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实施方略

2023-12-03曹洪滔严晓媛

辽宁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东北振兴经济一体化

曹洪滔 严晓媛

〔内容提要〕“哈长沈大”一轴战略是构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联动发展模式的关键。“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对推动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培育东北地区竞争新优势和推进东北地区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在把握“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以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为战略重点、以构建一体化网络支撑为重要抓手、以优化政府经济合作为目标引领,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哈长沈大”一轴战略;经济一体化;东北振兴

注: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N2324003-03)资助。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是顺应中央对区域发展格局进行重构性设计的必然选择,对于破解新时代东北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优化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我国新的增长极,尤其是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政府在引领东北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为推动东北地区全方位振兴和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一、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传统产业动能

东北地区由于产业同构程度较高、产业分工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和削弱了东北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传统产业动能重塑,以此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新态势提供支撑。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

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依据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地理空间、发展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东北地区具有汽车制造、重型机床、舰船制造等产业,要在“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契机下,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一方面,要从配套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促进产业聚集。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加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产业愿意聚集,进而优化产业布局。

二是创设有利于产业集聚的良好环境氛围。良好的环境氛围离不开各个城市之间的共同协作。各城市应协作建立健全基础服务体系,为产业集聚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东北地区要促进区域内高校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依托区域内各大高校、科研所、研究院等机构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成果转移,推动跨区域深度合作,降低产业集聚的交易性、制度性成本,为区域内产业集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同时,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聚合效应,以产业集群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赋能。

三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跨地域产业协同集聚的政策体系,保证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集聚具有跨区域、跨产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区域内产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政府要建立有利于跨地域产业协同集聚的政策体系,减少行政规制和贸易壁垒,为跨地区产业聚集提供支撑。

(二)优化产业结构,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东北地区产业分工协同的关键。改造升级“老字号”是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增效,特别要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着手,提升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向着智能、绿色、高端方向转型升级。

二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度开发“原字号”。东北地区要深度开发“原字号”,需要对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进行动能重塑。东北地区要围绕汽车、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工艺、装备和管理创新为重点,组织实施重点技术项目改造,持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重塑传统产业动能。通过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进一步拉长东北地区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三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字号”。东北地区要培育壮大“新字号”,需要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要借助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对“老字号”“原字号”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力推进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瞄准制约传统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通过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和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二、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一体化支撑

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关键在于一体化网络的构建。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前提、以产业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为引领、以国有经济布局一体化为关键、以推进开放布局一体化为抓手,来为东北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赋能。

(一)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前提,保障东北经济一体化

一是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网络。东北地区推动横向经济联合与建设对外开放经济通道都需要依靠发达的交通运输网。一方面,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重点城市要主动参与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形成以干线铁路为核心载体、以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为物流组织方式、以沿海枢纽港口为支点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另一方面,东北地区要全面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通过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质升级,进而提升东北地区的客货综合运输能力。

二是夯实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通过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东北经济一体化赋能。同时,加强道路、交通、通讯、医疗、环境卫生、排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提高東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水平。

(二)以产业一体化建设为重点,赋能东北经济一体化

一是围绕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要以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推动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对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关键是要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进而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构建政企互动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创新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配置效率以及创新发展效率。另一方面,要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企业实现率先发展,从而形成自主创新链环集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协同。

(三)以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发挥统一大市场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进一步破除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使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进而推动市场化配置的实现。东北地区要以建设区域市场一体化为引领,推动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内实现合理配置,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二是加快打破区域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东北各省市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辽宁要突出发展金属冶炼、钢铁加工、智能制造、石油化工;吉林要突出发展汽车制造、医药制造;黑龙江突出发展食品制造、医药制造。通过发展各地区优势产业,进一步打破区域市场分割的局面,助推东北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区域经济补偿机制,协调好各省的经济利益,降低省际交易的制度性成本,加快打破市场分割,进而提升东北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四)以国有经济布局一体化为关键,增强国企竞争力

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取得新突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哈长沈大”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东北地区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哈长沈大”一轴区域的产业布局能力,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与地方发展相融合,使东北地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重现活力。

二是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东北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是东北地区制造业的主力军。目前,东北地区制造业正处在结构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的过渡时期,需要通过转型走出资源错配、体制机制僵化、创新驱动不足的困境。要鼓励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促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出资入股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股权置换参与国有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东北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竞争力。推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整合是一篇大文章,要以增强东北地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活力为目标、以国有资本多元化为重点。通过推动以形成若干个横跨三省的国有投资运营公司为突破口来探索东北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路子。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助于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进一步增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竞争力。

(五)以开放布局一体化为抓手,打造东北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一是统筹开放布局,推动东北地区形成以开放促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要紧抓RCEP机遇,立足东北地区周边的政治经济格局,积极打造东北亚战略,把开辟东北亚发展新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对接,以加强安全合作为依托,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资源合作、交通合作、产业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打造东北三省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布局开放合作大平台,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东北地区要坚持以经贸合作为龙头,建立健全开放型产业合作平台。通过发挥辽宁、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在开放合作中的引领作用,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园区创新发展。此外,要通过加快构建开放型、跨区域的产业园区大平台,助推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进而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三、优化经济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经济合作是推进东北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从优化政府经济合作着手,既要从突破区域行政壁垒着手,又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机制,为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突破行政区域壁垒是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东北地区要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凝聚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共识。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构、发挥市场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政府经济合作,进而推进东北地区联动发展。

一是发挥市场机制在打破区域行政界线的关键作用。东北地区各省市要在推进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理清行政资源和市场化资源,进一步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作用,把更多机会让渡给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进而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提供保障。

二是发挥区域发展协调机构打破区域行政界线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要建构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发展协调机构,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行全局性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推动和管理。此外,也需要推动区域发展协调机构牵引带动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促进东北地区基础设施高水平互联互通、带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通发展。

(二)培育跨区域协调机制,创新区域协调合作模式

跨区域协调机制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助推东北经济一体化需要从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咨询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而创新东北地区区域协调合作模式。

一是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随着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城市之间加强经济合作、联合应对国内外竞争的要求日益迫切。在这种形势下,要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地区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实现共享。此外,通过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对跨区域项目进行统一审查和报备,进一步调和跨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利益关系,有助于促进“哈长沈大”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

二是建立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在一定的奖惩措施与弥补机制共同作用下,将会推动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走向更为积极的新阶段。需要对在“哈长沈大”一轴战略下,因为产业转移、能源资源的转移以及环境保护治理而蒙受损失的城市给予一定的补偿。除此之外,还要对区域合作产生的税收收入进行一定的调节,给欠发达地区予以一定的税收补贴,从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高跨区域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三是建立健全咨询机制。东北地区需要成立省级、各板块、各市的区域协调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托经济、社会、产业、技术等各类智库,为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决策、协调、执行出谋划策和进行评估论证。通过建立健全咨询机制,进一步优化东北三省各级政府间的经济合作,为打造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东北振兴经济一体化
新一轮东北振兴形势下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
亚投行建立的意义
Strengthening SME’s Participation,Contributing Powerful Development in APEC Economies
亚洲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债券市场研究
基于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分析
“东北振兴”区域政策经济效益评价
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