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 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2023-12-04陈芳芳蒋亮勇
陈芳芳 蒋亮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我国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渴望也在逐渐增大,而中职教育直接对接企业以及社会的人才招聘需求,是有效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途径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职业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无法契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程与日后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学校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没有与时俱进。文章基于当前“机械基础”专业高考复习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中职教学
当前社会对专业的机电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向社会传输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机械基础”该门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中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对学生而言,该门课程的学习优劣与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背景,教师应探究通过何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从而使该门课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发展现状
为了满足当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促进行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众多职业院校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机电专业的改革中。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通过单方面输出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从而使机械专业该门课程呈现出较为单一的授课形式,对学生而言极其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无法从内心产生对该专业学习的兴趣,也就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和优化当前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个人能力及兴趣所在,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以帮助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能力。
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在世界上已然成为机械制造的大国,在海外市场中,普遍可以见到由中国制造的各类商品。而且我国已明确了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目標,希望能够在未来达到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的目的。基于此种大背景,眼下国内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在了有关如何培养机械专业的人才上,部分中职院校通过扩大招生、课程改革等各种方式,以求获取更为长远的机械专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专业实力过硬、综合能力过强的人才。
二、机电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实践内容比重存在缺陷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毋庸置疑是培养出专业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与学生今后能否找到工作具有密切关联。“机械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众多基础的机械相关知识,但其包含的有关工作原理、应用特点等理论性的内容占较多比重,教师应该注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而不仅仅停留于背诵知识的层面上。一般来说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弱,而“机械基础”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在理解上有较大的难度,无法切身地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理论知识,此种现象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有较大差距,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当前“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中实践内容较少的情况。
(二)学生自学能力较弱
在众多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十分薄弱,极度地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而在学习“机械基础”该门课程时,学生主要依靠课堂听讲以及机械记忆进行学习,难以理解专业知识,并且也没有在课下主动进行复习或者课前预习,包括对实践操作的重复练习,导致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为浅薄。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理论知识和与实践相结合这个关键点上下苦功,经过自身的深入思考以及重复的实践操作,才有可能将自身所学的课本内容逐渐地转变为自身所具有的专业能力。
(三)考评模式有待更新
中职院校应正确认识到评价模式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考评模式是否专业和科学与师生的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不断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却忽视了有关考评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在考查学生时仍然以传统的知识考核作为主要考核重点,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实践方面的考核,考评模式呈现出较强的滞后性。而考评模式忽视实践考核将会使部分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或内容无法有效应用到“机械基础”课程中。因此将无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师应正确认识考评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考当前考评模式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创新并优化考评模式,综合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比重
职业院校力求所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学生当前的专业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起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之间微妙的桥梁。针对“机械基础”中所涉及的众多设备以及相应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认识,让学生主动观察设备的构造及其工作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纯地依靠知识讲解。通过切实参与的方式,学生能提升对该项知识的印象,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到设备的机会,引导学生逐步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优化“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链传动”章节的内容时,该章节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针对此种现象,教师不妨向学生引入生活方面的例子,如自行车有时候会出现脱链的情况,面对此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自行车脱链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展开组内探讨,活跃课堂氛围。随后教师以自行车为例,向学生讲解有关“链传动”的专业知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以及聆听,深入理解该章知识。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脱链问题,并且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方案进行实践,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地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机械基础”的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有计划性地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时间,适当地缩减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增加关于实践任务的探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所搜集到的关于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作为参考对象,同时将“机械基础”的课程大纲考虑其中,并结合两者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实训任务。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充分地将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考虑其中,鼓励学生勇敢地使用实训基地训练自己,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实操訓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切身体会到较为真实化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的衔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使学生具备强悍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质量
学生接触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习当前新的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单方面灌输式教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促使课堂趋于多元化,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该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最终所想达成的目标有所了解,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综合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学习关于“平面连杆结构”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借助高新技术将具体的结构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高效地了解多种结构中所存在的工作原理以及运动特点。教师可以借助CAI仿真技术开展与此相关的模拟实验,鼓励学生大胆上机操作。在讲授液压传动系统时,通过使用仿真技术开展的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错误,如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错误时,软件可以高效快速地向学生展示错误所在,并且告知学生修正的方案。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上,采用CAI仿真技术能够获取较好的效果。
(四)改善考核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
考评体系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育出专业应用型的学生。针对此目标所设定出的考核方式,则势必不能单方面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当前所具有的实践技能上。在“机械基础”这项专业课程上,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才能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对当前“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创新和优化,有关学生的实践考核应占六成,理论知识的考核则占三成即可,而剩下的一成则是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态度以及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参考当前各个机械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其作为评判的参考,这种方式有效地保障了“机械基础”的评价体系缩小了与工作实际的差距。改善后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将实践能力作为机械技术课程的核心。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合,从而使培育出的学生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其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并非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出现课堂信息容量超过学生当前认知能力的情况。如若通过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教师会减少板书、作图等方面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但同时教师应注意教学进度,避免由于教学节奏速度的加快,出现课堂信息容量过大的情况。这对学生而言将会有较大的实施压力,学生思维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对所学习到的内容尚未理解,教师便开展了一个新内容,而学生一旦出现疏忽,将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反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发挥主导功能,避免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或者PPT,避免单纯地成为课件的朗读者或解说者,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展开深层次的剖析和讲解,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展开思考,逐步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在应对问题时能够临危不乱,积极地寻找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机械行业的发展有效助力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中职院校都逐渐重视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理念都存在滞后的现象,这对机械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使中职院校所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充分地满足当前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有关机械专业方面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勤. 基于对口单招背景下专业课程高效课堂打造的研究——以中职机械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为例[J]. 学周刊,2017 (29):35-36.
[2]王爱兰. 浅析如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 品牌,2014(06):160.
[3]暴丽娟. 中等职业学校“分层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4(13):32.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