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电安全基础普查用电档案规范企业管理创新报告
2023-12-03张光中
张光中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供电公司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引言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当前用电客户类型和能源消费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客户需求从“用上电”向“用好能”转变,越来越重视用能的交互性和规范性。电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当前业务流程、现有信息系统和管理架构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转型目标和路线,以“平台+服务”为切入口,坚持顶层设计,引领改革探索。本文简析电网企业普查用电档案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主要推行方式和方法。
1 开展用电档案普查的重要意义
1.1 开展用电档案普查是电网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电网企业正向更智慧、更安全、更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升级,推动传统供电服务模式向“供电服务+能效服务”升级,构建数字化服务生态迫在眉睫。开展用电档案普查治理典型问题,补齐企业管理短板,规范制度流程,不仅有效推动服务数字化,更为“十四五”电网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开展用电档案普查是推进电网企业进一步合法合规经营的必要步骤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指引下,电力资源配置逐步由计划向市场模式转变[1]。电网企业作为行业市场重要主体和保底供电服务商,一方面要实现合规管理,适应国资监管、行业监管、市场开放等领域面临一系列新任务;另一方面必须加快优化完善服务模式和市场策略,服务好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市场化客户等各类市场主体。这些都需要以精准无误的用电档案数据为基础,从而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1.3 开展用电档案普查是助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做出了明确系统的部署,强调“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标志,是服务民生福祉的必要步骤。开展用电档案普查是进一步落实好电价政策、缩短办电时限、明确收费项目及标准、强化服务监督评价的最佳捷径,进而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
2 开展用电档案普查的相关方式
2.1 现场普查
依托移动作业应用,合理编制普查计划,生成现场普查工单。工单按照“工单生成、工单派发、现场普查、规则校验、工单上传、工单审核、系统同步”的顺序流转。
2.1.1 现场核查。现场核查聚焦“现场、系统、档案”准确一致,结合在线数据稽核与数据治理成果,逐项核对用户基础信息、供电电源信息、设备信息、计量信息等档案内容,补充完善缺失数据,报办整改异常问题。
2.1.2 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线上普查结果和档案核对情况,对照现场典型异常清单,对计量错接线、违约窃电、用电安全隐患等现场问题细致摸排,逐项销号,准确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现场搜集和取证必要资料,做好异常登记、消缺、报办和整改。
2.2 线上普查
依托业务管理平台,持续优化在线稽核主题,强化计量在线监测,聚焦基础档案及与企业经营效益密切相关问题,跟踪检查制度规范落实情况。
2.2.1 线上核查。完善数据治理标准,实现档案数据完整性、唯一性、有效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支撑线上普查需求。开展数据自动校核比对,通过政务数据、第三方地图数据等自动比对,在线更新异常与缺失数据。
2.2.2 线上检查。开展业务规范性在线体检,搭建典型问题案例库和“一键检索平台”,异常信息生成普查工单并下发。深化采集系统普查应用,重点通过关键信息匹配、地理位置计算、负荷特性分析,辨识一址多户等典型问题。
2.3 线上线下联动
2.3.1 强化数据筛选。现场普查前,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档案数据治理与在线问题稽核,提高现场档案核对与问题检查精准性。
2.3.2 强化闭环验证。常态开展在线普查效果与现场普查质量的相互验证,做好稽查成果应用和问题溯源,实现全业务链闭环管控。
3 开展用电档案普查的相关方法
3.1 全流程闭环管控法
3.1.1 细化修改审核规则。根据字段修改影响程度,梳理无须审核字段,现场普查结束后直接更新系统档案;对需要审核字段,进行二级分类,其中仅涉及内部管理的字段可直接数据维护,涉及需客户互动的则触发业务整改流程。
3.1.2 明确档案审核流程。确定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电费电价等专业审核分工,现场普查结束后触发相应整改流程并留存审批单,确保档案修改审核职责清晰、可留痕可追溯。
3.1.3 密切跟踪整改流程。对各类异常整改流程,尤其是需客户配合的,按照业务办理时间进行监控,将办理成效及时限纳入普查质量监控。
3.2 第三方数据应用法
3.2.1 推进证照信息共享。将营销业务系统与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专线连接,实现身份证、不动产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等证照信息共享,拓展与电信运营商手机号码批量验真接口服务。
3.2.2 开展共享数据比对。比对政务平台证照信息与营销基础档案信息,其中验证一致的,营销业务系统自动打上信息标签;验证不一致的,优先开展现场普查。
3.2.3 常态开展档案验真。在业务办理环节,对户名、身份证等信息逐一匹配验证,将基础档案治理融入客户用电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现场普查环节,通过移动应用在线调取客户电子证照等信息,现场核查确认。
3.3 耦合约束校验法
3.3.1 搭建耦合约束架构。一是基于数据质量标准,明确单个字段填写规范、录入格式和异常判断规则。二是对多字段间业务逻辑设定耦合规则,明确多字段异常情况下基础校验字段,解决数据同源问题。三是引入稽查、数字化审计、抄核收集约等实际应用规则,将不同专业的业务质量要求改造为普查全档案字段的校验规则。
3.3.2 开展耦合约束应用。一是基于营销系统生成数据普查规则库,对需普查字段开展异常校核,对存量基础档案开展异常筛查。二是将异常信息推送至现场普查工具并高亮显示,现场人员点击高亮字段则提示异常问题详细描述,辅助现场精准普查。三是在普查工具配置字段耦合约束规则,对不符合修改规则的予以提示,防范二次录入差错。
3.4 安全检查融合法
3.4.1 构建信息分级架构。梳理安全用电检查项,依据重要性程度设置各检查项分值,确定红、黄、绿码分值区间,构建安全用电码。基于现场普查工具,关联高压普查信息表和安全用电信息表,明确可结合现场普查开展的安全用电检查内容。
3.4.2 概括整体用电特征。利用移动应用一次性完成现场普查与安全检查,落实安全工作要求,录入检查情况,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安全用电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按照重要客户等级、供电电源配置等信息区分安全用电特征。
3.4.3 开展分级治理。根据安全用电码等级、安全用电特征各项因素权重进行分级治理,优先对运行方式、自备应急电源类等关键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高危问题报备政府联动治理。
4 普查现场配电作业安全防控策略
4.1 关键风险点辨识与防控
4.1.1 严防人身触电风险。现场普查人员应穿戴安全帽、绝缘鞋、低压作业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接触或测试设备前应先进行验电操作,不得随意触碰、操作现场设备[2]。进入现场后,应核准现场设备运行情况,普查过程中应与带电线路和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如有必要应履行工作监护制度,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
4.1.2 严防误入带电区域。现场普查人员在进入设备带电、交叉跨越等现场时,应先充分了解并核准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及风险点,明确安全检查通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走错带电间隔或误触带电设备。
4.1.3 严防电弧灼伤风险。普查现场作业中使用的工具,其外裸导电部位应采取绝缘措施,防止操作时相间或相对地短路。现场作业时,工作人员穿绝缘鞋和全棉长袖工作服,并佩戴低压安全防护手套、安全帽和护目镜,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
4.1.4 严防操作不当风险。计量箱(柜)门开启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箱门进行固定,防范由于刮风或触碰造成箱门异常关闭而导致事故。巡视结束后应锁好计量箱(柜)并加封,防止小动物进入封闭计量箱。使用绝缘梯登高,应先进行试登,绝缘梯上工作时,应有人扶持和监护,禁止移动梯子。
4.2 现场普查作业安全要求
4.2.1 强化普查计划管控。合理制定营销普查作业计划,严禁超承载力安排工作,坚决杜绝为赶进度而忽视安全情况。密切关注夏季高温、台风、雷暴、洪涝,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及时跟进灾害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普查现场作业计划。
4.2.2 强化普查安全培训。加强安全宣传,营造营销普查安全作业氛围。通过发布标准作业视频、实操练习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现场普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做到普查人员培训全覆盖。组织观看人身安全事故警示视频、动画,强化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普查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作业技能水平。
4.2.3 强化现场风险管控。普查现场作业应根据普查客户的具体电压等级和现场情况,使用现场作业工作卡或相应电压等级下的安全工作票。对于结合各类现场作业开展的普查工作,可共用作业工作卡(工作票)并增加营销普查相关安全措施[3]。普查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加强风险点分析,做好风险辨识,严格管控高处作业、带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现场风险,落实防高坠、防触电、防反送电、防窒息等安全措施。鼓励在现场普查工具中设置风险点提醒,坚决做到“未辨识、不作业,无管控、不作业”,严防各类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5 结束语
电网企业开展用电档案普查,全面梳理各类用户基础档案和营销管理情况,补齐服务短板,完善制度流程,规范企业管理对提升服务质效意义重大。通过深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全力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推动电网建设提质提速,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进而实现能源安全、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以普查用电档案技术的突破优化传统电网营销模式,进一步压减办电时间、简化办电流程、降低办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办电信息费透明度,持续推动营销数字化升级,改善用电营商环境,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贡献力量,谱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服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