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分析
2023-12-02卫梦庭上海市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
卫梦庭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
随着“双减”政策在2021年9月的正式实施,教育模式也理应随之改变。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初入校园的重要启蒙阶段,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的作业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遵循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育领域专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的最优教学规划,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严格遵循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标准。作业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课程标准也是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中所要遵循的依据。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时,应当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仔细解读,确定不同阶段教学所要达到的不同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并不能死板地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作业设计,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业的内容进行灵活调整。课程标准更多的是将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大纲,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前提,关注本班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习过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编者强调教师要有系统思维,立足单元整体教学。作业作为教学延伸的一部分,理应遵从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因而作业设计也应以大概念为目标。
(二)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的问题
当前,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布置中,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策略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有效的思考,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导致作业量过大,但效果却不明显。
(二)缺乏整体安排
作业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布置,缺乏对整个单元的整体安排,造成作业前后缺乏联系,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累积效应。
(三)单一的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是书面作业,缺乏实践性的作业。教师往往倾向于布置机械性重复的作业,停留在“知道”层面,而缺少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探究、创新等现高阶思维水平的作业。
(四)作业评价固化
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方式相对固化,往往仅采用单一的等第评价。教师们仍停留于单一的等第评价中,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便无法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对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不足等形成正确的认知,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立足大单元核心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设计中,习作单元的内容与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习作单元作业时,需要立足于大单元的主题内容,扣紧思想核心,选定好习作作业的主题。
图2给出光谱仪在传感信号接收端探测到的光谱图。当拉曼放大器的泵浦功率为75 mW时,检测到传输光纤末端的剩余泵浦功率为5.25 mW。此时剩余泵浦功率是低于掺铒光纤激光器的阈值功率(腔内总损耗)的。进一步增加拉曼放大器的泵浦功率,光纤末端剩余泵浦功率也随之增加。当剩余泵浦功率等于掺铒光纤激光器的阈值的时候,就有激光开始激射。图中,曲线a是泵浦功率低于激光器阈值的情况,此时没有激光激射;曲线b是剩余泵浦功率等于谐振腔阈值的情况,曲线c是泵浦功率大于激光器阈值,开始有波长为1 550.2 nm激光激射,此时拉曼泵浦功率为85 mW,剩余泵浦功率为5.7 mW。
统编教材从中段开始,每册都会编排特殊的习作策略单元。该单元的每个环节都是互相衔接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归纳再充分运用。以统编教材第九学段第五单元为例,该习作单元的主题为“写说明性文章”,语文要素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习作要素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根据教材要求,在评价学生习作成果的时候要求从“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三个方面展开。这是学生第一次写说明文,对于“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是本单元的习作能力重点难点之处,教师首先要进行梳理,厘清教材编排体系。(见表1)
表1
对照表1,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观察”“介绍清楚”和“资料”等词有一定认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把事物写清楚,合理运用说明方法。统编教材“说明文”一词,只在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尽管四年级下册有《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文章,但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并未提到说明及说明方法,对不少学生而言,学习本单元难度较大。
在纵向梳理“说明系列”图谱,明晰了学生的起点后,再接着横向梳理教材的排布,不难发现,统编教学中的单元整组意识将相关学习内容组织在一起,特殊的习作策略单元以习作成果为中心展开学习。本单元围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是第一次以单元形式进行的说明文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用好单元整体性的功能,勾连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好作业,将一个个零散的习作点串联起来,提高说明文习作指导实效,提升学生“说明白”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习作单元整体的特殊性。在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就应该明确本单元的习作,以尝试完成习作作为开启本单元学习的第一个作业设计。在设计单元习作作业时,根据单元篇章页的习作目标和习作板块的具体要求,分两方面来设计本次作业,清楚阐述本次单元习作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1.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编排横向、纵向梳理,本单元聚焦能“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针对这一能力,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2.习作目标
教师抓住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展开引导:“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有植物、动物、物品、美食……在本单元,我们将要选择一种事物介绍给别人,在了解并感兴趣的基础上,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采用分段的形式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围绕着这两个目标,笔者设置了下面的单元习作单,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
作业单
同学们:
在即将开始的第五单元学习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向别人进行介绍。你可以参考课本第74 页的表格提示和题目,或者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不少于300字)
学生只有在尝试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更精准地发现自己哪方面还比较欠缺,学习的本质是需求,这样才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根据需求展开学习。除了本单元,其实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都可以把单元习作前置,随着学习不断地修缮习作,最终形成单元习作成果。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作业主题,还能在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思考,节省了时间。
(二)整合设计,精简作业
为了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的作业设计理念,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作业设计时,应该精简作业内容,减轻学生习作作业的负担。教师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习作作业的质量,不能只“简”却不“精”,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作业的质量。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做作业的速度,设计出最优的作业方案,把握质与量的平衡。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为说明文读写单元,在体会用词准确,学习说明方法上是重点,在练习部分的两篇精读课文中设置了相当多的作业,因此,我在设计整合相关的作业、为学生关注说明方法搭设支架的同时,减少重复枯燥的刷题模式。
1.整合作业本
当教学《松鼠》一文时,我们可以将课后练习一与“语文练习部分”上《松鼠》一课的第5 题整合。在课堂上,学生在初次阅读之后,可以默读课文,并边读边批注获得的与松鼠相关的信息。一旦对松鼠有了整体感知,学生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合,发现可以分为“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两类。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特点。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提取信息的方式来阅读文本,同时教师可以运用逻辑链条引导学生从点到面地快速理解科学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整合例文
本单元中涵盖了多种形式的说明文,包括基本样式的说明性文本《太阳》《鲸》,科学小品文《松鼠》以及实用性文本《风向袋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切换和转化不同文本形式和语言之间的理解。同时,要注意通过前后勾连和类比品鉴,帮助学生不断体会语言在文中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由知识的积累向实践的转化,可以在类比整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将课文《白鹭》的第2至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这样的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文本写作中的能力。
与传统作业设计内容不同,“双减”政策下的单元习作设计不再单纯要求学生完整地写出几百字的小作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在整合作业的同时,精简了习作单元的作业设计,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结合生活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环境,步入外界生活的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生活的认知尚且十分浅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合生活实践的语文习作单元作业。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能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增加生活中的见识。此外,将语文的习作作业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加强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时刻,并将这一时刻生动地描述下来,最终以录音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实现智慧教育,看看哪一位同学描述的成长时刻最详细、最生动。通过让学生体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如此结合生活实践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形式,既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做好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作业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给出作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习作的优劣不能只通过教师在习作练习上给出的等级与评语来“一锤定音”。在评价时,应考量到每个学生习作水平的差异,学生习作的进步应该是与自己的上一次习作做比较,因此在习作评价时应有相辅相成的评价体系。这也是对“双减”政策中鼓励个性化评价的落实。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设计是具有单元整体性的,在实施作业评价时按照条目对应星级的方法进行评价,使学生评价有法可依,自评、组评、师评更加科学高效,学生练习也有抓手。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于作业内容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大单元的核心内容、精简作业内容、结合生活实践并做好作业评价,提高语文习作单元的作业质量,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结合“双减”政策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习作教学中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导,在适当的习作铺垫下,将习作教学的内容与单元各个模块相结合,使习作成为一个个容易攻克的小问题。这样,习作在时长上做到了“减负”,而在质量上达到了“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