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2023-12-04高丽
高 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3 月7 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为青海省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四地”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的重大要求及其精神实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以产业“四地”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重要意义
青海省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期,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对于构建青海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符合国家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充分说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高耗能行业亟待转型,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符合生态友好、绿色发展要求。数字经济具有天然绿色属性,其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解决方案,本身就属于清洁科学技术,是依托互联网的数字技术,不会带来畅通产业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数字经济与“四地”产业融合,助力“四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青海省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是建设青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数字技术,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点,对传统产业能够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善,不断引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青海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一方面,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能够提高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可以打破产业、地域限制,打通堵点卡点,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发展布局是立足全省资源禀赋、发展优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实践路径。在产业“四地”建设中,面对数字化浪潮,必须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不可替代的科技优势,推动产业模式根本性转变,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赢得发展先机和竞争新优势。
二、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现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发展目标。到2025 年,青海省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能级、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生态价值转化进一步优化,使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比重得到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清洁生产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 年,青海省建成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四地”目标基本实现,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四地”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四地”产业生态价值得以实现,产业协同进一步优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双循环发展结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数字经济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助力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2021年11 月22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 年)》,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盐湖化工和金属新材料)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推进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制度保障。2022 年1 月,青海省编制印发了《科技引领和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2-2035 年)》,方案提出构建“1+N+10”新型盐湖科技创新体系,部署资源勘探与可持续供给、分离提取与高校开发、高端材料研发与精深加工等十大重点任务,重点打造盐湖产业创新体系,增强盐湖产业核心竞争力。2022 年12 月26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青海省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27 条具体措施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推进数字盐湖建设,引导盐湖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资源配置”“数字+工艺优化”“数字+产业链管理”“数字+节能减排”“数字+安全生产”等新模式,打造数字盐湖。突破了反浮选冷结晶提钾、高锂镁比提锂、5G 智慧采盐船等关键应用技术,为青海盐湖企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经济推进构建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2021 年7 月,青海省发布《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1-2030 年)》,方案提出,依托青海地区气候干燥、清洁能源丰富优势,引进发展大数据、区块链等绿色高载能产业,构建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链。加快推进光伏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荒漠化治理,促进新型农业、牧业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绿电发展,零碳电网打造,建设零碳产业园。2022 年6月,青海省印发《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2022 年工作要点》,在实施电能替代工程部分,重点工作要求扩大交通、建筑、5G 等领域电能替代范围和规模,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智慧盐湖、绿色矿山等工程建设,提高终端用能领域电气化水平。其中,结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在海南州共和县打造100%利用清洁能源的大数据中心,积极承接东部算力需求。2023 年4 月3 日,青海省印发《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动全省大数据中心科学布局、有序发展,加快形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北、服务全国的清洁能源绿色数据中心集群,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探索建立清洁能源绿电溯源认证机制和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绿电认购、绿电交易相关制度。鼓励数据中心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证交易,着力推动数据中心与清洁能源、“双碳”工作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建设。截至2022 年,全省电源总装机占比91.2%,新能源占比63.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84.5%。
(三)数字经济助力青海省智慧旅游建设,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021 年11 月3 日,青海省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全省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连通气象、交通、卫生、应急、公安等相关平台,健全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实现数据互联共享,提供旅游安全预警服务。开展门票预约、分时游览、流量监测、智能导览等智慧化服务,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鼓励生态旅游企业开展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业务,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务。加强旅游电商服务,提升旅游在线交易水平和交易量。2023 年4 月3 日,青海省印发《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在促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特别提到。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探索打造“特色旅游+互联网+多产业”的数字文旅发展模式。
(四)数字经济提升有机农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当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在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及流通、畜牧养殖和农作物种养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尤其是在各类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和数字技术创新了新零售方式,利用电商和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拓宽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市场销路,日渐成为青海省各类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截至2022 年,牦牛藏羊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67 亿元;冷水鱼占全国总产值的30%;每年对外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达80 万吨,产值达130 亿元。2023 年4 月3 日,青海省印发《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提出,推进智慧种植业建设,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推进智慧畜牧业发展,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和防控,促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智慧渔业建设,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预计2025 年,建设智慧农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310个以上。
三、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虽然青海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建设不足,对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升级有待完善。
(二)数字技术融合产业转型升级亟待加强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未突破,产业国际竞争力不高,数字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有待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尚未有效激活,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亟待健全。
(三)创新性尚未发展充分
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中,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更新和推广使用,其根本在于技术创新的先导性。在当前科技创新中,部分融合成果仍是最简单的基础技术,精准性和专项性不强,更为精尖的数字技术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度不高,信息技术创新力有待提升。
(四)资金保障不足
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对于资金投入需求较大,无论是数字信息技术研发和升级,还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后期科技服务、系统保障和技术推广等环节,资金缺口较大。其中,二者融合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处于观望状态。
四、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产业“四地”建设是青海省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成为青海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结合青海省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的基础。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水平,积极建设并不断完善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引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各基础设施之间共享联动。
(二)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以数字技术与“四地”建设融合为导向,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数字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整合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政府加大对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建设
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产业“四地”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拓宽资金渠道,实现资金多元,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与产业“四地”建设融合发展。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吸引外来人才落地并激励本地人才创新发展,为青海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