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文化影响下的高职学生求职观探析
2023-12-03魏佳
魏 佳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分析
(一)经济因素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往往直接影响着当地劳动就业情况,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且薪资待遇也比较高,但是生活成本也会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有所提高,从而影响高职学生的留职率,所以不管是在哪个城市求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1]。而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高职学生就业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果不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仍会面临就业难的形势。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一定要学会与时俱进,调整心态,克服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岗位供给因素
当代应届毕业的高职学生群体中,“00 后”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与“90 后”相比,“00 后”的思想更加新潮,思路也更加开阔,更喜欢去追求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因而在求职过程中难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也就不愿意去做一些薪资虽然高但是却比较累的工作,反而去追求那些薪资不高、工作环境好,并且有双休的工作。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求职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有些公司想降低人力成本,保证公司的收益,开始实行裁员。就算是这些重新开始招聘,每个岗位招聘的人员也远比以前少得多。再者,一些高职学生能够“入眼”的职位,往往都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因此给这部分学生的求职又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
(三)社会因素
虽说各大高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非常关注,但是高校开展的招聘会还不是很多,有的甚至是在线上召开,取得的成效也就远远不如线下招聘会高,使得高职学生无法体验线下招聘的竞争感与紧迫感。
此外,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各种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也为高职学生求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于进工厂上班,部分高职学生更愿意“灵活就业”,去从事一些网络主播、直播带货、新媒体文案等工作。随着新业态的产生,表明新的机遇已经来临,但是,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就看如何去合理运用这些机遇[2]。
二、当代高职学生的求职观分析
(一)自身定位不准
如今的高职学生,“00 后”成为主力军,都是在父母悉心呵护下成长,没有经历过社会的考验,因此可能会产生“求职容易”的错觉,也会有对于求职岗位的期待过高,而自己的能力却无法匹配的情形出现。
更有甚者,一味追求高薪、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不去考虑人岗是否匹配的问题。大家都希望能够找一份舒适而又轻松的工作,但是往往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毕竟从来没有什么“不劳而获”。
(二)期待值偏高
很多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业前景有着很高的期待值,总是挑三拣四,就像“最后的麦穗”的故事一样,总以为最好的还在前面,从而错失了最合适自己的职位。很多学生步入社会以后,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在校所学,与实际的岗位需求并不是特别契合,而往往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求职学生的个人素养与能力,所以“一上一下”,很难求职成功。
此外,受社会一些风气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都期待着去大城市求职,因为大城市的薪资高、待遇好、机会多,但是却忽略了自身的实力与内心的成熟度,没有考虑自己是否能够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是否真的能够找到理想中“舒适、高薪”的工作。
(三)学校推动力的缺失
部分高校仍存在为了让学生就业而推荐就业的情况,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比如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是流于形式,对学生没有任何实际性的作用,理论与实践脱节。虽说很多学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但是,很多学生都形成了“从众型”求职的现象。由于是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对于学校推荐的企业相对会放心一些,也想和熟悉的同学步入同一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会出现从众就业的现象。
此外,有些高校开设的一些专业课程比较陈旧,没有根据社会实际去调整设置专业和课程,而一些学生深受短视频文化的影响,觉得不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求职观。
三、短视频文化对高职学生求职观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缓解求职的焦虑情绪,释放精神压力。短视频文化凭借其娱乐性强、互动性高等特点而盛行,使得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充斥着直播、带货、拍短视频等等内容,很多学生也注册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一方面是来分享自己的日常,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观看其他人的日常动态。正是得力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有趣的事物,以及听到一些社会人士正能量的话语,可以有效缓解高职学生求职的焦虑情绪。
2.有利于调动求职的积极性。一到毕业季,很多高职学生由于求职无果而倍感焦虑,却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求职新希望,从而选择灵活就业。因为短视频有的从拍摄系列化的视频开始,一步步成为美妆博主、探店达人、好物分享师、情景剧创造者等等,从而成为一名短视频自由创作者。虽说对于这份职业网络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的求职者来说,拥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喜欢的且能坚持下去的职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发光发彩。
(二)负面影响
1.容易影响正确求职观的形成。短视频文化凭借其片段性、互动性等特点深受青少年喜欢,虽说里面有很多正能量的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当代高职学生的视野,但是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被短视频中的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所影响。在各种平台中,很多人进行的内容创作,目的只仅仅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确实也有部分人从中获益,因而受这部分人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觉得通过从事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等形式的职业,能够轻而易举地赚取高薪,便纷纷开始效仿,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一炮而红”,很难形成正确的求职观。
2.使人盲目懈怠,造成不良的求职心态。网络上各类短视频的类型参差不齐,加上平台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知识文化漏洞百出,甚至还有虚假信息的存在,因此很容易混淆视听。受短视频文化中的“网红效应”的影响,很多高职学生都心生羡慕,认为仅仅是一条视频、一场直播就能让自己盆满钵满,思想上逐渐开始懈怠,甚至产生虚荣心,从而脱离实际,害怕吃苦,更加不愿意到处投简历求职、面试,害怕到处碰壁,对正确求职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3]。
四、引导高职学生产生正确的求职观
(一)高职学生要找准个人定位谋发展
大家在求职的时候不难发现,很多用人单位都非常关注大家简历上的社会实践以及实习的相关经历,因为如今的一些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一方面是他们对所需要岗位的人才要求比较高,想要一些又精又专的员工直接上岗,另一方面是害怕留不住人才从而浪费公司的资源。
所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求职定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不要被短视频里面的“高薪水、赚钱快”所迷惑,一定要理性去运用短视频平台,取其精华,学习一些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帮助的内容[4]。同时,不要过分去依赖别人,不要从众就业,盲目随大流,要学会理性思考,了解劳动者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找准个人的定位,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前进。
(二)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求职竞争力
专业技术更高的高职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比本科、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更大,有些用人单位的学历条件大都是大专以上即可,所以在同等能力的条件下,相对于其他高学历的学生,用人单位更愿意录取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
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在校期间学有所长,学一些适用于社会生存的技能来适应社会,比如一些实用的电脑文件处理软件的运用、视频剪辑软件的运用、图片制作软件的运用等,有了这些技能的傍身,必然能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去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拓宽自己的求职面,求职前做好相关的调查,并且要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凡事量力而行,不要一味追求轻松、高薪水的工作,务必实事求是,从自身出发。
(三)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根据以往的就业形势来看,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求职阶段都会遇“求职难”的情况,很难一次就找到心仪的工作。而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一久,一些高职学生的求职热情就会慢慢降低。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是由于开设课程时间的过短、学生的不重视、授课老师的不专业等因素,这些课程往往都是浮于表面,并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对一些高职学生的求职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这些课程需要贯穿始终,而不是开设了一学期即结束,就如蜻蜓点水一般,让学生没有了解其真正内涵。一定要做好思想引领,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制定正确的就业指导策略,切实提高其实效性,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同时,一定要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给予其动力,助其树立正确的求职观,能够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社会的残酷。
(四)高校要与时俱进地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要积极推进并加强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媒介,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根据市场去调整院校的专业设置,并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课程。同时,学校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来选取校企合作的单位,稳步促进人才发展,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开展合作。
针对高职学生受短视频文化的影响,憧憬于一些直播带货类的工作,高校正好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合作一些正规的直播带货平台,进行实践育人,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让高职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后再去判断这份职业是否符合自己,而不是盲目在网络上自我摸索与跟风。高校一定要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深度,为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五)高校老师要发挥创新精神
其实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并不高,甚至存在只想毕业求文凭的现象,以至于到毕业季求职的时候也是浑浑噩噩,没有成效。那为何他们的学习效率不高?无法摆正自己的求职心态呢?从某些方面来说,与高校教师的教育引导方式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大数据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短视频爱好者,人人都想成为高质量视频的创作者,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那作为高校教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如何巧妙汲取短视频文化中的优势,融入自己的教育引导中,让学生能够乐学、想学,并且学有所成。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把握网络思政话语权,引导正确的舆论,用创新的思维去解读短视频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一些习惯性影响,尤其是在毕业季,一定及时对高职学生的一些思想认知进行引导,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网络育人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五、结语
短视频文化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求职可能性,但是如何监管并利用好这股风潮,是社会、学生、高校需要一起努力的方向。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如何“不被乱花迷了眼”尤为重要,一定要理性对待新鲜的事物,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同时,高校以及高校教师,也需要做好正确的引导,更好地协助学生摆正自己的求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