚类结果划分为三个研究热点方向(表2),分别为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应急能力建设与评估的研究以及应急能力教育培训的研究。
(1)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0、#1、#5、#8、#9)。
应急能力主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领导干部的应急水平是政府进行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鉴于此,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能力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二十年来,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研究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学者对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考察,发现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对领导干部的危机处理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肖文涛、林辉认为领导干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注重培养政治鉴别能力、风险预警能力、應变决断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肖文涛、林辉:《群体性事件与领导干部应对能力建设论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2期。】。付玉联考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特征,提出领导干部应注重提高科学、协同、精准治理的能力。【付玉联:《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提升策略》,《重庆行政》2021年第2期。】而盘世贵、韦淑玲认为目前对于危机的区分较为笼统,并不能完全解释危机所包含的真正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区分为突发性危机、诱发性危机、渐发性危机,并提出领导干部在面对渐发性危机时应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提高面对危机时的战略定力。【盘世贵、韦淑玲:《领导干部如何有效应对渐发型危机》,《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年第11期。】此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程度也影响和制约着领导干部的应急水平和管理效果。甄贞、陈爽、刘大中提出,地方政府应加强管理理念、预案体系和应急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甄贞、陈爽、刘大中:《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创新》,《商业时代》2010年第20期。】唐黄凤、杨婧认为,要提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危机应对能力,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唐皇凤、杨婧:《中国特色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优化路径》,《学海》2021第5期。】
其次,对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厘清领导干部应急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关系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吴浩将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分析纳入整体研究中,深入剖析多因素综合作用下领导干部的能力困境,并提出优化建议。【吴浩:《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领导能力审视与优化路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5期。】李慧、滕五晓探讨了基层行动主体在综合减灾工作中的执行逻辑及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激励—冲突机制、成本—收益计算规则、领导注意力分配、政策执行专业能力等影响综合减灾工作执行效果,有助于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提升基层应急治理效能。【李慧、滕五晓:《综合减灾工作的基层执行逻辑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Y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动态管理过程为例》,《领导科学》2022年第6期。】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对提升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盘世贵在预防为主、靶向治疗的原则上不仅要求领导者个人培养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提高领导者面对危机时的战略定力,同时要推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盘世贵、韦淑玲:《领导干部如何有效应对渐发型危机》,《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年第11期。】吴浩认为面对领导能力困境,需要深化危机治理重要性的认知,重视个体内在能力的培养,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夯实应急理念和法治,并以此作为领导能力持续建设的发力方向。【吴浩:《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领导能力审视与优化路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2)关于应急能力建设与评估的研究(#2、#3、#6)。
进行应急能力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整改不足来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在重大事故发生之前审查应急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目前关于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
关于评价指标选取及模型建立的研究。国内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借助胜任力模型的理论框架来逐步开展的。张建、吴建南从胜任特征的角度概括了基层党政干部危机管理的9项能力,即认知能力、预防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恢复能力和成长能力。【张建、吴建南:《从胜任特征切入看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现状》,《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6期。】张培良在利用素质冰山模型归纳出公务员应急能力要素集合的基础上,提出公务员应急能力的核心内容,即掌握信息、快速反应、协调各方、掌控局势、应急决策、有效处置。【张培良:《构建公务员应急能力模型探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12期。】刘晓苏将胜任力模型与地方党政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结合起来,提出组成地方党政干部应急能力要素的三大模块,分别为应急知识、应急能力和应急特质,并从群体能力结构匹配角度为提升领导干部应急水平提出对策。【刘晓苏:《论地方党政干部应急能力及提升路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而陈佳通过规范分析搭建出地方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治理胜任素质模型,并从三个层次递进的维度对素质欠缺的表现、问题和原因予以分析。【陈佳:《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治理素质研究》,《领导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
近年来,由于风险的不可控性逐渐提高,一些学者以跨学科思维提出“韧性领导”的概念【张红国:《领导者韧性领导力的增进思路》,《领导科学》2021年第2期。】,而付春香、赵娅在新形势下又赋予其新的定义,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并构建出领导干部韧性领导力的“6+2模型”。其重点在于涵盖个体层次和人际互动层次两方面,通过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结构等路径,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韧性领导力。【付春香、赵娅:《VUCA环境下领导干部韧性领导力的多维结构与提升路径》,《领导科学》2022年第9期。】
关于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方法。在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主要使用方法为扎根理论法、德尔菲法等。如郑晓明、郭一蓉、刘争光在收集多类型数据后,依次进行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最终提炼出包含预警力、担当力、信念力、驾驭力、凝聚力、成长力的危机领导力六力模型,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危机领导力的内涵和结构。【郑晓明、郭一蓉、刘争光:《危机领导力的理论模型构建:基于中国机长刘传健案例的质性研究》,《管理学报》2021年第1期。】刘杰、胡欣月等人在确定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通过专家意见询证来优化和改进评估指标集,并结合实地调研总结最终确定具有8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社区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刘杰、胡欣月、杨溢、王婉青、董超:《云南省社区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应用》,《安全与环境学报》2023年第4期。】在确定应急能力指标权重时,学者们普遍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等。如石薇、王佳怡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赋有权重的重大地震灾害政府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石薇、王佳怡、第宝锋、李涌:《基層政府地震应急处置能力评价——以“9·16”泸县地震为例》,《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年第8期。】;张朝玉、李金波和孙中贤选取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对河北省与周边省市跨域危机应急联动能力进行评价,最终从应急预案、信息沟通渠道、应急协调机制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张朝玉、李金波、孙中贤:《重大疫情下跨域危机应急联动能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与周边省市为例》,《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2年第2期。】谈晓勇、黄雪艳在已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多个城市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谈晓勇、黄雪艳:《基于熵权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湘南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也有不少学者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为应急能力评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如王永明深入剖析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的概念,并对情景构建技术路线进行具体分析,将情景构建应用到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和应急体系建设中。【王永明:《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理论框架与技术路线》,《中国应急管理》2015年第8期。】王薇、曹亚采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构建出由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突发事件政府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王薇、曹亚:《基于BP神经网络的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9期。】
关于应急能力评价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近年来部分学者虽然将规范性、实证性和混合性研究方法融入到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之中,并从概念界定、原因溯源、生成机理、影响效应、理论模型等微观层面提出了改进之策,但研究过程依旧存在方法单一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譬如在领导干部应急能力评价研究中,运用逻辑思辨式的规范性分析来寻求对能力困境问题的回应与解释仍然是主流的研究方法,而较少采用大样本和连续性数据实证分析领导干部的应急素质。当然,这并不代表“数据驱动”的量化研究在结果上一定比规范研究来得更加真实和可信,但量化研究所具备的因果关系探寻优势能够有效直观地展示提升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领导干部群体应急素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综合来看,学者们开展的关于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方面,评估对象主要是以各级政府、社区等群体层面为中心,对个体层面的评估体系、评价指标和权重研究较少。评价指标的设计大多缺少基础理论支撑,多以实际工作经验判断为主,且评估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新颖的研究方法较少。
(3)关于领导干部应急能力教育培训的研究(#4、#7)。
对于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应急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增强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对应急能力培训形式及内容、培训派遣评估、数字技术赋能应急教育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应急能力培训应该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培训内容应注重实用化。翟慧杰、龚维斌提出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进阶式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不断丰富整建制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方面,应学习借鉴现代培训理念,积极探索和完善以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为特色的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方法。可选择暴力恐怖袭击、破坏性地震、特大暴雨(暴雪)、涉外突发事件进行案例开发和模拟情境设计,培训学员跨区域应急联动、军地协同、巨灾应对准备、新闻发布与舆情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课程体系方面,应该建立全领域、标准化、进阶式、分级分类的整建制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建立适应各类指挥部培训对象需求、种类比较齐全的应急管理课程库。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培训组织机构和基地,也可以在党校系统和其他干部培训实践中增加应急管理的培训模块。【翟慧杰、龚维斌:《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整建制应急管理培训新模式》,《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2期。】
陈新明、萧鸣政提出通过培训和演练项目的完善落实,增进应对风险经验,锻造综合应对能力。可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培训组织机构和基地,也可以在党校系统和其他干部培训实践中增加应急管理的培训模块,不断完善和落实演练项目,以优化地方干部应对处置能力。【陈新明、萧鸣政:《公共危机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治理能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领导科学》2020年第7期。】张方浩、卢永坤等人提出开展第一响应人培训,建立贯通省、州(市)、县三级的培训合作机制,拓展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张方浩、卢永坤、李春光、冯瑶、张伟、邓树荣:《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探讨——以地震灾害为例》,《城市与减灾》2023年第2期。】
王喆、况星园等人针对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派遣问题,运用边际效用函数和胜任力模型等方法,建立应急救援人员技能培训评估模型。以最大化培训效用和最小化培训派遣时间为目标,建立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一体化的优化模型,有效地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培训效果,实现对任务的科学分配。【王喆、况星园、杨栋梁、方丹辉:《基于边际效用函数的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模型》,《安全与环境学报》2023年第5期。】戴福祥、王美莲建立以对培训派遣总体时间满意度最大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优化模型,探究应急培训对应急救援人员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派遣方案的影响,实现应急救援人员与各受灾点救援任务合理分配,最大程度提高整体救援效率。【戴福祥、王美莲、王喆、况星园:《考虑时间满意度的应急救援人员多技能培训派遣模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2年第7期。】
在应急培训中,应急演练是提高应急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处置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与传统课堂式培训相比,应急实战演练具有培训效率高、培训成本低的优势。而构建具有实战氛围的演练环境是应急教育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一个仿真应急培训环境,真正提高指挥人员、执行人员的临场指挥、应急决策、协调资源等能力。
综上所述,应急能力培训研究的侧重点逐渐偏向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演练为特点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模式,同时坚持系统规划与需求导向、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科研咨询与交流合作相结合。
(四)基于关键词突现图谱的趋势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突现探测功能,利用controlpanel里的burstness绘制领导干部应急能力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6),其中“治理能力”“应急管理”“危机处突”这几个词时间跨度皆延伸到2022年,结合研究阶段分析,发现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危机治理的精准化。在危机治理全过程中要精准施策、精准治理,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事前,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精准预警系统,强化动态监控,落实安全责任,做好预防管理;事发,精准研判风险走势,迅速执行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与公众、媒体、上级、同级部门的危机沟通,注重提高信息发布公信力,增强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回应度,提升危机沟通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事后,进行针对性的成因溯源、教训汲取,同时加强危机学习,以倒逼制度层面的调适优化及价值层面的思维认知,由事后反思的被动适应性学习转向事前预防的主动探索性学习。精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个新要求,应该落实到应急管理全过程,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关键点。实现精准治理应当以全面准确的个体化信息集合为治理基础,在民众需求的引导下理解民众关注点,在信息挖掘的支持下,提高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职能、实现精准监管和精准执法。
能力评估的科学化。应急能力评估已经从单一方法向多元化方法的综合应用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等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提升评价方式和结果的适用性。新时代新征程,也对领导干部应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方法恰恰为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然而,如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定量评估结果与实际问题相融合,准确阐释评估结果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从而使评估更加有效地推动应急管理效率和效能的提升,仍需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化。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域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密切。公共危机在继承了突发性、不确定性的特征之外,还出现了跨界的新特点,这导致地方政府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往往面对着“碎片化、条块分割、职责同构、协同困难”等多种困境,这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成极大的挑战。推动风险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并达到治理效能实现新高度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系统性工程。应以整体思维为统领,通过构建具有主体多元化、协作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应急组织协同、机制协同、资源协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治理新格局。
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所具有的时代性、政治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矛盾交织叠加,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我国持续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过程中,危机管理不仅融合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还不断集成时代前沿科技的智能、智慧应急技术等,从而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应急管理的高度政治性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高度政治性。只有在政治上一致,才能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应急管理的民主化。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积极创造紧密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多元参与紧密结合、政府应急决策与民主评议综合考虑,这是应急管理民主化的具体体现。三是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应急,保证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治理理念的人性化。我国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历经由“危机管理”向“危机治理”转型,其核心是由“以事情为主线”向“以人为本”转变。这需要领导干部向人民负责、向国家负责,牢固树立国家站位与人民立场,将国家整体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并以此为导向指引危机应对中领导活动的开展,引领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长期化建设。一是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着力降低风险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财产损失,这就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站稳群众立场。比如在危机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做好群众心理情绪抚慰、生活物资供给,及时掌握并反馈群众合理要求。二是常怀进取心,更需实干行。应急管理作为防范风险灾害、应对风险灾害的一项具体针对性举措,其实质就是为了造福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坚持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想尽一切办法增进民生福祉,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好、发展好家园。
五、结语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文献为样本数据,总结梳理了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整体概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在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领域主要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独立研究居多,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机构以党校(行政学院)为主,研究主体单一,且机构间合作较少。
通过对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分析,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应急能力建设与评估、应急能力教育培训是我国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热点,实践层面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研究利用突变率检测从文献中得出排名前10的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的特征总结了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危机治理的精准化、能力评估的科学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化、危机管理的现代化、治理理念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