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作品中现代流行音乐技术与民族风特性相融合*
——以流行歌曲《不要怕》为例

2023-12-04张力文北部湾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30期
关键词:大乐副歌音高

张力文(北部湾大学)

一、流行歌曲《不要怕》歌曲简介

歌曲《不要怕》是由彝族音乐制作人莫西子诗创作。全曲使用彝族语言进行演唱,将地方的民族口音与流行元素进行融合创作,歌词朴实动人,真切实感;旋律起伏优美,动人心弦。歌曲通过“风雨”“岁月”“时光”等词,搭配上平缓的旋律和富有叙述感的现代演唱方法,表达了词曲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慨和人生的艰辛;副歌部分则通过不断反复“不要怕”这一词,加上演唱者情绪的推进与旋律的展开,体现出词曲人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同时还反映了彝族人朴实情感中的坚韧。

二、流行歌曲《不要怕》歌曲简要分析

(一)歌曲结构

结构上,与现代流行歌相似,大致可分为:主歌、副歌。歌曲《不要怕》具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大乐段,即第一、二大乐段(主歌+副歌)为歌曲情绪的对比部分;第三大乐段(副歌)为展开部分,是反复副歌的高潮部分。

由谱例1 说明第一大乐段的主歌部分都以两个单一且相同的小乐段进行歌曲的引入,随后以变奏的形式加入不同于之前的,一个新的小乐段进行主歌与副歌的衔接;副歌部分又以一个相比之前主歌部分不同的两个小乐段,时间长且节奏型更为复杂的新的小乐段继续进行。

第二大乐段其曲式结构与第一大乐段部分相同,主歌部分依然按照之前第一大乐段的两个不同的小乐段进行,但副歌部分相比之前第一大乐段不一样,并没有以乐曲半终止的方式结束,而是以反复副歌小乐段的开头衔接第三大乐段进入高潮部分。

第三大乐段相对前两大段比较自由,是通过反复一、二大乐段的副歌部分的小乐段进行的,其中在不同的翻唱版本中也将这个副歌部分的小乐段,进行不同的拆分和拼接,形成多种的高潮反复形式;将其中的某些音符的音高进行调整,节奏型和音符时长进行调整与更换,速度进行放慢、加快等等处理方法,形成多种高潮对比形式。

(二)音乐节奏

原版调式定调为C 大调,歌曲速度为54 的慢板进行,节拍为四四拍,全曲节奏上与大部分民族音乐作品一样,有着律动感强的特征,能够体现出歌曲在情感上流露。

谱例1

谱例2

主歌部分,前半部分节奏采用律动感较强的八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和附点音符节奏型进行引入;后半部分节奏上更多的使用前附点和二八两种节奏型反复进行,在一些地方,使用跨小节连音线,使节奏丰富律动,最后一个小节为了使主歌能与副歌衔接,同时保留歌曲的民族风特性,甚至采取使用一个连音线将两个大附点音符进行连接,使最后两个十六音符能凸显出来,并作为引出副歌的前影部分。

副歌部分节奏,大体上与主歌后半部分一样,节奏相比主歌部分使用的节奏型种类更多,多以十六音符和切分音使用最多,反复一定次数后,以一个二分音符或者夹带上附点进行半终止。在副歌部分最后的一小节里,将原本的四四拍,改动为四六拍,并以一个长音进行终止。

(三)音乐旋律

原版在音乐的旋律上,前奏总体给人好似置身大山深处,由听仙人抚琴一般。演唱旋律上,整体保持一种波浪式的听感,从主歌开始的圆润浑厚到副歌的悠扬动听。主歌的旋律多以给人讲述故事的感觉进行,副歌的旋律多像似山歌的旋律进行,但给人的感觉中,还夹带着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处理方法。全曲在旋律上运用到犹如山歌般抑扬顿挫的走向,整体旋律上呈现给人一种悠长延绵,激励人心的感觉。

三、《不要怕》民族风特性与现代音乐技术结合

在作曲编曲上,歌曲《不要怕》保留了民族音乐在唱腔、曲调等多种民族风特性的情况下,与现代流行音乐节奏、乐感、风格进行多方位的结合与融入。

(一)作曲创作

现代流行音乐在抒情歌、叙述歌等歌种中,在主歌上大多采取了“一音重复,多音凸显”的创作手法,即一种固定音高反复进行,其中夹杂着其他不同音高的音,其目的是为了歌曲整部的情感递进,主歌部分在旋律进行上尽量保持平稳进行,用来将感情基调、氛围把控、歌曲内容表达确定下来;歌曲《不要怕》在主歌部分音高上便运用了这一点,以小字一组的音(sol)进行反复使用,其中加入小字一组(do)(re)(mi)等音作为凸显旋律的小度起伏,音高选择上依据彝族民歌曲中,开头经常使用的(sol)音作为反复音,使音高在进行上保留了空间,再以(do)(re)(mi)等音进行情绪律动。节奏穿插上采取了开头空半拍、连音线等作曲手法。现代流行音乐在主歌与副歌的链接上,经常使用的手法多种多样,例如,同主音转调、变速、音级大幅度跨越等等;歌曲《不要怕》在主歌与副歌链接上,采取的便是音级大幅度跨越,它的音高走向并没有像民族音乐那样,以一个长音简单过渡,或者像现代流行音乐那样,以阶梯式跨音组进行,而是同样采取了平稳进行的一个方式,只在音域使用上进行了扩宽,并来回高低音反复进行,最后保留了民歌标准的长音结尾形式。

副歌部分,谱例2 说明了音高进行上保留了主歌部分“一音重复,多音凸显”的创作手法,使用了(do)(re)(mi)(sol)(la)(do)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现代流行音乐,在音高之间的创作手法。副歌部分运用了从低到高的冲刺向上和从高到低的俯冲向下的创作手法,特别在副歌开始时显得尤为明显,这一创作手法将歌曲律动拉长拉大,促使感情基调推向顶点;另外,在副歌部分也经常使用,切分节奏与“长音抒情、短音叙事”的创作手法,使歌曲体现出忍耐感的爆发力。副歌部分的创作手法着重在旋律上时而悠长、时而急促,这非常符合副歌音高进行上的特点。

(二)编曲器乐

原版《不要怕》在编曲上,重点是器乐的编排和和弦的进行。

在器乐编排上,前奏部分由七弦古琴开始,音色浑厚,音不准,泛音较多;演奏上拨弦手法简单,铿锵有力,给听觉上呈现出十足的空间感和穿透力,基本奠定歌曲的民族风特性,在准备进入主歌部分时,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经常使用的民谣吉他接手旋律,圆润的音色以切合歌唱时所使用的演唱技巧,中频有力的演奏手法为歌曲主歌部分所需要的情感基调构建了“框架”。

副歌上继续使用民谣吉他作为乐器的“主线索”,为了使歌曲在副歌时配合演唱的处理,同时划分与主歌感情基调的不同,在副歌部分或进入副歌前加入鼓组,其音色通透填补了吉他音色上不足,为整个副歌强拍上给予突出强调,以便提示或调动演唱者在歌曲律动上的推进,使副歌部分能将感情基调推至高潮。同时,在第二大乐段开始加入电声乐器贝斯并一直出现至曲尾部分,贝斯音色厚重,作为整首歌曲的“根部”其音高上为低音,使歌曲在音域使用上做一个更大的扩宽,演奏上夹带着一些电声乐器特有的音效,听感上呈现出相比第一大乐段更饱满的效果。

间奏和尾奏上,在失去演唱的基础上,使情感和律动能继续保持和谐,同时为以拥有特殊音效的乐器贝斯进行融合,引入民族乐器洞箫以配合贝斯,做歌曲的间奏过渡,洞箫在音色上时而浑厚秀雅,时而清亮秀美并拥有给人很强的律动感,音域上为次中高音乐器,为此在失去演唱的基础上,歌曲主旋律开始转交给洞箫。同时与贝斯在音高上形成了一个标准民歌所拥有的范围;音效上贝斯的琴弦震动发出的声音进过电声合成出来的特殊音效,与洞箫吹出气流通过一个空间,气体挤压后所产生的悠扬且空鸣的音效融合,展现出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声乐器所产生的独特听感。

全曲在乐器编排上,既学习西方在此类风格歌曲配器种类上要相对比较少的编排方式,又将每把乐器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并相互融合。

歌曲《不要怕》在和弦进行上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主副歌组成的和弦进行,第二部分是由间奏和尾奏组成的和弦进行。

第一部分在和弦进行上是C-G/B-Am7-C/G-Dm-G 的反复进行,同时在创作这段和弦进行时参考了西方的“万能和弦”基本卡农和弦,在进行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C 大调卡农进行上是C-G-Am-Em-F-C-G/Dm-F,歌曲开始参考了C-G 的和弦进行。为了使卡农进行走向出现许多低音下行的特征,使用和弦转位、功能代替等手法而产生的和弦走向,即和弦进行上为C-G/B-Am-Am7/G-F-C/E-Dm7-G,歌曲《不要怕》在中间和后部和弦进行则与之相符合。

第二部分在和弦进行上是C-Am7-Dm-G 的反复进行,在这里同样参考到了卡农进行,其中,C-Am7-Dm-G 是现代流行音乐中非常经典的和弦进行,在歌曲创作中,它经常用来使用歌曲在转调、充当和弦进行“十字路口”和丰富音乐情感的作用;C-Am7-Dm-G在转位上还拥有另外一种形式,即C-Am7-F-G,这种形式在现代音乐中使用得更加频繁,例如,周杰伦《菊花台》、罗大佑《童年》等歌曲在其中就用到了C-Am7-F-G 的和声进行,但在歌曲《不要怕》中,为了符合旋律走向采用C-Am7-Dm-G 的形式。

(三)电子音乐技术

原版歌曲《不要怕》大致上运用了EQ2、newTone 等电子插件、MIDI 和合成器等电子乐器、音源和音效等音频素材,这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歌唱上,通过设备采样进行歌声的提取,在现场演唱时一般使用麦克风,在录音时一般使用电容或者动圈麦克风,通过设备采集将声波转化为电波传入进电子设备上进行加工,为了将歌曲《不要怕》全曲唱法上的传统民族特色突出来,与之并符合歌曲情感基调与演唱风格。在原本演唱者技巧的使用上,进行同EQ2、newTone 等电子插件的融合,为了使歌声体现出民族风在腔调上的听感,在EQ2 中通过切换适当的内设模块,进行粗略修整达到一个与要求大致吻合的听感。然后进行更为细致的修改,使声音达到饱和的效果,将TREBLE(高频)适量拉高,将BASS(低频)适量拉低,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声音的量化处理,使声音具有颗粒感,解决在高、低频调整过程中与之伴随出现的声音变色,出现电音等问题。运用将高、低频在“距离”上拉开的技术手法,将声音体现出犹如空鸣般的效果,从而使歌曲在主体效果上体现出来。

在newTone 中,通过将采集好的音频进行修音,将歌声音频中所唱的每一句,甚至精细到每一个词都进行调整,大多数都是进行音,以及音效上的调整。音的调整大致是音高、时长等等,音高上需要通过对照歌谱,将传统录制上会出现不准、偏离等不符合歌谱演唱要求的问题,运用电子插件给出的钢琴音阶图,进行上下移动调整,音长上仍需要通过歌谱对照,在音频图上将音频拉长或者缩短。在民歌演唱上只以原声进行,给人的效果上是乏味而单调的,为此人们时而会借助自然条件的丰富自身的声音,比如,山歌通过大山的回声,体现声音的悠长和饱满,如今,我们以歌声音频的多层次波形图进行更为细致的修音调整,以使歌曲《不要怕》在歌声音效、修音等方面达到制作要求。最后,在歌曲呈现上,将音频以左右儿声道稍偏向输出播放,以立体音感进行导出,即可得到原版歌曲中的基本效果。

器乐上,传统通过乐器进行实际录制,其杂音非常大,音质也非常低,现在通过MIDI、合成器等电子乐器技术,直接在电子设备中进行歌曲伴奏编写,歌曲《不要怕》在前奏通过多种乐器合成器进行编写,以七弦古琴为主,同时融入了流行创作中喜欢运用西洋低音乐器进行铺底的创作手法,主副歌上以吉他、鼓、洞箫、贝斯等乐器合成器进行旋律编写,同一种类别的乐器合成器可以进行模块切换,或者在控制面板中进行细致调整,使伴奏达到去除杂音和保证音质的效果。不用于传统,使用MIDI设备对拥有具体音高的乐器,按照合成器中给出的钢琴音阶图进行音符的输入,用来减少音高不到、时长、力度把位不到位等传统演奏上的问题;对没有具体音高的音,通过合成器显示出的乐器部位进行输入,同时在乐器合成器外追加效果器来实现,使个乐器的音效能够最终融合在一起,完成乐器旋律编排。

此外,在渲染上,通过网络或者实录得到的音源素材,对歌曲的呈现效果进行加花,歌曲《不要怕》在前奏与主歌衔接时,使用了一个细铁碎密集碰撞的特殊音效,在歌曲中将这个音效,运用渐入渐出的音量控制方法,符合原本民歌开头平缓的特点,有利于切换到现代吉他旋律风格之中。主歌最后三小节,加入一个沙锤的音效,同时音量也渐入渐出,将声音以同双耳道切换式播放,并卡在重音和高音上,以便弥补甚至衬托歌声在此部位上的乏味与不足。

四、结语

以上通过调查研究流行歌曲《不要怕》在作曲编曲、创作手法、电子音乐技术等方面,得出声乐作品中现代流行音乐技术与民族风特性相融合的基本方法要点,利于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的时代中开辟出新的发展和创新道路,推动民族音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使其朝着更高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大乐副歌音高
鹿柴
7天6场会大肆圈粉!大乐在辽宁对虾养殖圈刮起“虾富肽”旋风
买苗就送“虾富肽”!大乐中联携手在博兴养虾界搅动风云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Music for dying will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我的过年大乐事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