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2023-12-03邓红

中学数学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主体核心素养

邓红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及“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围绕核心素养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教学评价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出融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业务研修的具体评价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学科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高中生数学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思考,践行以生为本

课堂评价是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地观察,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课堂表现中真实的反映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针对学生表现做出指导性评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确方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采取更多方式去进行尝试.老师引导学生发挥出来的能力不会受到传统评价方式的限制,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思维个性,避免了传统评估方式对学生造成的紧张感和压抑感,真正践行以生为本,围绕学生主体进行评价.

2.提升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课堂评价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情的学生特点去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点来进行评价项目的调整,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情.通过在课堂中采用灵活的评价形式,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也能更积极的参与到深层思考和独立探索中去.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开展小组评价,也能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提高,也能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反思自我,根据评价指标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3.提高课堂效率,强化教学成果

高中数学的课堂评价手段,目前主要以最终的成绩为主,但根据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来看,对高中生而言评价指标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以成绩为主,更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过去的评价方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再围绕考试和成绩为核心,限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实施,而是通过引入多样化评价,对现有的评价方式进行有力补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此外,通过教师的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中去,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最终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的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及能力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强化教学成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现状

1.评价主体单一化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没有将学生、家长乃至其他评价纳入评价过程,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这种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果好坏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依据少,教师带入的主观感情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不能更好地突出评价的效果.此外,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参与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中.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开展评价时,应吸纳学生、家长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中来,扩展评价主体,丰富教学评价体系,更公平、更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片面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和理解,也会自由的组织语言来表达.但在评价总结时,教师大部分都会采用统一的一套固有标准,围绕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具体指标,大部分都是多年前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育人目标.且传统评价指标往往较为笼统,不够精细,不具有科学性,需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围绕新课标提出的育人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并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统一的评价标准会忽略每位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不能多方位地体现学生的情况与个性特点,导致评价片面、单一,缺乏科学性,不能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好的参考.

3.忽视过程性评价

现阶段高中数学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以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评价形式为主,尽管结合了过程性评价,也是以学习过程中的随堂表现为主,但缺少符合现阶段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式的评价手段.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仅是单一地强调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评价,不能完全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尤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过程量化,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

三、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多元化: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现阶段數学课堂主要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已经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需求,需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将评价主体由校内拓展到校外.校内评价主体,主要由教师、学生构成,其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按照分组进行组内及组间互评,同时对自已开展自评,将学生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评价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评价能力,让学生在参与评价中获得长远发展.

例如,在讲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提出“请表示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5N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8N的力”让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从物理学角度出发,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能够主动去辨析向量和数量的区别,学生在讨论后,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加强对教学目标与自我学习效果的了解,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评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

2.多维度:拓展多维度评价指标

核心素养理念下,需要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时,需要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如近年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评价主要需要从高中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进行评价,才能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例如,在讲解《向量的运算》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构建信息和整理能力、向量运算能力、课堂表现能力三个项目,针对信息和整理能力,从课前预习入手,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的从网站或者数学相关资料中提取向量运算的信息,形成初步的预习结论:从向量运算能力入手,则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完成基本的向量加减运算、数量积运算,从而有助于教师多维度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

3.多形式:引入多样化评价方式

在开展數学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入多样评价方式,需要引入项目式评价、专题展示评价等具体评价形式,并通过针对学生小组合作表现、课堂表现来综合评价.

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的相关考查时,可以通过专题展示的方式来进行,以立体几何为专题,准备与重点知识点相关联的具体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针对性地发现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在观察学生解题时的表现,就可以发现学生能否准确把握立体几何专题下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理解不到位,记忆不准确,无法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空间想象力薄弱,不能准确地判断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点.并且学生在应用立体几何知识点实际解题过程中,推理论证缺乏训练,推理过程不严谨,梳理运算对象进行计算的能力不强,解题能力亟待提高,从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教学.

4.个性化:信息化助力个性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教师在课堂评价中也需要利用信息化助力个性评价,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对学生的全过程学习进行评估,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完全记录下来,其中既包括学生每次课前的预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互动表现,将这些学习数据完全记录下来.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整个阶段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也能够准确把脉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这些都能够通过后台的统计数据一目了然地看到,使教师在讲评时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及时地观察整个班级的成绩状况,对学生成绩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统计指标,对整个班上的成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5.综合性:结果呈现多元化

评价结果的展示也要注意多样化和综合性.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时候,需要挖掘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指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时,除了基本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数据,也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标准差、区分度、得分率等数据的提取,并根据试卷或者练习题的难度开展区分度的统计和计算.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开展学生自评时,也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小结,通过小结活动认识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总结问题,梳理原因,形成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评价也需要改进既有的评价方式,重新梳理评价维度,以解决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暴路出的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标准片面化、教师忽视过程性评价等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评价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践行以生为本,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成果.因此,立足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拓展多维评价指标,引入多样评价方式,并同时利用信息化助力个性评价,实现结果呈现多元化,从而实现课堂中的有效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小军,李淑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评价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25):58-59.

[2]张文花.基于实践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初探——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09):52-53.

[3]邓国新.智慧教育平台在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运用——以“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3):38-40.

[4]陈华曲.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方法分析[J].高考,2022(03):3-5.

[5]周祝光.深度体验视域下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维度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77-82.

[6]陈刚.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模活动设计——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项目的教学评价设计[J].新课程导学,2021(Z1):80-81.

猜你喜欢

主体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