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影响分析

2023-12-04杨念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实习生内科教学质量

杨念

临沭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临沂 276400

小儿呼吸内科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部分感染 性疾病诊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收治对象较为特殊,对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提出更高要求[1]。临床带教是医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临床专业学生而言,能够从学校学生实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该环节的影响至关重要。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关系到实习生日后工作能力、水平,由于小儿呼吸内科实践操作较多,其教学重点应关注理论、实践的同步进步,促进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继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2]。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标准化、流程化的教学路径,教学过程中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教学效率有待提升[3]。临床路径教学法是基于教学目的、学生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善、精简的教学方案,按路径教学最大化发挥教学价值,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4]。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临沭县人民医院儿科50 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小儿呼吸内科的50 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25名。对照组中男10 名,女15 名;年龄21~24 岁,平均(21.11±0.46)岁。观察组中男11 名,女14 名;年龄20~24 岁,平均(21.08±0.35)岁。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临床专业本科生;完成基础教学内容,在小儿呼吸内科实习;基础成绩均合格。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实习生;有其他研究任务实习生;实习时间不满1 个月实习生不予纳入。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教学模式,以小儿呼吸内科特点、常见病、基础和高级诊疗操作等内容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总带教教师负责实习生的入科教育工作,完成后分配带教教师,按照大纲内容完成学习,前期主要针对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带教教师讲授、学生记录、学习、考核的常规方式进行,后期重点参与临床工作,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典型病例的临床工作,指出其中要点并在课后考核。

1.3.2 观察组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入科教育仍由总带教教师落实,构建教学路径并按照路径完成临床带教。①带教教师选择。总带教教师选择本院小儿呼吸内科临床经验丰富、知识储备充足、科研成果和表达能力较强的高职称医师作为各个小组的带教教师。总带教教师针对临床路径教学法的特点、落实方法、注意事项等对各个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其通过路径教学法考核才可参与研究。②大纲设计。带教教师根据小儿呼吸内科临床带教大纲,结合实习生实际情况、本院实际特点重新优化大纲,通过大纲本地化保证教学内容和本院实际情况、实习生学习需求相吻合。以优化后的大纲为依据,时间为纵轴、操作为横轴,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时间、步骤的教学目标,筛选典型案例适当引入课堂教学中应用。③临床路径带教。将临床带教过程划分不同阶段,前期为教学1 周内、中期为带教2~8 周、后期为8 周后直至带教结束。前期,带教教师带领实习生舒适小儿呼吸内科病区环境,简单介绍各个诊疗室、器械、工具的职能和作用,发放教学手册、安全防护注意事项,为后续带教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前期需要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结合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实习生主动思考、探究小儿呼吸内科诊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5]。中期引入典型案例,每节课设置不同的主题,结合多媒体等方式教会实习生掌握常见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将各项操作录制成视频,便于实习生课后复习、加深影响。定期创设环境开展情景模拟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分为若干小组,按照教学的主题鼓励其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儿、家长,分小组展示操作,轮流演示,其余实习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此过程中教师总结共性、个性问题,在课后点评并纠正不合理的操作与行为。后期在征得患儿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带教教师带领实习生到病房内观察学习,可允许其进行简单的操作,帮助实习生明确自身需要加强之处,及时给予专业的解答。最后,在带教结束前1 周开始,回顾整个学习流程,对要点、重点、难点进行深化,为后续实际工作做准备[6]。④质量改进。总带教教师定期检查教学成果,发现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带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案,循环提升教学质量。

1.4 观察指标

①带教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两方面,前者以试卷形式考察,全部实习生考察题目相同,以笔试结果评价;后者抽题模拟操作,总带教教师设计难度平衡的题目。理论、实践分别以60、40 分为满分,比较两方面和总分差异。

②自制综合能力评估量表,带教教师根据实习生带教结束后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几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各方面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实习生对应方面能力越强。

③由总带教教师对两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4 个维度评价,分别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成果、责任感,各方面满分设置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对应方面教学质量越理想。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理论55.08±2.11 58.16±1.05 6.534<0.001实践30.84±2.78 35.20±3.13 5.207<0.001总分85.92±5.10 93.36±3.75 5.877<0.001

2.2 两组实习生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带教结束后,观察组实习生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综合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综合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发现问题能力83.05±4.06 91.48±3.97 7.423<0.001解决问题能力90.03±4.12 95.84±2.87 5.786<0.001自主学习能力89.06±3.89 95.77±2.34 7.391<0.001医患沟通能力85.13±4.55 92.40±3.18 6.548<0.001临床思维能力83.19±4.27 90.25±3.39 6.475<0.001

2.3 两组实习生教学质量评分比较

带教结束后,观察组各方面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教学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实习生教学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教学内容91.92±3.65 96.45±2.05 5.411<0.001教学形式90.15±1.64 94.38±2.07 8.009<0.001教学成果90.07±3.95 95.42±1.19 6.484<0.001责任感90.36±3.28 95.45±2.76 5.937<0.001

3 讨论

小儿呼吸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同时也是较为特殊的科室,承担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哮喘等常见病的诊疗工作[7]。由于儿童年龄小、机体发育不完全、认知有限,患儿心理状态通常较差,面对各项诊疗操作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和行为,且稍有不慎可能影响患儿安全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卫生保健需要不断提高质量,便于满足儿童健康卫生需求,小儿呼吸内科则是贯彻该要求的关键场所[8]。

既往相关研究表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途径除了对已经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还可通过临床带教实现,这一步骤属基础环节[9]。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是其角色过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其工作水准,若能够通过高质量、科学的临床教学提升其各项功能,可为后续其实际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传统临床教学主要通过带教教师示范、实习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展开,难以满足日益提升临床教学需求和患儿实际诊疗服务需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带教模式[10]。

临床路径教学将临床路径的理念与实际临床教学相结合,通过分析、评估、整合形成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活动的程序性、系统性,保证各项教学内容、操作有序开展[11]。临床路径以时间为纵向发展趋势,根据不同时间循序渐进深化教学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缺陷,引入多种教学形式,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案新颖。古方伟[12]研究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显著提升了临床专业实习生教学满意度和各项成绩,表明了该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本研究选拔一批具备丰富经验、充足知识储备的医师落实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小儿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均有所提升(P<0.05),相较于传统教学法体现出了明显优势。究其原因:临床路径教学法将教学重点分阶段制定,前期主要培养基础能力并熟悉环境,中期重点分模块、分主题进行深入教学,兼顾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掌握,后期则深入临床加深理解,回顾内容强化记忆[13]。该教学模式各阶段目标、计划与实习生学习需求相符,能够促进其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实习生解决问题、临床思维等各项综合能力,继而更好地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14]。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带教结束后,观察组各方面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教学法由总带教教师分配教学任务并注重持续监督、考察和管理,不断发现教学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持续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方案能够真正满足实习生学习需求,继而提升小儿呼吸内科教学质量、诊疗服务质量[15]。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效果优越,该方式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综合能力,促进理论、实践的融合,教学认可度较高,是一种较为可行、值得参考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实习生内科教学质量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