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
2023-12-03田建军
田建军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常用教学方式之一,有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因此,文章简要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意义,从阅读指导、写作训练、复习巩固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措施,并对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反思,希望能为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已融入了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探究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意义
1.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生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元展现形式以及多样信息整合优势,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立体、直观、生动的内容,营造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图文并茂,可以啟发学生透过直观图像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1.2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
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难点,如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拟人手法运用、白描手法分析、作者内心感悟解读等。加之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容量较大,学生无法全部消化吸收,重难点无法彻底突破。而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从不同角度展示特定话题素材和内容,并引导学生用更加灵活的思维解决难题,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
1.3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进而获得个人知识结构的发展。学生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划分为顺应、同化几个环节,顺应是学生认识结构性质的变化,同化则是学生认识结构数量的扩充。立足互联网时代推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带领学生经过顺应、同化的过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 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措施
2.1基于多媒体的阅读指导
文章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在文章阅读指导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推动单一文章阅读形式向多元文章阅读形式转变。在展示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挖掘视频、音频等多样素材形式,并利用多媒体工具表现和打造集动画、声音、图片为一体的阅读情境氛围,进而在立体阅读氛围中融入阅读文本创作时期的背景、文化状况,促使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指导效率。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三峡》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课文选自《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山水散文,他用寥寥数百字描写了三峡雄伟、险峻、壮丽的景色,文章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基本内容。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因文章篇幅较短,多数学生可以结合书本注释理解翻译文章并从中品味三峡的优美风光。基于此,教师应以准确把握三峡景物描写特点为重点,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要求,精心设计多媒体视频素材,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视频资料联想,从多个视角品读美景,并可以根据“重岩叠嶂、乘奔御风、夏水襄陵、清荣峻茂”等词语描绘美景。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有关长江的视频导入课文,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同时播放有关三峡的诗句音频,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便于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中生字的读音,以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为后期阅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中描写山的词语,如“险峻、嶙峋、突兀”等,并配图,要求学生尝试选择与文章中描写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利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有关三峡水部分的阅读。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三峡图片诵读全文,使其全面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并非讲解内容的普通展示,也并非字数毫无限制的堆砌,而是立足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独特性,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触发点着手,营造现场感,引发学生与阅读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深切感受作者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老王》一课的阅读教学中,作者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前三段按照逻辑顺序描写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生理缺陷(谋生困难)、居住条件(生活苦难),后三段按照时间顺序回顾老王的工作与为人,在写作时,作者从小处落笔,利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反映大问题。课文要求学生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并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基于此,在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一幅“老王”弓背弯腰、屈膝的漫画形象,并着重放大“老王”面部的缺陷,要求学生观察图像,尝试描述自己对“老王”的第一印象。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课文前4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老王”过着怎样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聚焦“老王”生活之苦,分别展示与“老王”职业、生活、身体、居住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凄凉艰难的老王”。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感谢我”等内容,想象“老王之善”,将“老王之苦”与“老王之善”进行对比,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老王”深沉的情感。
2.2基于多媒体的写作训练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写作技巧较为抽象,对初中生的学习应用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的内容取代抽象的写作技巧。同时,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平台搜集多类别写作资料和素材,定期提炼精华,以微视频的形式整合并发放给学生,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理解写作主题,避免出现描写技巧运用不熟练、写作内容干涩等问题。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的教学为例,八年级读后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写读后感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引—议—联—结”的写作思路,并结合单元课文的阅读借鉴写作,合理把控“读”“感”之间的关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根据写作训练目标,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启发式微课视频,整合经典片段赏析内容,带领学生进入经典佳作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借鉴佳作选取写作材料,写出高质量的读后感。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板书“学写读后感”,并播放短视频来展示读后感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最近在课内或者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师生根据短视频交流近期阅读体会,并从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作者文风或者语言等方面谈论读后感。导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所学课文的相关读后感内容。在视频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单元文章和相关内容归纳写作方法,并寻找可借鉴之处,如“引是基础,议是重心,联是拓展,结是回应”。在简单总结写作方法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单元文章片段,要求学生应用前期总结的技巧写一段读后感。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扫描到多媒体端,与范文进行对比点评,全班共同修改,加深学生对读后感写作技巧的实践感悟,提升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
除单元主题训练外,初中语文写作训练还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搜集校园类、励志类、亲情类素材,并从学生日常练笔、周记中提炼要素,寻找学生生活、家庭、社会中的动情点,要求学生通过书写平凡的小事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在生活化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素材,播放相关生活片段,引发学生关于相关生活经历的回忆,促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组织词语、句子,完善语言表达。
3 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反思
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过度运用并不鲜见。不同多媒体素材盲目、无序地堆砌展示,导致语文课演变为“视频课”,使学生缺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注重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协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控制播放时长,且播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并契合教材蕴含的思想,避免多媒体材料与教材实际相脱离而影响最终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突出优势,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奠定高效课堂教学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阅读指导、写作训练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营造教学情境,从而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周德進.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艺术:评《语文教学艺术镜头(初中卷)》[J].语文建设,2023(5):82.
[2]叶建国.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106.
[3]崔绍怀.“个体性实践知识”的探索:评《行走的课堂:张玉新原生态语文经典课堂10例》[J].中学语文教学,2022(5):83-85.
[4]薛海兵.循证语文教学的课型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3(7):33-37.
[5]华乐菲.数字教科书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冷思考[J].教育探索,2019(6):17-19.
[6]侯志中.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现状与优化:基于H县六所初中学校的调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53-56.
[7]吴欣歆.语文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2023(1):9-12.
[8]褚凯.多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评《语文课程教学概论》[J].林产工业,202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