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取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12-04范文俊胡文帅赵进喜

系统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退行性骨关节炎置换术

范文俊,胡文帅,赵进喜

麻城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湖北麻城 438300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也称膝关节肥大性关节炎,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主要诱因为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退行性病变[1-2]。以局部增生及软组织粘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为主要表现,伴关节肿胀、僵硬、畸形等,影响关节活动,且痛感强烈,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对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3-4]。临床上对于该疾病早期治疗以药物、运动、理疗等保守治疗为主,能够延缓病程,降低痛感,但无法根治疾病,加之用药周期较长,易形成耐药性、依赖性,使用较为受限,经治疗无效,并在机体耐受的情况下,手术则为治疗的唯一方式,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常见,是临床上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4]。有研究指出,关节置换术通过使用人工假体将病变部位置换,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适用于保守治疗改善效果欠佳以及年老患者[5]。为进一步探究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旨在分析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9.54±7.16)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76±1.0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及以上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1~76岁,平均(68.92±7.24)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3.81±1.0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以上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者[6];符合手术适应证;年龄≥60岁;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并可查阅;患者在知情的前提下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精神、语言等障碍无法正常配合试验者;患病前存在功能障碍、自理能力薄弱等情况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

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减少负重,避免过量及大幅度运动,肥胖者严格控制其体质量,减轻关节负荷,视情况予以拐杖辅助行走,减小膝关节负担。应用理疗并开展适当锻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予以艾瑞昔布片(国药准字H20110041;规格:0.1 g)口服治疗,2次/d,0.1 g/次,连续治疗8周,以及软骨保护剂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关节置换术:术前0.5 h予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国药准字H20000410;规格:0.75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中患者采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加止血带。经髌骨内侧进入患者膝关节,剥离肌肉组织,将术野充分暴露,仔细清除滑膜感染处以及全部受损部位,切除半月板与前交叉韧带,沿股四头肌下路行关节置换,应用骨水泥进行填充固定。存在膝关节外翻者,有限予以下肢力线矫正,采取髓外定位系统对胫骨关节面进行切除,行截骨、软组织松解等相关操作,植入假体后平衡软组织,妥善固定,完成复位,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冲洗并关闭切口,放置引流。术后密切观测患者引流情况以及局部皮肤颜色,予以抗生素治疗,辅以冰敷治疗,1~2 d后拔除引流管,3 d后视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

①膝关节功能: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法,从疼痛(30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以及关节的功能(22分)和活动度(18分)5个层面对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共计90分,分值越高则膝关节功能越强,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②肌力恢复情况:应用徒手肌力评定法(Manual Muscle Test, MMT)分级标准中Kendall百分比评定方式,评价治疗后两组患侧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分值在0~100分,80~100分为良好,20~79分为基本良好,0~19分为较差。

③骨关节炎严重性:应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法,从僵硬(8分)、关节功能(68分)以及疼痛(20分)3个维度对治疗前后患者关节炎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96分,分值越高则骨关节炎越严重。

④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包括自理活动、基本活动以及复杂性活动等,分值范围0~100分,60分以上提示基本生活可自理;41~60分提示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则完全需要帮助。

⑤生活质量:应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 Survey Short Form-36 Item, SF-36),从总体健康(0~25分)、心理健康(5~30分)、生理功能(10~30分)、生理职能(4~8分)、躯体疼痛(2~12分)、生命活力(4~24分)、社会功能(2~10分)以及情感职能(3~6分)8个维度对治疗后患者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⑥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如下肢静脉血栓、感染、关节僵硬等,并跟踪病情转归。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行t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n)和率(%),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膝关节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疼痛23.95±2.16 25.34±3.47 2.040 0.045肌力6.19±1.63 7.82±2.13 3.646 0.001屈曲畸形6.24±0.87 7.56±2.04 3.571 0.001功能15.75±1.39 17.42±2.46 3.546 0.001活动度11.53±0.78 13.72±2.42 5.168<0.001 HSS总分72.62±4.28 80.37±8.59 4.845<0.001

2.2 两组患者肌力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侧股四头肌及腘绳肌Kendall百分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Kendall百分比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Kendall百分比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股四头肌治疗前49.42±5.13 48.95±5.21 0.386 0.701治疗后62.42±8.54 74.68±9.73 5.682<0.001腘绳肌治疗前48.85±5.37 49.23±5.06 0.309 0.758治疗后61.51±6.35 71.23±7.84 5.781<0.001

2.3 两组患者骨关节炎及生活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WOMAC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WOMAC评分与ADL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WOMAC评分与ADL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WOMAC治疗前69.26±1.35 69.19±1.42 0.214 0.831治疗后47.25±5.17 42.19±4.39 4.476<0.001 ADL治疗前46.92±4.28 45.61±4.53 1.261 0.211治疗后64.34±5.81 68.45±6.37 2.860 0.006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总体健康16.64±2.06 20.12±2.31 6.746<0.001心理健康19.25±1.78 23.81±2.63 8.615<0.001生理功能18.62±2.37 21.83±2.96 5.079<0.001生理职能4.96±0.57 6.08±0.74 7.194<0.001躯体疼痛7.51±0.69 9.25±1.06 8.254<0.001生命活力16.37±1.39 18.24±1.95 4.685<0.001社会功能5.32±0.73 7.12±1.01 8.666<0.001情感职能3.84±0.42 4.62±0.51 7.084<0.001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在骨科中较为常见,损伤、遗传等众多因素均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也会持续性加重,受累于关节软骨,乃至整个关节,可伴有疼痛、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7-8]。患者身体素质具有差异性,早期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若未获得及时诊断,耽误治疗,则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不适感,为其生活带来负面影响[9-10]。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治疗骨关节炎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控制病情,矫正畸形,使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1-12]。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而对于治疗效果欠佳者以及晚期病例,在其身体耐受的情况下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近年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术式应用金属或聚合物材料给予患者合适的人工关节,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改善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13-14]。

本研究对本院72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施以不同治疗手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0.37±8.5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2±4.28)分(P<0.05),表明关节置换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确切。治疗后,观察组患侧肌力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5),表明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后,有利于患侧肢体的活动,从而改善肌肉力量,避免了肌肉萎缩的发生。治疗后,观察组WOMAC评分(42.19±4.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5±5.17)分(P<0.05),提示通过手术治疗,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ADL评分(68.45±6.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4±5.81)分(P<0.05),表明经治疗后,患者机体的不适得到了缓解,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也从而减小,因此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本研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在盛子龙等[15]的研究结果中,实施保守治疗的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接受关节置换一组的发生率为5.72%(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该术式的安全程度具有可靠性,另外,本研究对出现并发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展开了跟踪监测,发现予以有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且直接影响患者机体感受,为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给予患者更佳的治疗体验,笔者对术后并发症作出以下探讨。

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是关节置换术后普遍存在的并发症,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术后感染是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种类之一,处理欠妥则会对患者预后结果造成影响,患者自身感染性病灶、术中操作方式、手术用时、术中病原微生物污染以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感染,通过术前与术后予以抗生素干预,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指出,改良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操作可有效控制感染率,例如运用关节镜治疗、二期假体再植、保留假体清创等方式,能够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保障[16]。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血液的异常凝结所致,造成血液回流障碍,长期发展可引起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有出现脑部或肺部栓塞的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对该疾病进行干预,予以静脉曲张袜预防或缓解深静脉血栓,同时可应用气压治疗以及踝泵训练以达到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17-18]。关节僵硬的发生相对较少,以膝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患者自身关节活动性以及术后是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同时,应加强对手术操作的熟练度,并确保假体选择合适,以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19-2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关节置换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术者操作技术不断成熟,效果确切且成功率可靠,但该手术仍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术前应对控手术适应证严格把控,临床医生也需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骨关节炎,促进肌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退行性骨关节炎置换术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反肩置换术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