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hs-CRP和Hcy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3-12-04杨镠李迪媛陈霁

系统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二聚体下肢血栓

杨镠,李迪媛,陈霁

扬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扬中 212200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并且进展快速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特点[1]。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大约30%~40%都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严重偏瘫的脑卒中患者高达60%~75%[2]。深静脉血栓是因深静脉内血液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出现的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够典型,通常容易被误诊和漏诊[3-4]。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因此需要探寻有效的检测方式及时进行预判,临床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为静脉血管造影,但是该种检查会对患者的下肢静脉造成二次损伤,不易广泛推行。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收入的52例脑卒中患者和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探讨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 hs-CRP)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表达水平与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入的5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n=26)和非血栓组(n=26),再选择同期入院的正常体检者(n=26)设为对照组。血栓组中女11例,男15例;年龄59~73岁,平均(66.13±4.52)岁。非血栓组中女12例,男14例,年龄60~74岁,平均(66.42±4.38)岁。对照组中女10例,男16例;年龄60~73岁,平均(66.35±4.16)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血栓组按照血栓的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n=9)、中期(n=9)和晚期(n=8)。本研究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6];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发病时间≤7 d;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经MRI、CT等检查证实为脑卒中,且为首次就诊;临床资料均完整;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

排除标准:卧床>30 d者;合并颅内感染及偏瘫后遗症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既往史或合并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下肢静脉手术史者;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应用超声仪(飞利浦CX50)探头频率设置为7~13 MHz,依次检查患者股总静脉、股静脉分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胫前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腓肠肌肌间静脉等。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以此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给予血栓组、非血栓组、对照组所有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检测,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10 mL,检测D-二聚体浓度时抽取量为2.7 mL,将其加入含有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中,以4 000 r/min速率离心8 min,将血浆分离检测D-二聚体浓度。应用积水CP3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试剂盒由日本积水医疗公司生产,D-二聚体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检测hs-CRP浓度时抽取量为2.0 mL,将其加入含有EDTA-K2抗凝管中,应用锦瑞PA3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hs-CRP。Hcy水平采用佳能TBA-FX8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应用安图试剂盒(批号:20111E11),应用酶循环法进行检测。严格参考试剂说明书要求来设置仪器的各项参数,仪器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应用时性能稳定。

1.4 观察指标

①3组D-二聚体、hs-CRP、Hcy水平相比。②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严重程度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相比。③分析D-二聚体、hs-CRP、Hcy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对比

血栓组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均高于非血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对比()

表1 3组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对比()

注:与血栓组相比,*P<0.05。

组别血栓组(n=26)非血栓组(n=26)对照组(n=26)Hcy(μumol/L)32.41±3.34(18.45±3.12)*(8.67±2.03)*D-二聚体(mg/L)2.43±0.31(0.45±0.08)*(0.36±0.12)*hs-CRP(mg/L)13.29±3.41(5.23±1.29)*(2.01±0.32)*

2.2 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严重程度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对比

晚期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均高于早期和中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严重程度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对比()

表2 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严重程度患者D-二聚体、hs-CRP、Hcy水平对比()

组别早期(n=9)中期(n=9)晚期(n=9)F值P值D-二聚体(mg/L)2.13±0.03 2.31±0.11 2.74±0.05 155.550 0.001 hs-CRP(mg/L)10.02±1.05 13.62±0.42 15.21±1.31 63.060 0.001 Hcy(μmol/L)28.13±1.55 32.51±1.72 36.03±2.31 38.250 0.001

2.3 D-二聚体、hs-CRP、Hcy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分析显示D-二聚体、hs-CRP、Hcy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5、0.619、0.524,P<0.05)。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概率较高,并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关系不明显[7-8]。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中的凝血因子活性会上升,小腿肌肉泵作用会下降,而老年人常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易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进而促进下肢DVT形成,严重影响患者康复[9]。因此,对下肢DVT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人体主要依赖于纤溶系统调节凝血系统活性阻止血栓的发生,而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下肢DVT的病理变化[10]。本研究显示,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血栓组和对照组,且晚期患者高于早期和中期患者(P<0.05),提示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存在较高水平,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高。朱衡亚等[11]研究发现,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和同期正常体检者(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从机制上分析,D-二聚体在下肢DVT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低能体现继发性纤溶活性,若D-二聚体呈现高水平表达表明纤溶亢进,代表体内出现了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下肢DVT的发生。说明D-二聚体作为纤溶机制亢进和凝血的敏感指标,对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栓形成中受损内皮细胞会分泌出趋化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进而更快启动凝血机制,促进血栓发生[12]。hs-CRP是主要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出现水平升高[13]。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和对照组,且晚期患者高于早期和中期患者(P<0.05),提示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高。蔡欣等[14]通过对65例下肢DVT患者的研究发现,下肢DVT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分析认为,DVT疾病患者受到炎症刺激时hs-CRP水平会显著升高,其水平越高说明微小血管功能呈现出显著性受损状态,导致血管内壁细胞损伤,从而启动凝血系统,加大DVT发生的可能性。可见,hs-CRP作为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能客观反映出患者血栓的程度。说明CRP升高与降低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有一定的预测价。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目前已经被临床证实其为动脉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5],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组Hcy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和对照组,且晚期患者高于早期和中期患者(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6]。提示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Hcy水平较高,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高。从机制上分析,Hcy水平升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对血管内皮细胞直接造成损伤,从而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有研究发现,Hcy能通过对血小板产生启动作用、破坏血管内皮、对凝血系统产生启动作用、抑制蛋白C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到血栓的形成中[17]。说明Hcy高水平表达与血栓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Pearson分析显示D-二聚体、hs-CRP、Hcy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5、0.619、0.524,P<0.05)。既往研究发现,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严重而升高[18],与深静脉血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3、0.650、0.557,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说明D-二聚体、hs-CRP、Hcy与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敏感指标,临床上通过检测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来评价患者的血栓状态,可辅助判定DVT的分型和病变程度。

综上所述,D-二聚体、hs-CRP、Hcy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敏感指标,与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相关,在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起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二聚体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