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2-03苗雅娴

山西青年 2023年2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规划院校

万 里 封 寒 朱 锦 苗雅娴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普遍存在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招工难的“两难悖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互通之桥”,以使学生所学即为企业所需。大一阶段处于中学和大学的过渡期,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比较浅显,做好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学业规划、能力提升和就业升学等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特点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时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但是对大学充满期待,期望能在大学期间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他们普遍期待很高,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体验后,感觉与理想中的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往往产生一种失落感。与高中相比大学学习环境较为宽松,部分同学产生惰性心理。与本科院校同学比较,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对自己“专科生”的身份比较敏感,产生自我贬低的自卑心理。以上负面影响会让学生逐渐迷失自我,有“混”完大学三年之嫌。通过对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得出,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尤其缺乏自我了解、缺乏对行业和社会环境的了解,缺乏奋斗途径的了解,缺乏实践体验,无法作职业(学业)生涯规划,缺乏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高职院校大一学生亟需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了解自我,设立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途径,按照规划完整实施。

(二)学生转专业选择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2017 年2 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本科生要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允许学生在大一期间申请转专业,并且只有一次转专业机会。高职院校大一学生部分由于高考成绩较低,未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更多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忽略了对专业的了解,高考填报志愿时盲目听从家长或者亲朋好友建议,入学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并不合适目前的所学专业。大一期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身的特长、兴趣和不足,同时通过大一阶段的大学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帮助指导学生申请转入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

(三)学生个人发展、企业需求、社会环境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学生入校开始就能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理念、明确奋斗的目标、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好大学三年的学业规划,丰富大学生活,杜绝荒废学业。对于学校而言,有助于丰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对社会而言,增强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高了人才技能和岗位的匹配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

二、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重视程度较低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蒙于20 世纪80 年代,发展于90 年代,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依然普遍存在重视学生专业课,忽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现象,特别是大一学生和家长往往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课程分类形式,把专业课划分为“主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划分为“副课”。根本原因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长效学科,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主要是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自己,开展学业规划和长远的职业规划,但是课程的效果是长期的,隐性的,无法像专业课一样给学生直观的技能体验。高职院校大一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大多希望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学习专业技能,将来有一技之长。因此,往往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大一学生的重要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体系不完善

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方式,更是一个展示自我才干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1]。其教学目标应该更多地偏向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和技能,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上依然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技能教学内容。学生学到了部分理论,但是对于实际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方法上而言,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造成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失去兴趣。评价指标上,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评价指标采用理论考试,也有要求学生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无论是哪种形式,其评价指标都停留在纸面,缺乏对学生的职业实践体验的考察。这对于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师资力量缺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都是辅导员兼职,由于辅导员平时研究领域集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专业、行业的了解,无法帮助指导学生从专业和行业的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造成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无用”的错觉。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企业参与度低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社会才是学生将来工作的主体。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以学校开展的相关教育为主,企业参与很少,甚至几乎没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规划暨短期规划,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规划暨中长期规划。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缺乏类似团队的合作意识、诚信品质、质量意识等企业十分看重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将导致对企业现状和行业需求认知不足,最终造成学生培养的能力与社会需求“错位”,这对于学生就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新媒体的使用效果不佳

当下,新媒体已经融入年轻人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最终的落地,更多是在课堂以外学生自我规划的实施。高职院校开展了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新媒体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知识的普及方面,但用于课堂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具体规划实施跟踪的情形,还有待开发和提升。“00 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个性差异明显。目前,新媒体技术对于指导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明显不足。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一)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重视度

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科学明确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首先,学校层面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研机构,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提供学生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咨询,同时加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建设投入,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建设摆在和专业课建设同等地位。其次,要对大一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科普。入学前,邮递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材料包里附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普卡片。入学后,通过知识科普、开设讲座等形式,让新生和家长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高其重视程度。最后,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争取政策、人力、财政等全方位支持,提升全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指标的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理论和实训,实训课可以充分利用校办企业、学校创业园等资源,让学生模拟开展职业规划,让学生完整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教学方式上,除了包含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包含案例教学,特别是要注意收集本学院或者本专业优秀校友职业规划案例。课堂上除了教师讲授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现场连线本学院或者本专业优秀校友,优秀校友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指导本学院或者本专业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这种在线互动式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认可度。评价指标上,要包含学生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的机会,进入自己规划的行业开展一月、一周或者一日职业体验,提交体验报告。通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和职业体验报告,可以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评价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掌握程度。

(三)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一个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来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2]。针对专业不同的学院,学生职业规划的方向和方法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自己的专业以及将来的就业环境了解较少,这就要求对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把固定的老师安排到固定的学院,或者固定热门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长期教学以及研究,让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更加“专业化”,同时,要积极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及时了解各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便帮助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更加精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大企业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参与度

企业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主要平台,其参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将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首先,企业要深度参与专业课程体系规划。高职院校在保障基本的教学课程完整的情况下,适当引入与企业业务关联的课程,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讲授,提升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性。其次,高职院校除了学校的班主任以外,还可以引入企业工龄稍长、经验丰富、退居二线的管理者,作为企业驻校班主任。企业驻校班主任主要传授学生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职场礼仪、质量意识、企业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大一开始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管理要求,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最后,企业为学生提供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业体验或者实习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不足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职业规划方向和内容。

(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

“00 后”大学生成长在新媒体时代,其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选择方面也呈现新的特点[3]。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一学生了解和正确使用各类正规的新媒体招聘渠道,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特别是提前了解各类企业对不同岗位的招聘要求,根据相关要求做好职业规划。其次,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就当下就业热点问题开展解读,甚至利用“直播”帮助有需求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线指导和答疑。最后,可以开发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APP,以“游戏”或者“任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了解自我,了解环境、模拟规划以及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提醒,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目标。

综上所述,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切且重要,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充实大一学生大学生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十分有效。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持续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创新校企合作,加大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参与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帮助大一学生挖掘自身兴趣与特长,努力作好学业规划和长期的职业规划。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规划院校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