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路径

2023-12-04杨封瑶

山西农经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三农战略农民

□杨封瑶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长治久安、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全新部署,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扎实做好乡村建设工作是我党对“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认真绘制农村发展蓝图,加强战略指引,科学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多方位的振兴、立体安全性战略,包括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型战略,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是对过去农村战略的升华、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全面振兴的综合理念。

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贯彻我国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明确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农村农业改革等方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沿革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封建时期土地所有制使我国农业生产落后、农民贫穷。为摆脱压迫,中国共产党实施土地改革制度,使我国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扩大再生产仍存在困难,因此党和政府积极实行农业合作化、建立互助组。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阐述,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把握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必须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为前提;在修正《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纠正“农业六十条”中有关人民公社化以来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激发农民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我国先后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崛起和小城镇发展、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农民工进城、深化农村改革等一系列转变。改革开放后,基层群众自治得到进一步发展,群众自治更加活跃,村民自我管理等机制逐步完善,农村基层自治范围日益扩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要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位置,积极弥补“三农”短板,大力开展“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 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全面解决新时期国内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使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3]。要使中国强,农业必须强;要使中国美,农村必须美;要使中国富,农民必须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个基础便是农村,有力支撑便是农民群众。广大贫困农村地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地区,“乡村振兴是生活富裕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民的收入渠道得以拓宽,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4]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真正建成一个人民认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脱贫攻坚是指我国现行标准下,到2020 年消除贫困人口的国家战略策略。从时间上看,截至2020 年要实现脱贫攻坚、截至21 世纪中叶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从地域上看,脱贫攻坚战略主要在贫困人口较多的22 个中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农村中全面实施。两者之间并无先后顺序,共同推进、相互联系。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我国近7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全面胜利,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一些成就,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实施方式不断创新、乡村振兴制度逐渐完善。但存在农村人才匮乏、农村资金紧缺、农村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

3.1 农村人才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要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6],努力组建一支懂农村、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员结构为“38、61、99 部队”,即留守农村的妇女、儿童、老人组成的特殊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老化、人才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农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很重要。农村中绝大多数青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致使农村缺乏懂生产、拓市场的领头人。大多数村干部习惯于依靠自身能力做事,遇到问题时只能想到查阅相关资料、求助他人,很少认真主动地学习新政策和相关理论。部分村干部尚未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在乡村治理中工作方式粗糙单一,自我要求不高,导致乡村振兴工作无法高效开展。从客观角度来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设施等欠佳,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政策申请难度较大、落地困难,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外流,出现人才留不住现象。

3.2 农村资金紧缺

经济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石。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到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中。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基础建设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农业等各种资源要素自发流入高收益、高回报城市,资金紧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制约因素。

发展农村经济的周期相对较长,发展问题因素较多,容易受到多方面影响,制约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向农业发展投入一定的资金与资源,使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性较为不足。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变得尤为重要。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落脚点,其配套设施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效果。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角度看,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落后,造成农业产出效益降低,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完善农村的基本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最大限度提高农业建设效率和质量。

3.3 农村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

制度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长期以来,各地区重城镇、轻农村,未形成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制度矛盾,加之机制欠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没有系统的建设机制和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成员履职能力有待提高等,主要原因有2 点。

一是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空心化”问题加重、基层党组织趋于老龄化,部分干部思想保守,没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发展。二是农村整体凝聚力不足。虽然我国目前已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绝大多数农民思想并未“脱贫”。农民依旧关注物质利益,在物质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时干部公信力会下降,当地农村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7]。农村的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等因素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会制约农民发挥创造性。

4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党和政府需结合我国乡村发展实际状况,进一步确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标,明确其方针和路线,发挥政府职能,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农业农村更好地发展。

4.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8]。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始终坚持党管理农村事务的优良传统,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保障。

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的改革要求,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职能是充分发挥其“引导、咨询服务、监督、推动”四大功能。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制定具体乡村振兴规划政策,提供妇女儿童等社会群体组织业务对口服务,严格监督乡村振兴项目投资建设、干部作风、队伍建设,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4.2 提升农民思想素质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任务。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要高度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也是接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农民十分重视自身的物质生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认可,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其思想素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通过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民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促进农民学习基础务农等实用性知识,开展相应技能培训,与新时代社会融合发展。

4.3 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制度是经济发展措施持续有效的基本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只有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创新,又要总结和借鉴过去工作中的有效实践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无数个复杂图景组成的国家大图画,需要借鉴过去乡村发展中总结的工作成效及经验,结合现代化制度理念,将监督制度、实施体制、评价制度联合起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性供给。

21 世纪以来,我国“三农”工作政策体系基本成熟稳定,不断推进改革发展。我国“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改革性课题,面对复杂情况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例如,通过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研究机制、保障机制、全方位监督奖励机制,加强绩效评价,为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供有效外部动力。在实践中以制度化、体制机制化的形式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4.4 打造专业“三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将人才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解决人才问题,关键是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三农”队伍。当前,农村老龄化严重,人才流失问题十分显著,必须将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对不同类型人才引进农村进行全方位指导。制订相应“三农”队伍培育策略,强化农业相关人才培育机制,为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效帮助,开拓乡村振兴发展空间。提高队伍成员思想政治素养,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指导,打造具有坚定理念、扎实理论知识的乡村人才队伍。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切身体验农民生活,利用知识理论提高乡村振兴视域下“三农”队伍建设水平。

5 结束语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凸显出我国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离不开乡村建设。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农村人才匮乏、农村资金紧缺、农村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等。党和国家要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配套制度体系,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三农”工作。

猜你喜欢

三农战略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