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韧性治理视角下广东佛山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3-12-04宋阳春黄登斌

商展经济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佛山市佛山韧性

宋阳春 黄登斌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佛山 528138)

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显著升级,国内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我国乡村经济韧性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及挑战。为了解决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韧性治理”一词指的是一种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内容结构,增强复杂系统适应性、应对外界扰动风险的理论工具,为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将其纳入乡村的发展建设中,乡村通过自身内核系统调整,提高自身自适应能力,以便在面对外界的扰动或冲击时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

佛山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乡村建设快速推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老龄化、依赖集体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矛盾尖锐等。这些问题不仅在佛山市乡村区域具有地方代表性,在其他乡村地区也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佛山市乡村区域为案例,运用韧性理论,探索适应佛山乡村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同时对于促进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1 韧性及乡村韧性

韧性起源于拉丁语“resilio”,又被称作弹性、恢复力。韧性最初1973年由加拿大学者Holling在生态学领域引用,后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后在工程学、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其他领域逐渐引入。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韧性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研究中,认为乡村韧性是指乡村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所能够承受的干扰能力。乡村韧性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乡村如何应对来自外界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和扰动。乡村韧性旨在探索乡村如何通过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类要素,提升乡村系统的抵御、适应、转型能力,以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旨在解决乡村在快速城镇化进程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发展目标。韧性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内涵及发展目标方面呈现高度契合,两者都致力于打造具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会,涵盖经济、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构建韧性乡村是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2 乡村韧性评价的理论框架

关于乡村韧性评价的体系研究也比较多,呈现维度多元、结合乡村自身地域系统的特点,HEIJMAN(2007)指出,乡村韧性的构成主要包括经济韧性、文化韧性和生态韧性。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乡村社区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乡村韧性还受到景观设计、地区竞争力和专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2];WILSON(201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与政府管治韧性思路[3];秦瑜和郑皓(2021)将乡村韧性评价体系划分为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四个子系统。这个基于韧性视角的评价体系,强调了乡村在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时,需要四个子系统都具备较强的韧性。只有当这四个子系统都具备韧性时,乡村才能真正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4]。

本文参考秦瑜和郑皓(2021)提出的乡村韧性评价模式,就佛山地区乡村韧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四个子系统(见图1)。首先,在社会子系统方面,主要关注了人口结构及社会组织的发展,而正常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则表明乡村社会具备韧性;其次,是经济子系统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与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及生产效益的高低状况出发,产业多样化、产业布局合理、经济效益高说明经济子系统具备较高的韧性水平;再次,是环境子系统。重点分析乡村所处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如果乡村生态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美,绿化设施配套充足,表明环境子系统的韧性相对较强;最后,是文化子系统,主要考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乡村是否能够保持自身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完整性,这些因素反映了文化子系统的韧性水平状况。

图1 乡村韧性构成的4个维度

3 佛山地区乡村韧性优势评价

3.1 经济韧性方面的优势

3.1.1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根据《2022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22年,佛山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98.3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761.8亿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96.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4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71元,增长5.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呈现由2021年的1.698缩小至2022年的1.679。这说明佛山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坚实的基础和财政收入,并且这些资源可用于支持和发展乡村经济。这种经济实力为乡村经济韧性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3.1.2 农业发展良好,现代农业产业初步成型

近年来,佛山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花卉、预制菜等产业。根据《2022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市春播农作物面积稳中有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01万亩,粮食产量4.95万吨,比2021年增长1.8%,全年肉类总产量17.24 万吨,比上年增长14.2%。2022年,佛山预制菜和花卉产业的产值均为80亿元左右,迈向百亿关口,水产产值达185亿元,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成型。截至2022年底,佛山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其中,三水区获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3.2 环境韧性优势

3.2.1 生态资源条件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居住。域内地形主要由平原、低山丘陵和河流组成。其中,平原地区占据全市总面积的70.9%。这些平原地区主要被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所覆盖。土地耐力强,区域土壤综合肥力高,十分适宜耕种。低山丘陵占20.0%,丘陵以自然森林为主。佛山市的河流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1%。该地汇聚了西江与北江水系,形成了一个迂回密集的水网,灌溉条件便利。

3.2.2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佛山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农村建设起步较早,工业围村、污染围村现象严重。佛山近年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整治村级工业园,重点实施《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乡村建设项目方案,淘汰拆除转移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企业进行复垦复绿建设[5]。此外,佛山积极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活化升级古村落80个,有68%的行政村达到了美丽宜居村的标准,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多个村(社区)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3.3 社会韧性优势

人口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人才则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佛山市在乡村治理方面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发展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区将人才、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特色科普知识培训活动。同时,各区镇充分发挥新乡贤、项目、农业园区等的作用,带动大量当地人才聚集到乡村。最值得借鉴的案例是顺德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1234”的乡村振兴共建共享新模式。这个模式包括:1个乡村振兴促进会平台,通过该平台协调各方资源;本地企业和乡亲乡贤两个支撑,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企业、乡村和群众三方共赢,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议事决策、投资合作、定向帮扶和直接捐赠四种结对共建模式。佛山市在乡村基层治理方面呈现出共享共建的新格局,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全市新增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和3个村,以及1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3.4 文化韧性优势

乡村具有相对薄弱的物质基础条件,承载着丰厚的物质遗产和文化基因,蕴含着重要的社会变迁信息和内涵,对当今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升乡村韧性方面,挖掘和重生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尤为重要。佛山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以陶艺、武术、美食、粤剧、岭南成药和狮艺等闻名,截至目前,佛山市共有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8个省级项目和101个市级项目。早在2020年年初,佛山市就制定发布了《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2019—2022年)》这一文件,该文件明确强调佛山市要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铸魂”“强身”“健体”“美颜”和“塑形”五个工程,进一步完善佛山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重点支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动地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区域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积极打造高质量的文化休闲旅游活动品牌,如“一村一品”和“百镇千村”[6]。根据2022年的佛山统计年鉴,2021年佛山共接待旅游者达到3,882.43万人次,比2021年增长了8.6%,创造了333.55亿元的旅游收入,增长了2.6%。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了佛山文化和旅游的强大吸引力。

4 佛山地区乡村韧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4.1 经济韧性风险和挑战

4.1.1 “三农”产业融合度不高

通过整理2022年佛山统计年鉴数据发现,2021年,佛山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三类产业占比分别为1.73%、56.00%及42.27%,第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98.27%,第一产业仅占总产值的1.73%(见表1),经济体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同时产业融合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合作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现代科学技术在三农产业中的应用和交叉渗透相对不足,农村产业融合缺乏配套支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这些都可能制约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表1 2021年佛山生产总值及构成情况

4.1.2 区域发展不平衡

佛山在区、镇、村三级都有比较优势,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较高发展水平基础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佛山目前辖区有五区,其中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比较发达,占全市53.5%的面积,但贡献了全市80%的GDP和85%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见表2、图2),而高明、三水相对落后,发展水平落差较大。在佛山市五区之间,仍然存在着资源共享、布局和制度对接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五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和碎片化问题仍然存在,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此外,大项目和大招商方面也存在各自较劲的情况。

表2 2021年佛山五区社会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单位:亿元)

图2 2021年佛山各区生产总值占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比

4.2 生态韧性风险和挑战

4.2.1 耕地粉碎化现象严重

佛山城镇化率较高,城市建成区比例较高,在城市早期扩张时期,由于缺乏全盘科学系统的规划,乡村耕地、林地等传统生态空间逐渐被城市建设用地侵占、挤压和严重分割,导致耕地破碎化现象严重。一方面,佛山耕地面积一直在逐年下降,尤其是在2019年之后,佛山纯耕地面积减少了223427公顷,减幅比例高达41.32%,佛山是一个人口净流入不断增加的城市(见表3),因此佛山将面临人地矛盾尖锐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

表3 2017—2021年佛山耕地面积及年末常住人口数

4.2.2 环境保护欠佳

近年来,佛山市一直在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然而,由于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村级工业园带来的工业围村、污染围村问题,佛山市的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已将近千亿的现状,就当前情况来看,佛山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规模总量在全国都处于靠前的水平。虽然星罗棋布的村级工业园一方面的确创造了大量GDP,但从另一方面看,也给当地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这一沉重的包袱。此外,乡村农业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导致了水污染、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这些污染不仅降低了乡村的生态承载力,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不断蔓延的影响。

4.3 社会韧性风险和挑战

与佛山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相比,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于以往情况来看,佛山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发包及上交收入,其往往难以获得较高收益。此外,佛山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缺乏优质的高学历劳动力,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经济发达城市,选择留在乡村的干部队伍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且年龄较大,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薄弱。此外,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也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化及固化问题,基层村党委班子缺乏交流与互动,村干部队伍缺乏活力、干劲和闯劲。个别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发展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乡村必将难以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会大大降低。

4.4 文化韧性风险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佛山传统文化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侵蚀。许多传统手艺人的技艺没有得到有效传承,许多传统民居和古建筑面临破坏和拆除风险,导致佛山特色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其独特性和独特的魅力。虽然佛山积极打造“一村一游”旅游方针,但根据实地走访,部分村庄缺乏深层次挖掘,商业风格严重,容易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容易让人感觉游览了一个村庄就等于游览了整个地区,缺乏精准定位,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验。此外,梁春树(2019)对于佛山最新推出的百村省级计划中的30个特色乡村的推广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在热门的旅游App或网站中搜索关键词,发现部分村庄缺少信息,部分村庄简介较少,一些推广村公众宣传号的阅读浏览量很少,浏览量不足1000,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当地旅游规划在推广方面的策略及手段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优化[7]。

5 韧性视角下佛山市乡村振兴的总体策略

5.1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推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经济韧性

为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稳定,佛山首先应整合现有一二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各产业的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其次应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新模式,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及管理理念,全方位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与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借助科技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的应用,出台各类金融扶持政策,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多管齐下,提升整体产业的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

佛山目前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期,为推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应在市域内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坚持“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的高效联动产业格局,打破不同区域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各区域间的紧密合作。加强五个区域在土地开发规划、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事项上的对接,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同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佛山市应加大对高明、三水的支持力度,加大资源、资金投入,打通区域链接的基础设施,逐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5.2 构建生态系统冗余,持续全域环境整治,发展生态韧性

佛山市农业用地数量连年减少,这种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佛山应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立一定的生态缓冲空间,进一步减缓城市对乡村生态带来的冲击,坚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重要生态资源保护线,确保这些关键区域不会被侵占。为了避免人工设施穿越并分割乡村的生态空间,还应明确城市开发的边界和红线,因地制宜保护乡村特有的空间地貌和村庄肌理形态。

为达到乡村振兴“美丽宜居”的要求,佛山要全域推进全区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聚焦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乡村风貌、完善乡村功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发掘自身乡村特色,进行复垦复绿建设;第二,积极采取行动治理点源污染,调整乡镇工业的产品结构,促进乡村产业绿色环保、低碳化的转型;第三,持续进行乡村生态环境全域整治运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通过示范带动连片效应,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5.3 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健全社会韧性

乡村振兴发展需注重组织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佛山应积极开展乡村“微自治”,地方政府在乡村建设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和政策支持,一方面,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乡村自治和决策过程;另一方面,要注意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如乡贤能人、规划师、青年大学生等,吸引他们参与乡村共治,形成合力,在引进乡贤、规划师人才时,佛山还应注意多鼓励青年人才或大学生下乡工作或生活,青年人才可以为乡村建设注入活力,平衡社会人口结构,逆转乡村老龄化、空心化现状,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5.4 构建文化旅游区域联合体,提升文化韧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这一重要文件的指导意见,全域旅游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将全域旅游作为旅游文化工作的重点。结合佛山实际情况,根据指导方针,佛山需要构建一个覆盖全区域各类型旅游资源的联合体,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发展体系。同时,借助“互联网+”,利用网络媒介全方位地宣传和推广佛山的特色文化。在实施过程中,佛山还应将游客者需求置于首位,并深入挖掘本地乡村的特色文化,开发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完善以“衣食住行”为核心的旅游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依靠互联网和区域优势,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乡村的文化韧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全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全面振兴。要促进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出与环境、文化、社会与未来和谐共生的新发展范式。韧性乡村视角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佛山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韧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佛山在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推动佛山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展开,并创建更高水平的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佛山市佛山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