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解析
2023-12-04师静清
师静清
摘 要:对高中生而言,化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大学习难度、较强抽象性的科目,所以,大部分高中生缺乏学习化学的动力,无法找到知识学习切入点,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降低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践教学中,理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文章主要在探究创設问题情境意义的基础上,寻找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创设新问题情境的措施,以期更好地展开化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问题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营造相关的学习情境,以期让学生在该情境中思考与课文知识相关的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他们的思维会高度活跃,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展开情境教学。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策略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积极构建学生内部心理表征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自我构建,能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和谐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时总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新颖有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愿意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知识探索,在求知中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关教学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集中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授式教学,一种是问题启发式教学。传授式教学即教师以讲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为学生讲解课本上所列出的知识点,而问题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借助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相较于第一种授课形式,教师借助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较大的锻炼与提升。问题情境创设还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避免学生课堂学习分心走神,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加高效,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学科特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激发其化学学习热情。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化学原理。同时,借助生活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以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形成及应用,学习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是首次接触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其基本性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生活中常见的醋除铁锈这一生活常识来创设具体情境,借助情境教学吸引学生投入本节课的探究中。教师可以提问:“金属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金属呢?”有的学生会回忆起生活中的相关经历,教师给予肯定:“没错,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铁、银、铝等,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件是由这些金属构成的呢?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通过项链、铜壶、铝锅等常见生活物品将学生引入到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能够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课本内容,增强其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金属的相关性质。
此外,在学习金属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合金是什么呢?为什么在生活中会有合金呢?合金的用处是什么?”在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借助生活情境为学生指导思考方向,让学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丰富自身化学知识结构,完善学习体系。
(二)利用直观的化学实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过程,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从而理解课堂重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材要求开展实验课堂,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以及结论的获得过程,树立起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同时,通过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观察物质的化学性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魅力。
教师在日常化学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材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化学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理解。以高中必修一第一册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中实验3-1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然后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展开提问,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还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实验步骤,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避免学生误用操作工具,然后教师再针对实验中的细节进行讲解,亲自为学生示范,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当学生完成实验以后,教师可提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硫酸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会迅速变成灰绿色,过一段时间还有红褐色物质生成呢?在实验中如何得到氢氧化铁呢?”教师借助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再次进行实验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多次探究,探究这一反应有什么化学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动手的乐趣,又能深入学习氧气的制备知识,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并进行创新性的探究实验,这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化学能力和科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其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等优点大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多种途径活跃教学过程,将课本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灵活生动地展示出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高中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知识积累较为欠缺,如果不能通过生动、有吸引力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长期学习,也会限制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直观的多媒体资源,将化学中抽象晦涩的知识以一种趣味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收获化学知识,并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意识,逐步掌握化学学习的规律和技巧。
以高中必修一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与氯及其化合物。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一个无尽的宝库,借助该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走进海洋世界,认识其中的元素。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与海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海洋中有非常多的元素,这些元素既包括金属元素又包括非金属元素。借助多媒体资源,学生能够惊讶于海洋世界的奇妙,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兴趣时,教师便适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根据具体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营造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学习。
教师向学生布置课堂要求:“根据纪录片以及第一节课的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的疑惑之处,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布置完任务以后,学生会自主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借助小组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自学结束以后,教师统计学生未能独立解决的难题进行统一讲解。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点,如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然后再次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借助小组合作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较有难度的知识。小组合作的方式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难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教师要善于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并将其与问题情境相结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导入环节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力,使學生愿意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深度学习。课前导入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向学生提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将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以“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海洋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想一想海洋中有什么对人类有利?”学生回答:“海洋有丰富的资源。”教师继续提问:“能否总结有哪些海洋资源?”最终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海洋资源大致包括生物资源、化学资源、海洋能源和矿产资源等,海水中的化学物质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锰结核、镁、钾、铀等资源。大到能源矿产,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食盐都可以从海水中提取。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教师继续提问学生:“想知道海水资源是如何利用的吗?”学生表示想知道。教师给学生播放海水制盐的教学视频,海水制盐流程是“海水、贮池、蒸发池、结晶池”,再蒸发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教师提问:“你们是否观察过生活中用的食盐,有些产品会标注加碘和不加碘。”让学生思考碘是如何提取的。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碘的提取。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海带,开展“海带提取碘”的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将海带洗净剪碎、燃烧获得海带灰,在海带灰中加水、加热溶解得到海带灰的悬浊液,将悬浊液过滤得到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过氧化氢和淀粉。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溶液变为蓝色,在另一部分滤液中加入四氯化碳震荡静置后发现下层溶液变为紫色。教师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市场上的海带检测不到碘元素呢?”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告诉学生海带中的碘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碘离子在遇水后容易与水相溶,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洗干净的海带检测不出碘离子。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并在课堂上营造相关的问题情境,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打造高效化学课堂,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宣忠. 高中化学课堂问题情境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高中数理化,2021(S1):145-146.
[2]韩梅,刘玲. 高中化学教学中STSE情境教学的问题表征与优化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2(28):61-64.
[3]黄琦,陈楷丽,钱扬义. 贯穿式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2(15):52-55.
[4]马明吉. 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教学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21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 2021:174-175.
[5]马那甫·黑米提. 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 知识经济,2016(11):88.
[6]张辉杰. 真实情境中的物质转化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2.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