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新气象
——全国党刊“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主题采访团走进河北
2023-12-04
■本刊记者 谢 斌
金秋9 月,全国党刊主题采访团来到河北,重温革命历史,近距离感受文明、美丽、幸福的乡村新面貌,唱响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见证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现代化新区拔地而起,为新时代更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蓄力充能。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创新型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河北力量。
西柏坡:“赶考”永远在路上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被誉为“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发出,进京“赶考”从这里动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烽火连天的硝烟中,在指挥作战的电波“嘀嘀”声中,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前夕,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大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培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会后第10 天即1949 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进京“赶考”的雄浑序曲正式奏响。
西柏坡精神诞生于我们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革命转向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今天,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弘扬西柏坡精神,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工作和成绩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西柏坡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回望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谦虚谨慎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成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保持头脑清醒、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是近年才启动的新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浅谈论证的技术路线及遇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从石库门出发、自南湖启航,走过赣水闽山,跨过雪山草地,迈过黄土高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足迹遍布祖国山川。进入新时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传承和升华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卓越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我们党洞悉历史规律、立足时代方位、把握时代大势作出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新征程上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六条规定”的展板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他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西柏坡纪念碑
西柏坡纪念馆内的大型浮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段行程的跨越,每一个胜利的取得,靠的正是“规矩”,靠的正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立规明矩,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证。
塔元庄村: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乡村
从空中俯瞰,塔元庄村的外形酷似宝塔,这也许就是塔元庄村村名的由来。塔元庄村曾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塔元庄村如今已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文明村、美丽村、幸福村。
习近平总书记与塔元庄村有着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塔元庄村一带调研。2008年1月和2013 年7 月,习近平同志又先后两次到塔元庄村考察,亲切看望乡亲们,并作出重要指示。一段跨越30多年的牵挂,把人民领袖和塔元庄村紧紧连在一起。塔元庄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不同发展阶段,建强战斗堡垒,践行共富理念,探索多元路径,走出了一条村企共建共享、具有城郊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一个响当当的村庄品牌。
走进塔元庄智慧农场,自动控温控湿系统、立体无土栽培、鱼菜共生栽植,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农场,集科研、文化、旅游、康养、研学等产业形态于一体,努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3 年7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塔元庄村时提出要求:“你们要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这成为塔元庄村发展的规划图、作战图,全村干部群众齐努力,将图纸一点点“填满”,将其变成美好的现实。
从解决温饱战胜贫困,到圆梦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塔元庄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印证着“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法。如今的塔元庄村成了明星小康村,前来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养老市场化、旅游规范化。蔬菜厂、豆芽厂、豆腐厂接连建成;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开门迎客;200 余户村民入股成立了丰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塔元庄”商标,大米、面粉、牛蒡酒等农产品销往全国。投资150万元建设的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有健身广场、卫生诊所、超市、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构建了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依托正定古城、滹沱河两岸景观,发展融红色文化、休闲娱乐、乡村民俗等于一体的乡村游。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农民情怀,塔元庄村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信念更足、更强了。这些年,塔元庄村的快速发展为村民带来了比蜜甜的生活,村民们形成了定期拍“全家福”的传统。在塔元庄村村史馆展览着特别的“全家福”,近两米长的卷轴上集纳了1600 多名村民的身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回顾塔元庄村的发展历程,不能不让人振奋和感慨。从前的塔元庄村,一无特色资源,二无产业基础,三无交通之利。就是这样一个华北平原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却成了乡村振兴大时代一个熠熠生辉的典型。深入历史现场去探寻塔元庄村的振兴密码,对于全国其他普通乡村谱写振兴故事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北庄村:《团结就是力量》从这里唱响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一天,嘹亮的歌声在北庄村再一次响起。地处太行山东麓,只有300 多口人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街巷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路边的石榴树长势良好,回乡创业青年在电商直播助农惠农展销基地推销千层底手工布鞋……
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园
2021 年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向乡亲们致以新春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78 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西柏坡的干部群众对此体会更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1943 年6 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平山县参加革命斗争,文艺工作者在北庄村创作了歌剧和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并在这里进行首演。如今,作为《团结就是力量》唱响地,北庄村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北庄村修建蓄水池、铺设柏油路、修缮老旧房屋,实施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民宅进行了提升改造,墙面做了保温层,冬暖夏凉;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具备安装条件的已实现并网发电,户均年增收约2100元。北庄村党支部积极对接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了村路改造提升工程,利用扶贫资金提升村内街道和田间路,改造通村路2.4 公里。同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按照绿色、生态、宜居原则,实施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在村内道路两旁、空闲地块种植绿植花草。安装路灯射灯、建设凉亭长廊等道路设施,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让村庄更清洁,环境更宜人,乡村振兴底色擦得更亮。强村富民,关键靠产业。为了尽早让村集体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北庄村立足自身实际,确定了以红色产业为主导,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构建以红色旅游为主,以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着力建设美丽、休闲、宜居宜游的红色村庄。为了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北庄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模式,以北庄经济联合合作社为依托,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或租赁参与项目开发,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增加村民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如今,好乡亲365超市、古月豆腐坊、特色民宿、“团结食堂”、“团结书屋”、村史馆等均已建设完成,一些村民还在经营观光车,卖山货和旅游纪念品,从事饭店、宾馆服务等工作。北庄村用好绿色、红色优势资源,红绿产业全面发展,推动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加速推进。
“团结”是北庄人克服困难的法宝,也是发展的金字招牌。北庄村大力发展以团结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讲好团结故事,展示团结力量,让“团结就是力量”激励鼓舞更多的人。
雄安新区:充满勃勃生机的“未来之城”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2019 年1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仔细听取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样板,雄安新区正朝着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稳步前行。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中化总部大厦“拔节生长”,这座具有白洋淀特色的“金芦苇”造型的建筑,是启动区的地标之一。为确保高质量建设,技术人员提前通过BIM 系统进行模拟,优化图纸设计节点,减少施工风险,加强结构强度。
雄安新区以“雄安质量”作为追求目标,从规划蓝图到大规模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多亿元,地上雄安、地下雄安、云上雄安“三座城”共同“生长”。
地上变化肉眼可见。目前,雄安新区启动区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容东片区基本建成,容西、雄东、昝岗片区进入持续稳定开发期,如期实现“显雏形、出形象”阶段性目标。
地下雄安别有洞天。在雄安新区启动区、容东片区、容西片区等,几乎看不到一根电线杆,也不存在“拉链马路”情况。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理念,新区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约380 公里,将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分类安置,并布设各类前端感知设备,实时监测运转情况。
云上雄安孪生共建。雄安新区全域实现了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都会在网络平台形成与之孪生的数字化模型。这种同步不是简单的记录,还可以服务生产生活,数字道路建设能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路口的红绿灯配时,减少交通拥堵。
如今的白洋淀水量充沛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不少群众喜迁新居,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作为新建片区,居民入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多个部门,容东片区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一呼联应”工作机制,运用联席会议的形式来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雄安新区城市管理不仅日益精细,而且越来越智能化。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内部,科技感扑面而来,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划分为块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基础平台四个板块。一中心四平台汇聚了各类城市运行数据超200 亿条,从源头上为雄安新区管理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雄安新区正绽放出勃勃生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中国式现代化将在这里呈现更多美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