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3-12-05任玉严永文崔璨范吉法时伟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南京210012
任玉,严永文,崔璨,范吉法,时伟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2)
脑卒中指的是患者的脑血管发生堵塞、破裂,脑部的血液循环功能产生障碍,导致患者全脑功能出现异常反应。脑卒中的并发症较多,偏瘫就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失去运动功能,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若疾病相对严重,病情迁延未愈,则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近些年来,根据相关研究[1]表明,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死亡率逐年降低,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仍然较高,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患者做好有效的康复治疗,提升其肢体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是医务工作者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模式和一般康复治疗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其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2]。本文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旨在分析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年龄范围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79±3.81)岁,男性∶女性为18∶12,病程范围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42±1.16)年;观察组(n=30)采取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年龄范围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86±3.71)岁,男性∶女性为16∶14,病程范围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8±1.1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基本一致(P>0.05,t=0.072,0.135,χ2=0.272),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卒中,且首次发病者;②发病前无认知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伴精神疾病者;③无法沟通,且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密切监测患者身体状况,若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解决,同时,和患者加强沟通,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观察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①心理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进行了解,和患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时刻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真实感受进行了解,对患者展开针对性干预,并向其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促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康复管理,也为后续的肢体训练以及日常饮食指导奠定基础。②肢体康复训练:在对患者展开肢体训练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摆正体位,向前伸展上肢,做伸肘腕训练,下肢需要保持屈髋以及屈膝状态,防止对患者的肩部位置造成压迫。除此之外,在按摩患者时,需要保持适当的力度,平稳、轻柔,先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地实施按摩,每天按摩三次,每次持续按摩10min,进而对患者的肌肉功能进行调节,纠正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医护人员需要训练患者的关节功能,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在训练关节时,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保证患者可平稳地进行训练,每天训练两次,训练时间为20min/次,肢体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肢体平衡训练、握手、翻身训练,待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状态后,引导患者保持站立、行走,进而锻炼运动功能,提升肢体能力。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起居、衣食住行,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充足的耐心,指导患者完成以上内容,并要求患者反复训练,完成训练动作,同时使患者在训练期间获得成就感,进而使其肢体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状态得以改善。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运动能力评分(FMA);②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NIHSS评分;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验算,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χ2进行验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ADL、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ADL、F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ADL、F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FM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1.35±2.09 73.46±4.15 13.46±1.15 27.52±1.63对照组 30 50.98±2.03 61.52±2.98 13.51±1.19 21.35±1.71 t-0.696 12.800 0.165 14.305 P-0.490 0.000 0.869 0.000
2.2 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以及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35.16±1.44 55.76±1.33 20.46±1.23 30.63±1.26 12.46±3.25 8.05±2.44对照组 30 35.17±1.49 47.84±1.56 20.52±1.25 28.43±1.19 12.51±3.51 17.14±5.74 t-0.026 21.161 0.187 6.953 0.021 7.983 P-0.979 0.000 0.852 0.000 0.983 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逐渐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较高,该病会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脑卒中具有较多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病,则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威胁其心理健康,同时,其家庭也会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3]。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不仅能为其个人及其家属带来福音,还能够推动社会发展。随着现代医疗水平逐渐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正在大大降低,但成功救治并不代表患者的身体完全恢复至健康水平,其生活质量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十分重要,其可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并能有效防止患者发生肌肉萎缩、肢体功能障碍[4]。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措施。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应用能够使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该模式既具有针对性,又可以联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给患者普及疾病常识,防止患者因为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恐慌心理,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完成各项康复训练[5]。为了让患者的心理健康保持在最佳状态,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积极沟通,为其科普脑卒中常识,并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到康复治疗中,与患者共同完成康复训练,防止患者肌肉发生变形或者僵直,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其身体活动的灵活度,降低其心理负担,进而促进其神经康复。同时,采取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以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