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

2023-12-02杜正艾

新安全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线总书记应急

杜正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红线的论述,是对安全生产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刻揭示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开关、总枢纽。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红线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安全生产红线论述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安全生产红线是在2013年。2013年上半年,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6月6日,正在国外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安全生产红线。

2013年11月22日,山東省青岛市发生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青岛,考察黄岛经济开发区黄潍输油管线泄露引发爆燃事故抢险工作,并对如何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做出系统部署。

着力从“三个维度”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红线论述的重大意义

准确把握并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红线的重要论述,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从“红线”的深刻涵义来把握“安全生产红线”。什么是红线?红线就是带电的“高压线”,就是“生命线”,是不可触碰的,谁触碰了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对“红线”,要有敬畏之心、戒惧之心,决不能踩踏。安全生产是“红线”,因为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如果不牢牢守住这条红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要受到损失,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要受到冲击,党和政府形象声誉就会受到损毁。

二是要从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深度来看待“安全生产红线”。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决不能追求没有安全的发展。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安全发展应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全社会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确保安全生产应该作为发展的一条红线,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

三是要从“两大奇迹”的高度来看待“安全生产红线”。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创造了“两大奇迹”——也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安全稳定的奇迹。“平安中国”已经成为我国一张亮丽的名片。如果我们把握不好这条“红线”,亮丽的名片就要变色。

守牢安全生产红线要着力做好“八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守牢安全生产红线,为此,需要做到“八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在处理发展和安全关系时,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并强调“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国一些城市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无论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对各种项目、投资、金融活动,要深入研判、评估风险,不能见钱眼开,有奶就是娘。”

二是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抓就抓,高兴了就抓一下,紧锣密鼓。过些日子,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这样是不行的。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三是必须坚持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一定要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防止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事故发生。要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安全生产检查不是旅游观光,不是“某某到此一游”,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提出“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工作法和“三谁三不”要求。针对现实工作中政府部门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或者有头无尾、虎头蛇尾的情况,要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2020年—2022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9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整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提升了风险隐患排查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是必须真正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祸患常积于忽微。针对有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将安全生产当作一句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或推诿扯皮、不敢担责,或畏首畏尾、不敢碰硬,或消极搪塞、冷漠怠慢,或工作疲沓、效率低下,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什么是最严格?就是要落实责任。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必须落实好各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基本原则。要求各级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依法依规,严管严抓。党政一把手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所有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做到“四个到位”,即安全投入要到位、安全培训要到位、基础管理要到位、应急救援要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类企业都要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要严把安全生产关,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近年来,浙江省针对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主动发现和整改重大隐患能力不足,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未压实,跨部门协同未能形成合力,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主体不明,职能交叉领域互相推诿扯皮等问题,浙江省通过深化“七张问题清单”机制(包括重点巡视问题、重大审计问题、重大督查问题、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重大安全生产问题、重大网络舆情问题和重大信访问题)压实各方责任,开发了“应急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应用系统,聚焦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工矿、建设施工、城市运行、旅游八大重点领域,横向打通“除险保安”“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浙运安”“浙渔安”“消防安全风险管控”“安心游”“城市生命线”等多个监管系统,纵向制定省市县乡村企岗一贯到底、全面覆盖的责任清单,打造出责任体系“一张网”、动态履职“一本账”、提醒告知“一张单”、质效评价“三色图”的监管体系,实现了风险精准防控、履职精准监测、质效精准评价、事故精准回溯、责任精准追究。

五是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我们把握安全生产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这涉及安全生产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管理手段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举一反三,在标准制定、体制机制上认真考虑如何改革和完善。”如果顶层设计存在监管盲区、不完善,就会造成问题。总是想不到不行,有时保险系数就得高一点,一开始就要科学、严谨、周密。

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做了大量探索。

在体制改革方面,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18年,组建了应急管理部,成立了国家消防救援局。

在体系构建上,自然灾害防治方面,逐步形成了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地震预警网实现重点地区全覆盖,建成了全国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防汛救灾方面,注重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形成了省市间、部门间、军地间、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协作的防汛救灾格局。指挥体系方面,初步形成了横向互联互通、纵向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健全完善了联防、联训、联指、联战、联保机制,构建了智能指挥系统、智能接处警系统和消防“一张图”。物资调配上,出台《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探索推进部分物资在中央和地方差异化储备,构建多元物资储备体系,使物资的调配在需要时能够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在机制改革上,全国性的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系统探索建立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力量预置、信息报告、扁平指挥、物资快拨、军地协同、区域联动和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机制。比如,在区域合作方面,京津冀开展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共享灾害灾情监测信息,长三角开展省际边界区域强化协同响应和增援机制,使区域联动不断深入,联动方式更趋多样。

六是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化。没有安全生产的法治化,就没有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强化依法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加快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在安全生产立法、修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修订了刑法,将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追究范围;修订了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条例,“两高”出台了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快制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危化品安全法、煤矿安全条例等;制定矿山、危化品等传统行业领域新风险防范、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安全生产专业队伍建设、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等一批标准规范。

七是必须坚决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安全生产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城市建设、危旧房屋、玻璃幕墙、渣土堆场、尾矿库、燃气管线、地下管廊等重点隐患和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游乐、‘跨年夜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坚决做好安全防范,特别是要严防踩踏事故发生。”

八是必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守住安全红线是个系统工程,点多、面广、事繁、任务重,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来完成,各个不同主体有着不同责任,只有各个主体的能力不断提升,并且形成合力,才能切实守护好安全生产红线。应急救援队伍是维护安全的排头兵,要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成为应急处置的专家、能手,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控得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监管队伍是维护生产安全的守护神,要努力提高监管监察能力,对隐患和问题敢抓敢管,做安全发展的忠诚卫士。企业、社会、个人是安全生产红线的直接主体,要努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筑牢安全生产的人民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生产行动,对于提升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应急救援等各方面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守住安全生产红线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声誉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且切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安全生产红线的论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科学谋划,系统布局,统筹推进,这条红线就不仅是一条“高压线”,更是一条坚不可摧的“生命线”。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红线总书记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