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消费升级面临的经济发展风险及应对措施

2023-12-04阮丽云

商展经济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制造业资产消费

阮丽云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理委员会 广东佛山 528000)

如今,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即跨越某一阶段发展,或不同阶段混合式发展,或某一阶段缩进式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三大件时代(1978—1997年)、大规模集中置业时代(1998—2016年)、品质消费时代(2017年至今)。 我国正在进入品质消费阶段。

1 我国消费新特点

1.1 谨慎消费意识增强

麦肯锡的《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支出方面表现得更加谨慎,59%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增加储蓄。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一半(50.2%)的家庭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仅9.4%的家庭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对比前两个阶段,我国的GDP增长放缓、中美贸易争端升级、收入不确定叠加日常开支增加,这些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国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更加精准。

1.2 消费需求差异化加大

当前,消费需求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移。消费需求更加偏向个体差异化。社会角色、社会处境不同,消费需求呈现差异化、分众化。人口老龄化、独居青年增多等人口变化使消费需求具有不同的年龄分层;中产阶级收入水平、所处的社会阶级不同,消费需求具有层次性;新消费形态催生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互联网经济进一步加大了消费需求的差异化。

1.3 消费需求弹性增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2022年,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的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提及,我国自2010年起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这说明,收人水平快速提升、消费类别不断丰富,在满足物质性需求后,国民会更倾向改善生活,提高品质。改善性需求弹性更大,弹性大意味着可买可不买、可买多可买少。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将会在社会供需关系中占主动地位,消费需求将决定未来生产的方向。

1.4 精神性消费需求提高

公众价值观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转变。“自我表达价值观”更倾向将生活质量置于经济效益之前,本质是满足其精神性需求。这意味着,消费商品不仅会考虑商品价格、质量、功能等实用性功效(使用价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满足社会心理需要、体现个人的文化内涵、获取社会意义(符号价值)。对比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对个人幸福感、满足感的边际效用递减。麦肯锡在《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中提及的“健康生活理念继续升温”“旅游消费更注重体验”“本土高端品牌崛起”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2 我国经济发展风险分析

2.1 淤堵性通货紧缩的风险表现

传统意义上,通货紧缩指的是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下降的货币现象,但我国在货币供应量加大的情况下出现了局部物价下降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货币供应量充足。2023年1—5月,M2货币供应量平均增速达12.4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3年5月末M2货币供应量为282.05万亿元。2010年以来,M2维持高于8%的增速(见表1)。

(2)物价处于低水平状态。2023年1—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速放缓,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均出现负增长,同比降幅呈扩大趋势。这些指标显示,总需求呈下行趋势,物价处于低水平状态(见表2)。

表2 2023年1—5月CPI、PPI同比增长趋势

(3)居民消费动力不足。人民币存款余额除了4月外都呈现上升趋势,同比增长率均为11%以上;存款增加额除4月外均有所增长,住户存款增加额占28%以上。整体来看,储户避险意愿较高,更偏向稳健(见表3)。

表3 2023年1—5月人民币存款情况

2.2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表现

2.2.1 住房资产规模过大

根据央行公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

2.2.2 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大

一方面,A股整体阶段性涨跌。2022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海外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利空因素的影响,A股运行整体疲弱,2022年上证指数两度失守3000点,2023年上证指数半年振幅11.2%,超过2022年全年振幅的一半。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业务提倡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A股持续性下跌将会影响金融资产持有者的现金流,继而影响居民消费。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持续趋冷。房地产业是以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维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房地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4—2021年位于4.42%~7.24%。

2.2.3 家庭负债持续增加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公布的《2022年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2023第一季度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显示,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家庭的总负债及各类负债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和5~10万元的家庭,其消费贷获取容易度指数分别从去年四季度的99.4、110.1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88.9、102.9,意味着低收入家庭获取贷款的难度加大,低收入人群的负债率相对较高。据央行数据,2019年资产少于10万元的低资产家庭中,有负债的家庭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111%(见图1、图2)。

图1 家庭负债指数

图2 消费贷获取容易度指数(按收入分组)

3 分析研究

3.1 比较分析

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这种通货紧缩是一种淤塞型的通货紧缩,即充足的货币主要用于国计部分,导致流入民生部分货币量较小的一种二元结构瘀堵。货币主要在国计部分(高端制造业和政府部门)内部循环,用于民生部分(低端制造业)就相应地减少了。低端制造业主要外销,以往出口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民就业与收入问题,但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如果出口经济继续萎缩,就很难启动内需。

经济学家辜朝明则认为,这些通货紧缩因素的出现源于资产负债表问题。大规模集中置业时代,居民大量投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当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或负面冲击因素涌现时,资产价值重估后居民主动去杠杆或资不抵债时被动去杠杆用现金流偿还债务。长期还债压力抑制居民消费信心,导致消费持续低迷、物价持续走弱,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困局。资产负债表衰退遵循“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或负面冲击因素涌现→重估资产价值或资不抵债→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融资需求和投资消费下降→经济衰退”的逻辑链条,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或负面冲击因素涌现是导火索,经济行为目标转变是重要转折点,融资需求和投资消费的下降是引发经济衰退的本质原因。

淤塞型通货紧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前者原因是货币用于民生部分较少,而支撑民生部分的出口不畅;后者原因是预计负债超过资产,减少现金流支出或实际负债超过资产用现金流偿还债务。这两种理论一致认为,不能以单一的货币政策解决通缩或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

3.2 原因分析

经历前两个时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处于饱和甚至过剩状态,汽车产能相对过剩,三大件一早进入更新换代的平台期。原为整个世界市场准备的产能在大拆解过程中随着外部市场流失而滞销了。我们现在面对的真正问题是内部大规模集中消费时代结束与外部大拆解双重压力下形成的生产过剩。一方面,主流消费群体对这些产能消费已处于饱和状态,不想消费;另一方面,具有消费潜力的低收入群体却不能消费。中国经济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因素,但更深一层来说,是贷款扩大了产能,内销不完、外销不畅。从根本上化解消费升级面临的经济发展风险(淤塞型通货紧缩风险、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生产过剩风险),打通二元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使得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良性流动,根本出路是发展制造业。

4 应对措施

4.1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类社会仍处于工业文明时代,核心是制造业。英国、美国依靠制造业发展壮大后将制造业转移至国外,导致中产收入者就业困难、收入减少,阶层分化严重。以此为鉴,我国要坚持制造业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保留传统制造业份额。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未富先老”等因素掣肘,我国传统制造业二次转型的紧迫性很大。在保持全产业链制造业优势的同时,亟须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全球产业链中的前向参与度,开辟一条高科技低人力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新赛道;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提高耐用消费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并购重组、技术引进、加大研发等方式,补齐高端制造业装备、新材料、数控机床、信息硬件、生物医药和医疗五大短板;三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用好开放平台,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制造业迭代升级。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4.2 优化企业投资内外环境

宏观上,企业投资要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核心是科技创新;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处理好政府权力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深化行政体制、财政税收体制、社保制度改革;坚持法制化原则,尊重财产、尊重人权、尊重契约。一是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三是强化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微观上,一是企业经营要收缩和关闭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复杂硬件平台与复杂软件平台;拒绝盲目投资,合理科学地控制库存,避免利润不足和现金流紧张;在生存危机点上不惜代价投入,坚持质量是第一生产力。二是稳步 推进国企改革。国企要通过并购重组等来盘活国有资产,并通过合规途径进行分红、减持等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从土地财政到股权财政的转型,从以地引资的模式转向“基金招商”和“重塑税基”;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升国企的研发投入效率、ROE水平、全球化程度;建立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推进产权多元化,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具备条件的公司企业上市。

4.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一是全面推动资本市场繁荣。修改上市制度,从审核制转向注册制,进一步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资本市场扩容;推动退市制度,资源退市、价值退市,促进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净化资本市场;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强化强制性分红,避免企业通过股票减持、股票质押、收集破烂资产等投机性行为;引导中长资金入市,如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稳定资本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纳入其中;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对于现金流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房地产企业,鼓励金融机构适度增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于濒临破产的小型房地产企业,支持优质的房地产企业收购其优质项目;对于体量较大但问题较多的房地产企业,引导其通过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资本、修改债务条件等进行债务重组。或利用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进行多元化融资,或采取资产收购、资产剥离、增资注销等手段进行并购重组;三是加强关键领域的政策性引导。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模式、加快各项体制改革创新、降低政府债务成本,疏通政策信号传导。加快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和使用节奏,盘活专项债结存限额空间。适当发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弥补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带来的基建资金缺口。继续实施留抵退税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当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增新。

5 结语

当前,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淤塞型通货紧缩风险、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产能过剩等因素,如何化解这些负面因素,如何通过发展制造业促进我国消费新动力发展、拉动经济提质增速值得进一步思考。

猜你喜欢

制造业资产消费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40年消费流变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新消费ABC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