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3-12-03唐荣芳

山西青年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学校

唐荣芳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就业、择业以及创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许多学校的教育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的情况。对此,亟需高校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在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推动教学实践有序开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具备创造意识、创新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从高校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这一能力可以具体细分为创业意识、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知识视野等多种要素。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紧密互动,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当前经济转型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发凸显。对此,政府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搭建相应平台,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育人体系,从而打造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现阶段,大学生在学校内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具备专业的知识体系,但并不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如行业发展情况、市场需求等,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实现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不少高校鼓励学生以创业代替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对此,有必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促进学生在思想态度层面的发展,使其敢于创新、善于创造、勇于突破进取。三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期间,教师会展示大量的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而且案例中的人物事迹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精神世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助力学生形成突出的职业素养[1]。

(二)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需要做到全面覆盖、深度融合。因此,不仅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更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发专业课程内容的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对于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电子专业教育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一定参考经验,进而从整个学校层面推动校内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落实,实现“互联网+”与高校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未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思路和具体的目标,而且校方对于这一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并未将其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故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2]。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主体共同发力,但由于顶层设计层面的原因,部分高校未能调动校内育人主体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形式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而且教学模式也会影响教学质量。从课程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在开展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期间,高校并未采取多样化的课程教育形式,习惯于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只是在课堂教学期间简单地讲解与电子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采取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与交流互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形成障碍。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水平有待提升

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水平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一是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不了解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而电子专业的教师则不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两者无法实现合作,导致课程教学难以有效推进,无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二是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互联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难免导致“互联网+”的应用受阻。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在创新创业教育期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校内缺乏足够的场地和设备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这就需要借助企业的力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方面局限于理论教学,并未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自然无法实现能力和思维层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非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事务,更应该发挥政府的纽带作用,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实现双方主体的合作。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措施

(一)完善顶层设计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动员

现阶段,高校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而且校内各方主体并未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达成统一共识。高校需从顶层设计入手,并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下做好相应的宣传动员工作,使校内教师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形成足够重视。具体而言,可以从下述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强化校、院两级党委对于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形成足够重视,统筹校内各类资源、各方主体协同参与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并推动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为课程开展提供关键助力。二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基于“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互动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活动、教学模式的优化。三是明确电子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思路和育人目标,从整体思路角度来看,应当着眼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推动课程建设,而育人目标的重点则应当放在知识视野、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四是推进制度建设,尤其是在制度建设期间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立明确的权责机制,将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从而督促校内各方育人主体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投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并推进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课程教育形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而且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从教育形式、教学模式两个角度入手。

从教育形势来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学校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课外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我国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开展相应的宣传会、座谈会,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或者结合电子专业教学情况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检验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能力与思维层面的发展,这对于提升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从教学模式来看,教师需要考虑电子专业的特点,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具体而言,在“互联网+”助力下,教师可以推动在线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例如,选择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既可以是刘强东、雷军等著名人士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本专业优秀学长学姐的创业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案例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使学生受到精神层面的熏陶和感染,这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实现了“互联网+”、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提升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3]。

(三)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双创教学能力

电子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对此,学校应当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是组织电子专业的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搭建互助帮扶小组,以互助帮扶小组的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教学资源融通共享,进而将电子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元素融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这也有助于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更为有效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4]。二是基于“互联网+”与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背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通过在岗学习的方式提升其信息素养,从而使教师能够顺利运用雨课堂、智慧树、慕课等先进的教学软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学校可以将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水平纳入考核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期间,督促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有效提升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四)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开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还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学校与当地电子行业的企业展开合作,表达自身需求,邀请企业协助自身共同育人,并针对校企合作搭建相应的制度,保障企业和学校的权益,使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帮助下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5]。二是地方政府要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政产学三方主体深度合作,政府提供合作平台,鼓励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互换,既可以为学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经费层面的支撑,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互换,协力并进推动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三是邀请企业派遣相应人员进入学校,辅助校内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既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法,也可以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更有力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当主动审核企业资质,为后续的教育实践提供保障。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中,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顶层设计不足、课程形式和教学模式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和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亟需学校主动完善顶层设计,形成统一认识,通过比赛、座谈会、宣讲会等多重形式推进课程实施,教师则要主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学校需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产教融合的开展,多措并举促进电子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奇妙学校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