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挺脊梁民族团结促繁荣
——高质量发展延边行(上)

2023-12-04

新长征 2023年11期
关键词:延边州延边民族团结

■本刊记者 滕 飞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一曲《红太阳照边疆》唱出了延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荒建设、筑坝引水,努力建设家园,家乡一改从前的荒芜,呈现出果树成行、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稻谷飘香。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1 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一行来到了延边州。

高速发展的延边欣欣向荣——这里产业转型、开放升级、生态优化、乡村振兴、民生改善、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政府规范高效,处处流光溢彩,繁荣和谐。

民族团结的延边幸福安定——这里青山绿水,物阜民丰,200 多万各族儿女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安居乐业。

多项数据加速跑彰显经济强活力

眺望延边大地,一个个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一个个重大项目正积蓄能量,为工业经济发展夯实“底气”,为推动延边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后劲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边州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产业强州”战略,积极构筑“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格局,聚焦新发展方向,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化解内外风险挑战,全力以赴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把控变量,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合理区间,全州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当下的延边,经济加速腾飞。

十年来,延边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延边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自2012 年突破五百亿大关以来,于2022 年实现838.87 亿元,比上年增长3.1%,是2012 年的1.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4.9%(2013年-2022年),突破千亿大关已近在咫尺。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52 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 亿元,增长9.0%,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274.95 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8 亿元,下降1.0%,十年来年均增长4.6%。在不断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结构不断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十年来服务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 年的12.0:38.9:49.1优化为2022年的9.1:40.0:50.9。

一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畜牧业持续向好。记者走进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村养牛基地,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或站着或卧着,或吃草或打盹,悠然自得。这是延边州支持特色品牌打造、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推动延边养牛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缩影。

2022 年,全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精神,尤其是在近几年脱贫攻坚战及乡村振兴政策带动下,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53 亿元,比上年增长4.7%,是2012年的1.5倍,十年来年均增长4.0%。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为37.3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粮食产量连续六年创新高,达到183.3万吨,比上年增产4.3万吨,增长2.4%,比2012 年(121.35 万吨)增产近62 万吨,十年来年均增长4.2%。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州生猪出栏43.0 万头,猪肉产量3.4 万吨;牛出栏16.2 万头,增长12.3%,牛肉产量2.7 万吨,增长17.9%;羊出栏13.0 万头,增长2.4%。

二是工业生产提质增效,重点行业担当重任。2022 年,延边州采取有力措施,争取生产指标,积极扩充产能、保障要素供给,保增量,去减量,工业经济实现有序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采矿业下降9.9%,制造业增长1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基础工业比重上升,对经济发展瓶颈有所改善。2022年,延边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轻重工业比例为78.9:21.1,重工业内部资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比重上升,加工工业的比重下降,基础工业的增长大大缓解了工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原材料的制约作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末延边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6 户。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22 年全年延边州发电量达到62亿千瓦时、原煤产量420万吨、饮料酒产量7258万升、卷烟产量471亿支、水泥产量123万吨。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延边州形成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以及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了具有延边特色的工业产品结构。2022 年,食品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医药工业增长91.0%,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3%。民营工业增长11.8%,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1%。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重大项目支撑到位。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金秋时节,延边大地稻穗金黄,丰收在望。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热度不降、力度不松、速度不减,全州上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争分夺秒的拼劲冲刺项目建设,再次掀起一轮“你追我赶”、大抓项目的新热潮。

在龙泉山脚下、渤海大街北侧的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有序施工。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旅游基地设施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8.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散中心、渤海古国博物馆、服务中心及附属用房、附属停车场、演艺广场、林下生态区、景观河道等。项目由两组建筑组成,现已全部封顶,10 月份主体工程竣工,进入展厅布展及精装修阶段,计划2024年6月投入使用。

2022 年,延边州攻坚克难,积极作为,设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制度,开拓招商引资渠道,提高在库项目质量,紧盯项目施工进度,全州固定资产实现有序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2%,其中,5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长16.1%,500万-5000万元项目增长3.9%。十年来,延边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2.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5% ,占总投资的比重为80.6%。在总投资中,道路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投资表现颇为亮眼,分别增长37.3%和161.0%,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9%和16.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比为89.6%,增长11.9%,稳住了延边州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盘。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强。2022年延边州基础设施投资额高达78.4 亿元,成为延边州投资增长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延边州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大以铁路、公路、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路网。敦白高铁、龙蒲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一小时交通圈”。房地产开发投资硕果累累。延边州2022 年房地产投资完成46.12 亿元,自1990 年伊始累计完成投资超千亿元,达1009.77 亿元,年均增长15.4%。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完成3459.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实现1052.59 亿元。项目储备健康发展。2022 年末,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95 个,比上年末增长12.7%。其中,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3 个。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5.6%,拉动总投资增长10.1 个百分点,占比达到68.0%,比上年提高3.1 个百分点。

朝鲜族拔草龙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连在延边落地生根,为延边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和澎湃动力。

四是消费市场持续回暖,迎难而上盘活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延边州积极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拓展城乡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消费品市场实现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近三年,延边州聚焦保稳增长促内需,发放政府消费券,出台奖补政策等措施有效刺激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产,居民消费需求得到稳步释放,消费市场得以平稳回暖。2022 年,延边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68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十年来年均增长3.3%。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分规模看,2022 年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09.50 亿元和224.18 亿元,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比由2012年的46.3:53.7 变成33.8:66.2,十年来小规模企业蓬勃生长。消费层次不断提高。2022 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4.29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比重23.0%。与汽车配套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00 亿元,占限额以上比重为31.2%。2022 年,全州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实现2.28 亿元,其中智能手机零售额1.56亿元;多功能、智能型家电消费成为城镇居民的首选。

五是要素指标有增有减,经济运行韧性较强。2022 年,在环保化、生态化的大环境下,延边州主动迎接挑战,逆势而上,合理调配能源使用,积极服务生产生活,用电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延边州全社会用电量71.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其中,工业用电量37.27 亿千瓦时,增长4.8%,十年来年均增速分别为4.6%和3.6%。延边州金融机构加大放款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盘活市场,助力小微企业渡过窘境,存贷余额实现有序增长。2022 年末,延边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46.67 亿元,增长11.9%,十年年均增长8.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58.60 亿元,增长5.5%,十年年均增长12.1%。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东西部协作结束影响,全州财政收支压力逐步显现。2022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6 亿元,下降15.9%,十年来年均下降3.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44亿元,下降2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4.70 亿元,增长12.4%,十年年均增长3.5%。

民族聚居一家亲共筑同心中国梦

延边物产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延边也是一方红色热土,民族团结有光荣传统、有群众基础、有文化血脉。延边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着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在延边,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由来已久,各民族人民心手相牵的历史积淀尤为深厚,生死相依的深情厚谊浓逾骨肉。

1952 年9 月3 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成为当时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

1953 年3 月4 日,延边州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会议,把每年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先河。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记者一行来到了和龙市光东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随处可闻的欢声笑语,一院一景的朝鲜族风格房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粮食要打出品牌!”“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走进光东村村史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东村时的一张张图片映入眼帘,殷殷嘱托响彻耳畔,光东村的昔与今一览无余。

2022 年,光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5.75 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近15 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2.25倍……

一组数字,见证了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的发展轨迹。

光东村在实现农业丰收的同时,旅游业也加快步伐蓬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显著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幅提高。光东村以其独特的朝鲜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延边地区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真的美不胜收。”一位来到光东村的游客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

“未来,我们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打好‘科技’‘共享’和‘人才’这三张‘特色牌’,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让光东村鸟语花香、干净漂亮,让群众的日子愈发红火,笑容愈发灿烂。”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对记者说。

近年来,延边州始终坚持以各族群众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奋斗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延边州于2021 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所辖8个县市均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延吉市热闹的夜晚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延边州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和党校培训课程;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聚焦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突出优育工程,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紧扣民生工程,引导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州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依托国家民委设在延边大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研究;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展馆(教育中心);坚持“四个共同”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强化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特别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持续打造延边新时代“金达莱红”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礼仪延边”“公益作品征集”等系列活动。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了“十大产业群”;2018 年以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434.8亿元用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累计发放补贴1784.2万元健全以党建为引领的边境基层治理制度;积极开展兴边富民工作,每年安排9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边境一线发展,全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积极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落实国家民委“三项计划”,实施“两筑基、两提升”工程;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空间互嵌促交往、推动文化互嵌促交流、推动经济互嵌促交融、推动载体建设促践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创建工作做到城市与农村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丰富社区民族工作站服务功能,为群众排忧解难。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完善民族政策法规评估机制;健全完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43部,出台决议和决定120 余个;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建立“四项机制”,筑牢“三道防线”,全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建立常态化年轻干部发现储备机制,建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钥匙”。近年来,延边州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各民族团结进步保障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让全州城乡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延边大地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中华儿女同根同源,各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各族居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唱原创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用歌声传递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真挚情感。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延边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延边州延边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奋进的交响 辉煌的乐章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
美丽的延边欢乐的海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