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2023-12-02李冬琴刘可峰张瑞瑞

船舶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洋工程国际化船舶

李冬琴,刘可峰,张瑞瑞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100

2013 年“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倡议在我国发布,使得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息息相通,沿线各国在“五通”目标[1](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 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对增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通与互助,促进经济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对我国高水平高素质国际化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有效利用船舶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加强培养和输送精明强干、高瞻远瞩、胸怀远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对增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彼此的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1 “海上丝绸之路” 背景下国际化船舶人才培养的挑战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一大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开始显现。其中,设施联通作为“五通”建设的优先领域,其基础设施项目的大力开展对参与建设的人才,尤其是具备国际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跨国工程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也对国际化人才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工科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工科基础薄弱、工程技术与实际施工脱节、行业标准与国际不一致、跨国家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欠缺等。

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为船舶行业带来利好效应,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项目的推进使得船舶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此外,我国海洋强国战略[2]的实施和海洋经济的繁荣,也将进一步加快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发展。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人才国际化培养也担负着重要的新使命,如何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具有放眼全球、精通国际规则的高素质船舶国际化人才,对我校人才国际化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这也为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2 我校国际化船舶人才培养的现状及特点

我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服务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唯一获得批准的全国本专业改革试点、国家一流专业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我校已经为本行业培养了不少专业型人才,然而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仍然不够准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教学实践环节[3];专业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师资队伍需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教学实践环节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考虑不足[4],缺少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应用,等等。这些问题使船舶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市场的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国际化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实际上涉及多个沿线国家的国际化人才教育发展现状参差不齐,复杂各异。目前,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5-6],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需求,船舶行业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精通国际规范和法规、眼界远大的高层次船舶国际化人才。

3 国际化船舶人才的素质需求

分别针对“海上丝绸之路”典型国家和代表性“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人才进行需求分析,构建了三维一体化的国际化船舶人才模型,即考虑人才质量、人才数量以及人才类别(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教育师资) 三个维度。全面综合考虑,船舶与海洋工程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的需求。国际化船舶人才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化船舶人才模型

第一,复杂海外建设施工的环境适应能力。“海上丝绸之路”所在的国家及沿线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炎热的气候、恶劣的海况、糟糕的工作环境),面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复杂性和建设标准不同,船舶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能力。为了保障境外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船舶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其知识范围以及理论深度的学习,以提高其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能力。

第三,掌握海外沿线国家建设标准的能力。在船舶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律规范和建设标准的学习,提高国际化船舶人才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素养[7],有助于保障项目顺利且高效率实施完成。

第四,应对多因素影响下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沿线国家的技术人才素质以及行业环境迥异,因此需要在国际化船舶人才培养过程中锻炼其工程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处理能力。

第五,协调沟通不同对象的国际交流能力。国际项目需要长时间多边谈判和协商,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是国际化船舶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4 “海上丝绸之路” 背景下国际化船舶人才培养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部署[8]关系着我国民族兴衰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水运及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开始覆盖多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及地区,海外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船舶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特点,分别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决策和我校教育国际化管理的视角提出对策和建议。

4.1 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决策的视角出发

第一,教育资源配置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进一步规范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并对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在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到积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资源配置分配制度,落实具体优惠政策,并创造良好的合作政策环境。

第二,教育资源配置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国际办学监管落实力度,并做好后续的保障、跟踪和反馈工作,从而改良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物力资源利用率,优化国际化办学的课程资源体系。

第三,国际化教育经费投入的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高校教育资源和经费的宏观管控和调整作用,是保证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期间,政府应进一步加大高校国际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持续化发展步伐。

第四,科研国际化信息平台和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与参与意识,完善科研国际化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网络和平台共享并交流国际化科研信息,从而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科研项目的合作成功率,促进高等教育产学研向快速、协调、国际化发展[9]。

4.2 从我校教育国际化管理的视角出发

第一,依托学科特色,转化优势资源。我校应该从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学科特色出发,依靠国际科技合作,将科学研究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效融合,将科技优质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成才空间,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国际化的全面发展。

第二,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和优化。我校应抓住“海上丝绸之路”和“多边外交”战略的机遇,促进各个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境) 外高校的合作,积极探索面向国际化双重培养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规划船舶人才国际化培养方案,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建设方案优化和制定,为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第三,提高资源配置利用率,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应优化物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适合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提升自主治理能力和水平,从而掌握最新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第四,牵手国际知名企业,加强校企科研合作。我校要抓住“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学校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同时扩大与国际知名船舶与海工企业的合作意向,完善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转化和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第五,加强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拓展跨文化授课范围。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我校应根据专业设置和培养特色目标有选择性而不盲目地优化和丰富国际化课程体系,通过培训校内优秀教师或者引进海外专家开设跨文化国际前沿课堂,努力打造优质国际化课程体系,从而提升我校理工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素质。

第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我校需要积极调动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强弱互补、强强联合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10],一方面面向全世界吸收更多有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来我校任教,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和鼓励本校青年教师参与国际交流计划,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和访问交流提升自身能力。

5 结语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全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培养具有国际胸怀和视野、精通专业知识和理论、熟悉国际规则和标准的高素质船舶国际化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国际化船舶人才培养的素质需求,并结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决策和我校教育国际化管理的视角给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对船舶与海工国际化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借鉴和引领作用,助力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海洋工程国际化船舶
聚焦港口国际化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请加速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