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23-12-05丁保国刘琼芳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湖北荆门44800湖北省沙洋小江湖监狱病犯监区湖北荆门44800
丁保国,刘琼芳(.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湖北省沙洋小江湖监狱病犯监区,湖北 荆门 44800)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它是由于消化性溃疡逐渐加深而穿透到肌肉和浆膜层而引起。目前,对于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病人,可以通过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1]。虽然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后病人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很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人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腹腔镜[3]。此术式创伤小,能有效地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且效果好。尽管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整体发病率和手术治疗率已经在不断下降,但因消化性溃疡病入院和急诊就诊的比例却并未降低,发病率在5%-10%。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消化性溃疡病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开腹手术为传统的治疗方法[4]。但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临床肯定[5]。本文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5±5.5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63±4.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入选标准: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试验,有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放射线诊断,并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有消化道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史、精神病、意识障碍、其他脏器损害等,合并有血液类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修补术: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麻,在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正中纵行切口长约10厘米,逐层切开进腹,探查溃疡穿孔的位置和大小。再以不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修补穿孔处,覆盖大网膜并与周围缝合固定。结扎的时候要避免切割到胃壁或肠壁,同时要检查是否有漏液。修补结束后,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避免有食物残渣遗留腹腔,分别于小网膜孔或穿孔处、盆腔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在脐下缘取长约10毫米的弧形切口作为观察孔;使用气腹针法建立气腹,保持气腹11-13毫米汞柱。置入10毫米戳卡,再于腹腔镜引导下,在腹壁左侧分别做长约5毫米、10毫米切口,分别置入5毫米、10毫米戳卡。采用腹腔镜检查,明确腹水的性质和数量,并将腹水完全吸出。检查、明确穿孔部位。
在腹腔镜引导下,对穿孔处进行缝合修补,观察有无消化道漏,再以大网膜覆盖穿孔处,打结固定。最后用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腹腔,抽取积液,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抑酸护胃,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有效病例)/全部病例×100%。②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③对手术中切口出血、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④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较[n(%)]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s)
肠胃功能恢复时间(h)观察组 30 63.41±10.32 4.25±1.04 21.74±2.07 35.16±2.32 86.57±10.13 25.41±10.34对照组 30 114.63±10.52 9.23±1.51 42.04±4.59 75.14±4.21 126.43±14.52 45.26±7.13 t 19.0370 14.8768 22.0822 45.5550 12.3315 8.656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术中出血量(ml)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生活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 身体状况观察组 30 71.49±7.52 68.34±9.01 69.32±6.35 69.35±7.35对照组 30 63.42±5.43 61.43±7.42 62.46±6.83 63.11±6.01 t 4.7654 3.2426 4.0290 3.5998 P 0.0000 0.0020 0.0002 0.0007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消化性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治十分重要[6]。目前,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进行外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开腹和腹腔镜两种。其中,传统的开腹手术尽管有很好的手术视觉效果,但是往往因为手术切口大等原因,导致患者较长时间后才能下床活动。而腹腔镜手术因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从而减少了纤维蛋白的沉淀,降低了手术粘连及严重程度,逐渐替代了传统开腹手术[7]。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且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切口愈合缓慢,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8]。而腹腔镜手术则通过使用腹腔镜的光源和成像系统以获得最好的手术视野,它可以将诊断和治疗结合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在治疗还是检查消化性溃疡穿孔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这种方式由于切口小,对消化道的影响小,因此对人体的伤害也比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从而可以大幅缩短患者的临床康复时间。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因其切口较小、术后并发症少而被普遍接受。此外,因为腹腔镜下有较大且清楚的手术视野,所以在手术中能够迅速定位穿孔处进行修补,并将腹腔内的脓液完全清理干净,可减少漏诊、漏治,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9]。传统的开腹手术因其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和大量的暴露,会导致术后消化功能下降,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和住院时间长[10]。腹腔镜下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对消化道的影响不大,对内脏的影响也不大,所以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可以更快地恢复,能够尽早进食,也能更好地降低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除此之外,由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所产生的化学刺激会引发腹腔感染,从而引发全身的炎性反应,而腹腔内细菌的增殖又会使体内的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11]。迅速有效地缝合穿孔和彻底清除腹内的脓液有助于减少炎性反应的危害。观察组所实施的腹腔镜修补手术主要是在手术中运用了腹腔镜操作系统,从而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这样可以扩大常规的观察范围,并可以锁定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因此,腹腔镜的优点是可以减小伤口、减少术后感染、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此外,通过腹腔镜来探查患者的病灶,还能够看到一些在正常的直视下无法看到的病灶,让患者检查结果更准确、全面,从而避免出现治疗不完全或者腹水没有完全清除的情况[12-13]。利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进行彻底的清洗,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最后,在腹腔镜下观察时,不必再牵拉患者的肠道等部位,减少对肠道的干扰,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的概率[14-1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都比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相较于传统的开腹修补术,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更短,因而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中,采用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比常规开腹手术有更好的疗效,并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