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学习对国家贡献感的研究

2023-12-03周菁菁

山西青年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利己高校学生职业

周菁菁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发展不断优化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利己心,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学生学习的利己心与学习成就对国家具有一定的贡献感。基于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把握高校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挖掘学生学习动力,及时纠正学生学习功利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想学习、会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增长学业成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与学习结果。

一、高校学生学习利己心

高校学生学习利己心主要体现为学生本身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对学习结果抱有一定的期待,包括来自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认同等。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大学课程选择、考研目标确立以及职业资质证书考取等层面,往往与就业具有一定的联系[1]。

通过高校课程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成长转型时期,利己心是促进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增长自身学识,促进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使得自己能够受到专业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并增强职业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基于马斯洛与罗杰斯的研究理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力与学习发现能力,与学生学习中的利己心不谋而合。自我效能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们对自身行为是否成功作出的判断与评估。自我效能感在促进学生学习、职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

二、当前高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学习目的的功利化现象

从实际情况分析可见,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目的功利化的现象。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于就业,将高校课程学习活动视作为就业所做的必要准备工作,对课程知识以及能力培养的认知不足,学习并非出本身意愿。很多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为60 分及格万岁,较为注重学习考试结果,但是轻视学习过程,功利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的课程,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足,将部分公共课程学习视为浪费时间,更愿意将精力用来考取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资格证书,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意愿不强烈,出现缺课、上课不听讲、迟到早退、作业不认真完成等现象,将重点寄托于同学的笔记、通宵熬夜复习等,只为了完成最终的期末考试考核。片面追求较高的考试成绩,但是对知识的重视与内化不足,这在当前很多高校学生中均较为常见[3]。

(二)自我价值观的盲目

有的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之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存在自我价值观较为盲目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在当前网络直播的商业氛围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走捷径的不良思想倾向,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由于缺乏正向榜样的引导,容易只注重眼前利益、自身利益,未能够正确认识到脚踏实地、提升自身的道理,学习不够踏实,形成不良循环。由于自身认知不足,因此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足,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学习与职业定位中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习中容易随波逐流,导致出现较为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4]。

(三)不良社会环境现象的驱使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自由意识的追求较为强烈,但是当前职场中存在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得面对生存挑战的学生倍感压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部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面对困难与诱惑,意志不够坚定,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倾向,难以克服学习中的一些挑战,没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工作,而往往选择利用捷径来获取更好的物质生活,例如网络博彩、网络借贷、过于依靠自媒体直播等,而对踏实做实业的想法则意愿不足。在当前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之下,有些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未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增长[5]。

三、促进高校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策略

(一)树立全面的教育观

在大学教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增长学生学习成就,增长学生对国家的贡献感,应当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突破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生产属性,遵从学生意识世界的独特属性,基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德品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要求回归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使大学校园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加强高校内涵发展,在高校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人文知识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在高校内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通过各种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促进对学生思想文化领域的熏陶。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在促进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素质内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6]。

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己,提升自身道德标准。引导高校学生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应当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走上社会之后,面对诱惑,能够使用理智方式判断是非,并采取合理的行动。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坚决摒弃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不良思想,在工作岗位中能够脚踏实地,发挥自身对社会的价值与作用,弘扬当代大学生无畏无惧的拼搏奋斗精神。面对学习中的挑战,能够迎难而上,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统一,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由此,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增强个人对国家的价值感[7]。

(二)提升学生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为了增强高校学生学习利己心对国家的贡献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促进自我力量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在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态度与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在高校学生学习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对学生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反馈调节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自我,体验自我,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从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发挥自身的力量,为社会以及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与积极性,要求增强学生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同时,自我效能感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工作重要的调节变量之一,起着重要的中介调节作用。因此,联合运用榜样机制、反馈机制以及其他教育心理学的手段与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取得成长,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提升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我学习与国家贡献感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取得更大学习成就的同时,将自身学习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动力[8-9]。

(三)构建良好群体学习氛围

团队合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必备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设计多种团队合作活动以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之后进入基地实习,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各项校园活动中,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对学生设计职场教学项目,引导学生选择团队伙伴以及角色,运用自身所学技能,完成实践演练,在此种合作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参与、自我调节能力。

对学生设计职场模拟竞赛,在整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个人以及团队竞赛,设置关卡,逐步增加难度,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将学生学习与职业运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求学心与上进心。优化职业竞赛的设置频率与难度,保持竞赛活动适量,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缓解学生的懈怠心理。针对设计不同主题的活动,邀请不同行业的企业与单位人员参与,将学校课程学习与职场应用进行有效嫁接,以此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方式转变为学生对外宣传与推销自己的机会,为学生求职铺垫基础[10]。

(四)以就业服务增强对国家的贡献感

优化对学生的目标管理,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以此提升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与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学生学习中的利己心理,增强学生学习成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生动机,并与学生能力相结合,增强学习目标设置的可操作性。在高校学习中做必要的前提准备工作,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的同时,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工作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结合自身的所学、专长、兴趣爱好等选择行业与岗位,使高校学科设置与当前人才资源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录用数量,而不是采用固定的学科设置方式,以此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灵活性,使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不断优化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夯实就业服务平台,加强高校与企业等机构的对接,对学生构建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增加就业供求信息量,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对国家的贡献感。

四、结语

在高校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学生学业成就往往更高,对国家的贡献感更强。因此,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心理素质,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功利心理、投机取巧心理。在当前网络环境中,引导学生能够坚定自我,摒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坚定理想信念。与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相结合,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技能的锻炼,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学习成就,使得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人生的价值,增强对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利己高校学生职业
“利己”二面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