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1例

2023-12-03刘天芹江广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右肺实性平滑肌

刘天芹 江广斌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医学影像科 (湖北 随州 4413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2022年8月因外伤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占位性病变。既往体健,无咳嗽、咳痰,无气促及呼吸困难,20年前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胸部CT检查示:右肺及左肺下叶见多发高密度结节影,病灶大小不等,边缘清晰光整,内部密度均匀,部分病灶内见小空腔,较大病灶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大小约4.8cm×3.0cm(图1-2)。增强扫描双肺多发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3-4)。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术前未见明显手术禁忌,予以胸腔镜下右肺多发病损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术,术中探查发现右肺有三个类圆形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推动病灶活动尚可,中等质地,取下病灶后剖开呈灰白色。三个病灶分别位于右肺中叶外侧段近叶间裂处、右肺上叶后段外侧缘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近胸膜处,直径分别约3cm、3.5cm、4cm。镜下见大量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象(图5)。免疫组化结果:Desmin(+),SMA(部分+),Caldesmon(+),CD34(部分+),Ki67(热点区LI:5%),ER(+),PR(+)。术后病理示:右肺符合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PBML)。右肺病损切除术后1月,患者妇检彩超发现子宫肿块,予以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图6)。术后5个月复诊胸部CT:左肺下叶病灶未见明显变化,右肺未见新发结节。

图1 CT平扫肺窗示:右肺中叶外侧段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实性结节,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右肺下叶病灶内可见小空腔。图2-图4 CT纵隔窗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示右肺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5 右肺病灶镜下见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未见核分裂象(HE)。图6 子宫病灶镜下见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未见核分裂象(HE)

2 讨论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由 Steiner[1]于1939年最先报道,其发病率低,多见于育龄晚期有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史的女性,常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3个月~20年出现,也有少数BML无妇科手术史,有报道一例47岁女性双肺多发病灶出现在子宫肌瘤手术前[2]。临床中BML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是肺脏,一般表现为双肺多发实性结节,本例肺部病变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并部分空腔形成,这在目前PBML的报道中较少见。BML也可向全身其他部位如心脏、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脊柱等处转移[3-6]。PBML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在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该肿瘤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预后好,也有极少数病灶迅速进展,由Yanagihara[7]报道的一例49岁女性右肺尖囊实性肿块7个月内由4cm进展到12cm,术后病理证实为PBML。PBML在临床中很少见,且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手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PBML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腹膜种植学说、激素介导的多中心平滑肌瘤学说、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宫外转移学说等,但被广泛接受的是血行播散学说,因为临床中几乎所有PBML患者都有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剥离手术史,手术过程中由于挤压、损伤增加了瘤组织入血转移到肺部的机会[6],且PBML和子宫平滑肌瘤HE染色形态大致相同,均为梭形细胞,ER、PR均表达阳性,两者X染色体失活模式相同[8]。本例20年前有子宫肌瘤手术史,且肿瘤组织ER、PR表达阳性,符合子宫良性平滑肌瘤肺转移的特点。

PBML典型CT表现为双肺多发类圆形实性结节,结节大小不等,少数为孤立性或粟粒样结节,边缘清晰光整,无分叶、毛刺,极少数结节内可有坏死、空洞。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未见肿大,胸腔无积液。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同,本例双肺结节均无明显强化,这与部分文献报道[9]结果一致。也有很多文献提示病灶可呈明显强化及轻-中度强化[2,10]。PBML结节强化程度不一可能与肺内不同病灶的血供情况不同有关。本例双肺病灶大部分为实性结节,少数结节内可见空腔,这在目前报道上较少见。空腔形成的机制还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实性结节内坏死物质的排出有关[11]。PBML需与这几种疾病相鉴别:(1)恶性肿瘤肺转移:两者在CT上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实性结节,边缘光整。但肺转移结节存在原发灶,且多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等恶性征象,病人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病情进展较快。(2)肺内型支气管囊肿:本例表现为实性结节内见小空腔且无明显强化,需要与肺内型支气管囊肿鉴别,肺内型支气管囊肿多为单发,壁可见弧形钙化,继发感染时病灶周围可见斑片状高密度浸润影。(3)粟粒性肺结核:PBML CT扫描若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要与粟粒性肺结核鉴别,粟粒性肺结核CT表现上还可见钙化灶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影,临床上常有高热、消瘦等症状,其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抗体试验阳性。(4)肺原发平滑肌瘤:多表现为单发结节,无子宫肌瘤手术史,免疫组化ER、PR表现为阴性。

PBML有外科手术切除、激素治疗等方法,临床上对病灶生长缓慢的PBML患者可暂行观察,后期出现临床症状、病灶进展迅速的患者需要予以手术切除,若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使用内分泌药物GnRH 及其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控制疾病。

综上所述,PBML较为罕见,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中育龄晚期妇女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且无恶性征象,需了解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病史。若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则需要考虑 PBML 的可能。

猜你喜欢

右肺实性平滑肌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