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横沥梅菜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3-12-04刘春梅苏玉仪范秀琳谢馨怡何佳琪
□刘春梅,苏玉仪,张 烨,朱 倩,范秀琳,谢馨怡,何佳琪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惠州市横沥镇素有“中国梅菜之乡”的称号,梅菜远销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当地特色农产品面临市场萎缩、农户的种植意愿降低、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下降等问题,如何做好品牌、扩大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助农兴农目标,成为特色农产品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运用SWOT 分析法,对横沥梅菜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做优国内市场、做大国际市场的主要路径选择,并从政府、企业和种植户3 个维度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对其他特色农产品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 横沥梅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横沥梅菜发展历程
横沥梅菜产业历史悠久,是惠州市横沥镇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据《惠阳县志》记载,从明朝下半叶起,横沥镇矮陂片区开始生产、制作梅菜,距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梅菜历来被作为宫廷食品,故称“惠州贡菜”,梅菜扣肉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菜肴。20 世纪初,梅菜沿水路不断向广州市及省内其他城市销售,甚至远销至港澳、南洋等地,每年梅菜囤销量可达万担。此后,梅菜产业几经兴衰,直至改革开放后,梅菜产业又开始兴旺,并逐渐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农产品。横沥梅菜获得的荣誉硕果累累,1995 年,惠州市被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称号;2006 年,横沥镇被广东省授予“梅菜专业镇”称号,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21 年初,惠州梅菜被纳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2 横沥梅菜的种植及销售情况
横沥镇梅菜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黑叶仔、白硬仔和三连种,各村村委组织建立合作社,加强土地流转,激活土地资源,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订单种植面积66.6 多hm2。2013 年,全镇梅菜种植面积达0.17 万hm2,总产量达3.2 万t,有“悠久”“祯州”“梅姑”“绿野”等著名品牌,这4 个梅菜产品分别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奖项,并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展出。
横沥梅菜用途丰富,可加工为免泡急用梅菜、梅菜扣肉、客家梅菜肉饼、梅菜猪杂汤、预制菜等。横沥镇加工后的梅菜产品销往北京、上海、郑州、西安、保定、沈阳等地,覆盖了珠三角市场和惠州所有商超、旅游景点,并出口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2 横沥梅菜产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地理位置优越
惠州市横沥镇位于拥有发达交通物流、蓬勃创新高地、强大产业集群的粤港澳大湾区,当地梅菜龙头企业可充分利用广东省交通便利、运输便捷的良好发展环境,将梅菜销往全国各地。横沥镇气候优越,亚热带季风气候给其带来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及农业资源,有利于梅菜的生长和培育。
2.1.2 种植历史悠久
惠州梅菜的种植历史长达上百年,横沥镇作为惠州市知名的农业大镇,当地多数村民拥有多年种植梅菜的经验,善于制作各种梅菜菜式。经营多年的梅菜企业加工技术也相对成熟,掌握了腌制、加工等环节的核心技术。此外,梅菜种植与生产延伸出的产业链养活了横沥镇很多人家,其进一步发展有望成为横沥镇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加工工艺缺乏标准化
梅菜加工的时间、手法、工序都会影响其最终的口味,但当前加工工艺缺乏统一的标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无效损耗。不同生产者甚至同一生者加工出来的梅菜产品也有显著差异,无法保证梅菜品质稳定,导致市场对梅菜的评价参差不齐,消费者购买体验差,很难产生持续的购买行为。
2.2.2 销路因多重不利因素变窄
当前横沥梅菜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销路较窄,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是梅菜产量有限,销售渠道单一。当地梅菜生产以农户小规模生产为主,仅有一部分大包干户的种植规模达到0.6 hm2以上,因此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仅能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难以扩大外销。
二是社会新浪潮冲击,消费需求多变。目前,横沥梅菜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与包子铺合作或作为辅料、加工成梅菜芯等产品单独出售,但这几个发展方向的需求量都不高,国人也暂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子铺等线下食品店经营困难对梅菜销售产生一定冲击[1]。受“快文化”和“懒人经济”影响,国人热衷于消费速食类产品,因此便利性和快捷性是重要考量指标。当地梅菜烹饪工艺达不到相关企业合作标准,陷入销售困境。
三是出口壁垒较高,配套设施不足[2]。当前横沥梅菜出口对象主要是靠近我国的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距离较远,饮食习惯差异较大且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严苛,因此出口范围受限,疫情导致的货物滞留港口问题也是一道出口难关。
2.2.3 品牌建设力度不足
惠州市横沥镇有“中国梅菜之乡”的美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知名度。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辨识度高的品牌将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品牌影响力弱的产品会被淘汰。但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打着横沥镇知名农产品旗号的外地伪劣农产品,使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如横沥梅菜和横沥丝苗米受到侵害。横沥镇对特色品牌的建设、特色农产品的产权保护力度较弱,缺乏重视和监管,尚未形成明显的地理标识。
2.3 机会(Opportunities)
2.3.1 电商平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普及,为横沥梅菜产业带来新的机遇[3]。如今,横沥梅菜电商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为了把握新时代的机遇,横沥镇精心打造了“惠州横字号”电商平台,以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本地农产品的销售,完成了上千宗交易订单,当地农民积极参与,从传统电商和跨境电商2 方面着手,增加梅菜的销量。
2.3.2 当地政府的支持
为了支持当地特色梅菜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惠州市政府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帮助本地梅菜企业实现现代化升级,助力产业良性发展。同时,梅菜生产加工的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化建设都得到提升。为了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惠州市政府致力于建设绿色农业体系及育种示范基地,对梅菜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鼓励涉农企业和农户培育出更高标准的农产品。
2.4 风险(Threats)
2.4.1 外部局势不稳定
目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极不稳定,梅菜产业也受到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目前,梅菜的销售、出口与消费不容乐观,梅菜产业的种植量、收购量和销售量逐年下降,农户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气候、季节等自然因素导致梅菜的种植质量难以保证,全球气候变暖、病害虫入侵都是无法忽视的影响因素。
2.4.2 人才外流,适龄种植劳动力短缺
近年来,农产品种植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梅菜种植收入却依然很低,导致农户入不敷出,转而将土地出租或种植少量以自给自足。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务农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梅菜种植量下降。当地1/2 以上的农户种植年份在20 年以上,但大多是中老年人,种植龄较长的年轻人极少,梅菜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危机。同时,销售和运营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紧缺。当前该镇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且面临诸多障碍,如跨境电商语言理解障碍、平台操作障碍、对产品国际标准了解匮乏等,而多数乡镇农户文化水平不高,难以运用工具促进产品销售,运营风险增大。
2.4.3 保鲜和物流技术待提升
梅菜产品销往各地,其保鲜和物流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据调研,多数农户表示十分担忧梅菜产品的保存和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问题。由于农产品易腐烂及现代物流冷链仓储发展滞后,而高效的运输体系尚未健全,梅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以良好的状态送达。
综上,沥梅菜产业的SWOT 分析见图1。
3 横沥梅菜产业的路径选择
3.1 主要发展路径
总体来说,横沥梅菜要在双循环格局发展下保证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优国内市场、做大国际市场,在充分保证原有客户前提下,拓展潜在客户和产品链。
3.1.1 做优国内市场,增加品牌附加值
当前横沥梅菜缺乏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可通过互联网销售、带货直播等方式,将横沥梅菜的效用、加工方式、美食成品、当地梅菜展销会等传统活动直观地展示给更多潜在消费者,强化消费者认知,拓展更多潜在客户,做优国内市场。此外,还应加强科研投入,研发更多品类和更优质量的梅菜产品,延伸梅菜加工产业链,全方位提升产品附加值。
3.1.2 拓展国际市场,跨境电商护航
为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销路,当地应通过跨境电商优化出口销售渠道[4]。当前,横沥梅菜具有认定为“天然健康食品”而免检进入欧美市场、出海条件便利、地区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等优势,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就物流环境而言,横沥镇各村庄分布较散且物流点少,亟须与更多物流运营商合作,提升梅菜的运输效率。就品牌知名度而言,当地龙头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也较低,应进一步通过网络传播、口口相传等方式,加强品牌建设。就产品类型而言,应继续提升横沥梅菜的保质效果和口感风味,因地制宜地开发更符合海外消费者口味的梅菜产品。此外,还可将横沥梅菜进行包装,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在跨境电商销售过程中进一步宣扬中国文化,打造中国名片。
3.2 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梅菜品牌建设。政府要加大对梅菜品牌建设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除了重点培养梅菜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外,还要提高其带动能力。政府应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假冒品牌的处罚和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环境。企业要注重自身IP 形象塑造[5],严格实施梅菜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产品高质量生产率,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创造力。
二是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政府要将分散的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推进科技、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横沥镇素有“温泉古镇·梅菜之乡”之称,可将温泉产业和梅菜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擦亮“温泉+梅菜”的历史文化名片,“享天然温泉,吃美味梅菜”,以更大的品牌号召力形成“1+1>2”的整体效应。
三是积极鼓励科技和人才下乡。政府要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提供优惠福利,对返乡创业人士提供资金扶持,为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政府要加强专业人才“下乡”指导服务,电商龙头企业、产业园等应联合当地专业院校建立电商培训基地,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农户商家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当地人才发展特色农业的能力[5]。
4 结束语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惠州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梅菜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环境。企业要注重自身IP 形象塑造,严格实施梅菜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产品高质量生产率,形成“种植—成品”和“预制菜加工—销售”与售后产业链发展,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创造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