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03周雅琴

山西青年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周雅琴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018 年7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纲要的出台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21 年7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提出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及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高校要设立团体活动室,为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优质的实时实地服务[1]。〔2021〕10 号文件是对纲要的具体细化和落实,提纲挈领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地位及对团体辅导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从这些层面可看出,心理健康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明晰了心理健康的战略意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咨询辅导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心理育人做细做小做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团体辅导及其特点

团体辅导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专业助人方法,可运用团体情境设计活动、课程、用来预防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一般性困扰的产生[2]。心理咨询和团体治疗面向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人,而团体辅导的参加对象一般是正常人。在具体操作上,团体辅导通常由1 名老师指导,人数控制在8 ~40 人,其目的主要是预防、教育和成长。鉴于团体辅导的以上特性,高职院校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在大学生沟通技巧、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将团体辅导融入课程教学、主题活动、咨询服务,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1.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来源于普高、中职和技校,根据近年来招生生源类型的变化趋势来看,以中职和技校学生为主要生源的现象愈发明显,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动机不足。由于中学阶段学习基础较差,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后,较难在课堂上长时间地认真听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现象也时有发生,课堂纪律不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二是对理论教学缺少兴趣,更热衷于实践类和活动类课程。高职学生大都不喜欢偏理论课程,对校内文体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的参与度较高,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情况下,第二课堂抢课情况也颇为明显。三是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由于对未来发展心有困惑,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甚至很多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的学生较多,导致在校学习收效甚微。

2.团体辅导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这门课程在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来看,这门课程不仅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实践性的心理体验,尤其是注重心理健康知识在解决心理问题时的应用。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来看,有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三个维度的目标,在知识层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相关理论,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了解心理异常表现;在技能层面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自我探索、心理调适和心理发展的技能;在自我认知层面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3.团体辅导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

通过多年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经历来看,在课堂教学时有效融入团体辅导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效果、学生专注度和学生教学质量反馈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呵护心灵 健康成长”章节,通过团队建设团体辅导活动,将班级同学分成5 ~8 人的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共同创建小组名称、小组口号,设计小组标志、小组造型等,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鼓励个体融入集体,增强团队适应性。在“调整角色 积极适应”章节,设计“写给三年后的自己”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目前的压力以及大学三年里对自己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角色、学习角色及交往角色的转变中适应大学新生活,告别适应障碍。在“认识自己 学会成长”章节,设计“20 个‘我是谁’”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学生本人自我思考,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状况等体现个人风格的语句,以及对此正向与反向的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了解情绪 提升人格”章节,设计“大变脸”团体辅导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动,探索自身情绪变动的原因,明白在具体的情境下如何调节和把握情绪。在“和谐相处 快乐交往”章节,设计“无家可归”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归属感的重要性,并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主动,让成员在活动中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融入团体,让成员体验家的感觉,体验团体的支持,从而更愿意和团体在一起。

从实际教学来看,团体辅导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在班级上课人数配置上,以30 ~40人的单个行政班教学为宜,合班教学会受限于上课人数、活动时间等的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率,上课班级数量安排与学校师资配备直接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吸纳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心理咨询相关资质、心理咨询相关经历或从事学生工作多年、在谈心谈话等方面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老师,通过小班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二是高职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分享环节,部分性格内向学生不爱分享,会出现紧张、脸红、声音小等现象。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教学相长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润滑剂,正是因为有这些现象的存在,也进一步激发了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参与团体辅导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悦纳自己,学会自助和他助。

(二)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1.团体辅导

专兼职辅导员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通常会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团队拓展等常见形式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体辅导由于操作灵活、主题多样、环节可控、效果明显等特点,在新生开学第一课、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特定主题班会上,以及班级户外组织的团队建设等活动上,将团体辅导有效融入,从带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来看,效果显著。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也能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主题中加深自我认识,体悟到和谐人际关系的意义、感受爱情之美,多维度保障心理育人切实落地。

2.主题活动

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将团体辅导贯穿于系列主题活动及特定学生群体中,也是一种有益尝试。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团体辅导,推动以“320”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最为明显。比如,开展趣味心理运动会、团队减压团体辅导等,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性。

在高职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国家在助学贷款、助学金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等方面仍有政策给予帮助。但是对这些学生的能力拓展和精神激励,仍是高职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点。团体辅导的好操作性、开展的便捷性、学生的易接受性等特点,对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个人能力素质提升、团体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均有较好的表现。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初对饮食、风俗、卫生、语言、气候等方面,会有诸多不适应。不论是校级层面还是二级学院层面,均可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开展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同类群体中逐步拓宽人际交往圈,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尽快调整个人角色,缓解压力,助力成长。

高职学生群体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部分学业困难学生。而学业困难学生,其初期表现是学业困难,后期可能会转变为心理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宿舍矛盾等。对这些学生,可通过开展高职学生学业倦怠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动力学,帮助学生纾解学业倦怠情绪,缓解学业压力,引导学生认清学业倦怠的原因,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增加对学业的控制感,增强成就感,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

恋爱情感问题,是高职学生群体中的热门话题。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理性平和地看待失恋,处理好单相思等,是摆在所有高职学生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00 后”学生群体思想上更加活跃,在个人婚恋问题上也更有主见,对于传统灌输式的说教兴趣不大。而团体辅导形式新颖,更加侧重于体验,更受学生喜爱。通过设计恋爱成长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认识两性的心理与行为,学习与异性的沟通技巧,探索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三)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的应用

各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上,受领导重视程度、建设经费等因素影响,高校存在个体差异,普遍都已建有校级的团体活动室及学生谈心谈话室,这为学校心理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了条件保障。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的应用还不太普遍。

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群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新生心理普测排查出的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同学;二是专兼职辅导员在带班过程中发现的有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同学;三是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同学,其中前两种居多。针对这三种类型,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尤其是初访,效果更好。从实践经验来看,将这些个体心理咨询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将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创新性,同时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率,缓解当前高职院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师资不足的现状。

三、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团队提升为基础

团体辅导的有效开展与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密不可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专兼职老师体量仍较小,需加强对专兼职辅导员的培训和指导,吸纳优秀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加入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件实施。同时,心理中心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心理异常的识别、团体辅导方案等方面的统筹和指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队伍水平。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团体辅导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培养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团体辅导因形式新颖、易于接受,在开展过程中,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心理建设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以解决问题为路径

高职学生群体承载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诸多期望,也寄托着万千家庭对晚辈成才的期盼,但是当前高职学生群体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以团体辅导为媒介,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团体辅导在实施过程中,要以焦点问题为导向,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综合高职学生学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及在技能和自我认识的目标要求来看,将团体辅导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