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宫素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3-12-04朱金雪凌思思陈良

系统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朱金雪,凌思思,陈良

1.明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明光 239400;2.明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明光 239400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是孕产妇致死的主要原因[1-2]。文献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PPH导致死亡的孕产妇数量高达100 000例,占孕产妇总死亡原因的27.1%[3]。此外,PPH的发生因素较多且复杂,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植入、产道损伤等方面,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占比为70.0%~80.0%[4-5]。由此可见,如何合理、规范、尽快使用促宫缩药对治疗PPH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明光市人民医院90例P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缩宫素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PPH临床诊断标准[6];②无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等;③对本研究过程中使用药物无禁忌证者;④家属愿意积极配合相关且依从性较高者。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性疾病无法有效沟通者;②伴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者;③缺少相关基础资料或基础信息不全者;④不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1.3 方法

根据PPH具体病情差异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其余基础治疗方案均相同。常规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0474;规格:1 mL,10 U/支)10 U子宫内注射,同时给予10 U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滴速,维持0.02~0.04 U/min。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 mL,0.25 mg/支)0.25 mg深部肌肉注射,止血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间隔2 h追加0.25 mg,最大剂量为12 mg。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关抢救准备工作,从而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其中治愈为产妇出血病情稳定、血凝正常、子宫恢复;好转为产妇出血病情好转、血凝基本正常、子宫好转;无效为病情未得到显著控制。②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③观察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治疗结果对比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治疗结果对比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mL]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mL]

组别常规组(n=45)研究组(n=45)t值P值产后24 h出血量686. 8±91.1 615.2±87.6 2.641<0.05产后36 h出血量461.5±62.8 386.2±54.6 4.577<0.05产后48 h出血量141.3±59.4 83.8±51.6 5.629<0.05产后72 h出血量85.1±26.7 35.5±10.3 5.288<0.05

2.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PPH是严重的产后并发症且致死率较高,早已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疾病之一[7]。查阅国内外相关治疗指南[6,8]均指出:①PPH是指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②PPH致死率较高,呼吁产科医务人员需高度警惕与重视;③对于PPH治疗方案包括止血药物(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等)、外科治疗、液体复苏、输血治疗;④按照PPH处理流程第一步是正确识别及使用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中最关键的是立即使用子宫收缩药,促进收缩乏力的子宫尽早的、尽快的恢复正常。此外,在发生PPH众多原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因此增加子宫收缩力及恢复子宫生理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75.56% vs 95.56%),且不同时间段产后出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较对照组出血量降幅更显著(P<0.05)。这与文献报道,两药联合治疗PPH总有效率为97.7%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9]。究其原因,相关分析如下:①缩宫素注射液属于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物,可直接作用与子宫平滑肌细胞起到强烈的收缩作用,从而起到治疗产后出血目的[10-11]。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物,可显著降低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进而使机体的酶促反应显著变慢,从而造成肌质网膜蛋白磷酸浓度降低[12]。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以升高生物膜上Ca2+浓度,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伴随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进而逐渐升高血药浓度,使子宫平滑肌产生强烈且持续收缩,从而起到直接收缩子宫作用,最终起到产后止血的目的[13-14]。④有研究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亦可以直接促进阴道撕裂伤口、侧切口等创面血管及血窦快速闭合,从而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15-16]。基于以上分析表明,研究组两药联合使用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迅速减少,从而起到显著的止血效果。此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还可以降低机体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水平,起到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1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低于常规组,其中研究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两药联合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0.17%)基本相符[18]。由此表明,两药联合使用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导致PPH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包括错误的估计出血量、缺少及时有效统一组织管理、缺少应急预案演练与培训等方面[6,15]。因此,PPH管理流程是值得产科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的,做到积极预防、及时识别、尽早干预、精准救治,从而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采用缩宫素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PPH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