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慧”拓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护航
2023-12-02连利华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
连利华 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拓展意识,成为当前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期课改以后,浦汇结合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实际、老师的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和学校条件,本着“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宗旨,切实推进拓展型课程在我校的发展。
一、背景分析
(一)课程理念
以“发现特长,全面发展,灵性互动”的学校办学理念;以精灵树课程为主线推进学校课程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等各类社团活动,以学生兴趣特长为基础,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素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能力全面发展,发挥自身特长”的优秀学生;以深入优化教育教学效率和学校办学品位,切实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落实课改要求。
(二)校情分析
我校地处闵行区浦江镇永康城内,是一所开办七年的公办小学。学校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面向所有学生,构建全面服务的育人格局,以“发现特长,全面发展,灵性互动”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客观规律的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在硬件设施上逐步配备到位,教师队伍上呈现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特征。他们迫切需要校本项目培训,目前正处在摸索、探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体验和认识。
2.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完善学习方式,发现发掘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化设计学生成长助力方案,形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系统。
3.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项目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态度个性的和谐发展。
4.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学校形成各类学生社团,打磨学校特色社团,丰富学校耕读文化。
5.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建设拓展型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学校特色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策略
(一)一个中心
基于学生需求与发展水平的差异,联系时代进步与科学发展,以最能体现本校文化的特色教育为中心,开发与实施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综合技能、个人生存与发展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
针对当今全球面临的四大挑战,实施有效教学:一是自我评价与规划未来,即为人处世的方向与目标;二是新通信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即认知、理解、沟通的途径;三是个人在社会与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四是科技知识和技能对自然、社会环境的作用,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
2.关注学生在各种活动所获得的学习过程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培养
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既能整合主要学习领域的学科知识,有效地突出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及整体素质、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又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三个开放
1.知识系统的开放性
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对教学内容加以不断调整,并将课程构筑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强调知识不仅来自课堂,不仅出自教材,更注意提取互联网上有益的知识和来自实践体验的默会知识。
2.课程结构的开放性
课程结构应体现出学校课程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科学原理和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国外有益经验等整体性互补功能。
3.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学校课程为学生充分创设课程活动、资源项目等提供支撑发展的条件,部分科目注重全体学生的基础学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部分科目注重学生成长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些科目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系统化支撑。同时注重课程的教育形式,如课堂教学型,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型(注重体验、考察、实验),项目活动自学讨论型,学生为主的“转换课堂”型(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要求、地点、对象、内容、方式、成果形式等)。
(四)四个原则
1.对象界定:坚持“全体性”原则,使科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必需品”。
2.内容选择:坚持“精当性”原则,减少知识的数量和提升思维的高度。
3.教学方式:坚持“主体性”原则,摒弃现成答案,鼓励批判理解和交流。
4.改革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持久价值为标准。
(五)五个自主
1.以学生成长为本,让孩子们学会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
2.从学生发展出发,让孩子们学会自主策划学习的进程。
3.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展示学习的成果。
4.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索学习的规律。
5.为学生终身着想,让孩子们学会自主调控学习的情绪。
四、统筹安排,确定课程
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发展“小精灵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由校“课程教学部”和“学生工作部”负责,逐渐开发设计出多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选择,提升优势,个性发展”的优质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实施步骤:
·步骤一:开展整体规划、设置课程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面向所有学生,课程分段跟随、发掘资源全面服务的育人格局,以“发现特长,全面发展,灵性互动”的办学理念,结合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特征,形成以创建学校特色活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为依据的课程系统。
·步骤二:组织自主报名,设计课程
学校组织教师以自主报名的形式,结合教师个人特长和兴趣,拟定将要开设的拓展活动课程。同时结合学生需要和年龄特征进行综合设计,全面建构本校特色化、系统化的拓展课程内容。
·步骤三:深入挖掘资源,充实课程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需要以学校为平台的系统化课程设计拥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资源支持。因此学校通过开发多重资源来形成教师特色展示型资源,区域特色传统文化型资源,社区、家长等社会资源……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有效整合多重资源,以支持学生在系统化课程体系中选择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活动资源。因此,学校在架构自主拓展型课程中,应当注重构建志愿者队伍,引入社会优质资源,配备专职教师,完善课程管理,融合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充分支撑学生“沉浸”在课程中,形成自我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步骤四:学校综合评定,优选设置课程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创设条件,挖掘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设置了非限定性拓展课程。这节自主拓展课采用走班形式,时间全校统排,内容涉及艺术、体育、语言文学、英语、科技等领域。本学年开设了多门自主拓展科目。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见表1。
表1 2023学年拓展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本校教师任教)
·步骤五:实施明确要求、管理课程
学校对每个科目方案的设计都提出结构化要求: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安排、课时安排与评估等设计,结合分工巡视、协同合作等形式,加强课堂常规管理与课程运作指导,确保课程、活动、项目的有效、有序落实。
五、课程评价
小学课堂拓展活动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有时难以应用传统的评价形式。对于工具类学科来说,传统的评价形式很难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暴露思维问题,有时过于严格的评价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根据自主拓展型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重新制定了多维度的评价指标,通过学校架构评价原则、标准分类等,由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特点进行填充并设计评价形式,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课程特色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一)评价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拓展型课程突破了原有课程结构和学科体系,从培养学生发现自我、发掘特长、自主学习的角度,结合课程内容、形式、目标等特点,将多种常识加以整合,因此其评价也须遵循综合性的原则。
2.开放性原则
拓展型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呈开放形态,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时空上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开放的、动态的教学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能力和创造性,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需遵循开放性的原则。
3.主体性原则
实施拓展型课程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参与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掘,去发现,所以评价也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
4.实践性原则
拓展型课程自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会结合社会性,而部分课程又需要兼顾实践性等,因此实践性是拓展型课程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评价时的重要原则。
(二)评价形式(供教师参考)
1.自我评价
评价的结构由教师建立,通过结构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就有所倾向,同时引导学生在结构中对自己进行展望性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鼓励自身积极进取。
2.教师评价
由教师通过行为观察、情况记录、谈话交流等形式,或者通过教师在学校所设计的结构中细化进行的问卷调查、活动设计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切合课程特色的多方面评价。
3.相互评价
评价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评价。
4.家长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从家长处获得家长对学生学习拓展型课程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形成家长对课程的评价。
5.国家考试机构评价
属于国家课程的部分拓展型课程,可采用书面考核作出评价。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我校精灵智享网络学习多元空间进行空间网站内容的系统构想,包括多元全息的结构、童趣缤纷的色彩、具体栏目的划分等。在“精灵智享空间”中进行各项内容的设置,对学生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参与、评价激励等情况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联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海教师教育管理平台、闵行教师支持系统、闵智学堂、闵智作业、学生成长空间、腾讯会议、豆朋评价、钉钉、云录播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系统开展拓展教育指导,做好学生拓展实践记录与评价,增强拓展教育互动效果。例如,通过“精灵智享空间”中的“精灵护照”“钉钉平台”“豆朋评价”等功能反馈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的情况(见图1)。
图1 浦汇小学精灵智享网络学习多元空间架构图
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表现性评价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需要被关注。例如,整个评价费时费力;评价形式不适合所有的评价内容;对评价者的专业要求比较高;评价可靠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等。
1.通过表现性评价应用,提升儿童学习的兴趣效应
自主拓展型课程是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研究证实,学生因在“有趣”的表现性评价活动中深刻体验了学习的意义与快乐。
2.通过表现性评价应用探索,克服教师的孤单效应
本研究依托教研训基地开展的小学拓展型课程表现性评价专项研究,凝聚了全区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师群体性教学实践智慧,聚焦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等关键问题,积累了大量实践性案例,为各校提供了有用资源。
3.通过表现性评价应用探索,产生了课程的建设影响
在本研究中,在小学自主拓展型课程中变革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替代传统的经验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看似只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一个环节,却因打破了教师在拓展型课程实施中评价方式单一的局限而改变了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小组的记录评价每个学生,包括团结合作精神、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或提高;
②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③是否学会选择并做出决策,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拓展内容与方向;
④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⑤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强;
⑥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进取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六、保障机制
(一)时间保证
每周一下午开展“快乐活动”(部分科目可延长时间)。
(二)人员保证
选择有特长、乐意者为指导老师,初步拟定课程科目方案和实施计划,自编微型教材,制定拓展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课程方案,有授课记录。
(三)经费保证
学校除投入一定经费进行硬件改善外,还要积极采购教材等资料。
(四)制度保证
承担拓展型课程教师的工作量纳入工作总量和教师的年终考核,每学年末对各类自编教材进行评比、整理和归档。所需档案材料:拓展课程计划、教案、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展示(图片、视频、作品等)、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