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余市保护开发红色资源探析

2023-12-04■黄

新长征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遗址红色

■黄 冲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而鲜明的标识,是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出部署。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加大对扶余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对振兴地方经济、提高扶余的知名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扶余市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血脉传承现状

扶余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扶余市烈士陵园

扶余市“红色家底”丰厚,是一座英雄之城。扶余历史源远流长,地上地下文化遗存丰厚,古遗址有65 处,馆藏文物现有7540 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在革命战争时期,柳青庭破家举义,举起“抗日义勇军”大旗;张瑞麟带领游击战士辗转山林、抗击日寇;梁士英在辽沈战役中舍身炸敌堡……1500余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仅仅留下名字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革命先烈,都是扶余的骄傲。在2021 年吉林省百佳红色旅游地(旧址)发布名单中,扶余市烈士陵园和陶赖昭中共特支党的活动旧址两家景区名列其中。梁士英烈士纪念馆、张义堂纪念馆、高家粉房惨案遗址、大獾子洞惨案遗址……这些红色革命遗址为扶余大地融入了特殊的人文因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扶余市在全国普遍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和红色文化主题研学氛围的带动下,具备了走“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红研”(红色旅游+主题研学)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可能。

扶余市“红色品牌”突出,是一座文化之城。扶余是党开展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扶余市深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党史品牌“溯源”工程,“党建+红色”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深化党史宣传教育。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史,确定建党百年大事记等重点内容,编写“微党史”信息,定期向党员干部推送。二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编印扶余红色资源宣传册,介绍红色遗址遗迹,记录每个遗址遗迹的地址、开放时间等信息,配合红色资源地图,方便读者快速定位“家门口”的红色遗址遗迹。三是打造红色文旅品牌。依托全市“33569”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全市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以展墙、浮雕或纪念馆等形式,精心打造张义堂纪念馆、三下江南战役旧址、引拉工程等精品线路,打造集参观、教育、纪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品牌。

二、扶余市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血脉传承工作面临的问题

扶余市在文化资源挖掘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还存在整体统筹不足、资源挖掘整理碎片化等问题。一是发展规划待完善,融合发展不紧密。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匮乏。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缺乏把游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平台,不利于“红绿”“红乡”产业集群的形成。二是宣传方式较单一,推广力度不够大。宣传方式单一,数字化红色资源全景展览及全媒体推广创新举措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培育机制待完善,专业人才较匮乏。受资金投入、地域条件等限制,人才选拔机会少,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同时,对红色文化研究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

三、扶余市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血脉传承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扶余市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血脉传承工作,应强化顶层设计,对全市范围内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多措并举,统筹兼顾,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血脉传承工作向纵深发展。

整合资源,加强规划,凝聚发展合力。一是科学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应尽快编制完善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相关条例,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红色旅游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有机结合。二是推进农文旅复合开发。以红色文旅项目为核心,推进以农特产品与红色文化旅游相融合的农文旅复合开发模式,形成“现代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体系。三是依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是乡村产业的新业态之一,探索“党建+党史+文旅”发展模式,加大红色文化旅游政策和资金支持,让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以张义堂纪念馆为依托,建设具有扶余特色的陶赖昭红色小镇,打造具有配套设施的红色教育线路、红色文化线路。

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提升景区承载力。一是多措并举筹资金。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支持建设和完善红色教育基地的硬软设施。二是加大保护力度。以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为载体,科学编制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规划,将更多红色文化资源的提质改造、修缮保护、文化传播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扶持计划。全面整理革命战斗遗址、革命文献资料、红色革命故事等,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等级认定和编辑整理,进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有序保护。三是升级基础设施。持续实施红色风貌提升工程,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化进程,创设集红色教育、民族文化、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

强化宣传,注重创新,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一是突出教育功能,擦亮红色品牌。突出红色教育主题,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重点从“红色观光”延伸到“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打造扶余红色文化特色品牌。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做“活”红色文化。使用虚拟技术把游客带入到历史当中,使其切身感受到革命历史蕴含的精神和革命英雄的优秀品质,借助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云课堂等途径,让单一的变成多元的,让说教式的变成沉浸式的。

培养队伍,优化服务,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招聘专业人才。要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各类专业人才的选拔工作。二是做好培训工作。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组织前往井冈山、西柏坡等地考察,学习当地先进做法,提升专业素养。

岁月悠悠,英雄永存。回望来路,红色始终滋养着扶余这方热土;展望未来,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新时代扶余全面振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遗址红色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