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融入美术学科促文化提升的应用探索
2023-12-02火贤慧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火贤慧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民间传统艺术单元教学内容一直是学生兴趣的短板,在课堂中表现为能模仿传统工艺的技能技法但缺乏创造力,知道传统工艺的类别但缺少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因此,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和审美特征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间艺术审美能力势在必行。
一、传统文化的缺失:观学生课堂外与内
困境中的曙光:在学生普遍缺失传统文化认知的情况下,笔者发现各班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已超出同龄人的认知,为寻找差异的原因,针对这部分学生做了详细的访问并归纳,这类学生对传统文化工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的成因是他们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方式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剖析背后原因,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审美认知不足的原因有三,一是缺少传统文化体验的土壤,使学生很少对传统工艺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二是复杂的传统工艺技法以及繁多的工具材料准备拉高了学生体验工艺制作的门槛;三是紧张的课时迫使学生压缩创作时间,引起诸多问题。
为克服以上问题,笔者查找了当下领先的教学策略,最终选择教育戏剧与跨学科相结合,优化美术课堂之民间传统艺术板块的教学。
二、精准锚定传统文化:衍美育人目标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低年级工艺制作的目标设定为“能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不难发现,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认知与情感认同,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各种材料与工具的技能。
因此传统工艺在课堂中的衍美育人是学生能利用已有的技能模仿传统工艺展现自己的审美认知,是能欣赏并认同工艺之美,是能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让传统工艺在课堂活动中实现衍美育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教育戏剧情境开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工艺制作、由实践转向团队策划提升效率,彰显个性,结合教育戏剧的情境与跨学科的思维集群反思,感悟汉服文化内涵,形成启、承、转、合的三段式教学。
(一)教育戏剧活动情境式串联,践行衍美教育
课堂的活动过程围绕木兰返乡后发生的故事为情节主线串联各环节。环节一,以木兰从军故事戏剧化的演绎开启学生对传统孝行与爱国爱家情感的培养;环节二,为巾帼英雄做汉服设计师,让学生进行传统服饰的探究与实践;环节三,为高效完成传统汉服设计,团队分工合作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策划能力;环节四,思考“我是木兰我会怎么选”,站在木兰的审美角度去评价传统汉服的设计。通过各种情境创设使得环节串联并让活动任务合理化、趣味化、寓教化。
1.情境创设,感知人物品质,增强文化认同
低年级的学生解答问题受限于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往往不能多角度地思考,而是用仅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难以形成逻辑合理的解决方案,不能自觉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通过木兰插画、故事情境的诵读、学生礼仪舞蹈演绎(见图1)与音乐的烘托,木兰从军的情境与木兰立体化的个性展现得真切而直观。这种体验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木兰是一个勇敢、聪明、坚韧的女孩,她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女性的力量和勇气,从而敬仰她为国为家奉献的精神,更感动于她的孝行。至此学生感知到人物品质,增强了文化认同,依靠教育戏剧的习式建立了传统优良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继而合情合理地展开为木兰设计汉服的探索研究。
图1 穿汉服演绎国礼
2.情境延续,创设问题,提升美育内涵
戏剧活动设计,始终以“木兰”这个人物角色串联活动,提问梯度化衔接各环节,符合低年级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过程中以孝行文化承接汉服制作环节,设计“木兰的号召”“木兰的困惑”和“木兰的妙招”三项闯关任务。木兰喜爱汉服,号召大家为她做设计师,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挑战兴趣,还能回顾报纸变花衣的知识技能。这就更说明恰当地把戏剧活动内容运用到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当中,既可以落实制作汉服的要求,又能提升情感态度的抒发。接着“木兰的困惑”将半立体造型表现引入纹样装饰审美的探究思考,为感知美提供合理的过渡环节。然后“木兰的妙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生活材料,发现材料中动物、植物的搭配形成的和谐美,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审美高度。最后通过教育戏剧的思维方法将自己联想成木兰,以木兰的审美视角去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由审美学习到创美学习的转变,体验了从创意构思、改造制作、增加功能、外观美化到最终分享、展示、评价的整个过程,锻炼了多种能力,充分感受到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绘制传统汉服的乐趣及成就感。
(二)跨学科思维提升育人效率
跨学科是最早出现的学科整合形态之一,强调学科间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知识应该像一张网,不同的学科应当密切联系、互相渗透,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学科的发展水平。
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是指在两个或更多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交叉学习,以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和理解。它可以帮助人们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创新和跨界合作。本课例中的活动抓住四个关键词实现跨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本位意识,即开展跨学科学习,无论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不会离开一个主学科,本课正是在尝试一节以美术课为主的跨学科,无论怎样开展课堂教学,这节课始终是以美术课为本,凸显的是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综合活动的模式。在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中,教师既要设置美术学科的相关学习活动,如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还应当根据所跨学科的需要,开展如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课中巧妙融入音乐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欣赏、表现、创造,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就是跨学科学习的一次尝试。
场域,落实新课标,变革育人方式,学习就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要拓宽学习场域,跨学科学习就必须涉及并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本课为木兰设计传统汉服也做到了将学习场域延伸到课堂外。
具身实践。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的重要性,学科教学应当避免单纯事实性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具身体验。跨学科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真实任务的完成,获得经验、提升能力,获得发展。
1.音乐学科思维展示亲和形象的木兰
音乐学科在本课中的运用出现在木兰故事的介绍环节,选择古风音乐的抒情风格类型,配合美术的学习目标,设计了8 个定格的礼仪动作进行辅助教学,学生着汉服演绎花木兰。此处,运用“古风音乐”作为背景配合剧情诉述,用音乐进行环境渲染,折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氛围情境,从听觉上营造氛围感、视觉冲击下让学生认识汉服。8 个流动变化的定格造型动作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服的服装美感,理解服饰中的文化,感受家国情怀和亲情感动,从而意识到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性,体悟亲情的温暖与感动;以“鞠躬礼仪”彰显传统儒家文化的温文尔雅,增加文化认同感,体悟传统汉服承载的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剑舞”片段既展现了木兰对大家设计服装的感恩之情,又从音乐角度出发,显示战场上飒爽英姿的花木兰和回家乡后对镜贴花黄的女儿身形象,帮助学生从舞蹈中揣摩所塑造的花木兰的人物性格和特征。
2.音乐学科思维助力情境T 台秀丰富展示,提升交流体验
通常美术展示与评价都是以课堂学习的要求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呈现单一的模式化。考虑到为木兰设计汉服的情境,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与对自我优缺点的总结,创设“假如我是木兰我会怎么选”的教育戏剧式的活动方式展开评价,即利用教育戏剧中思路追踪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为了使得展示更贴近情境需要,选择“T 台秀”展示美术作品。在“T 台秀”的活动任务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力,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表现力,让评价更加丰富,让学生从木兰的审美角度去评价汉服,体验换位思考的能力(见图2)。
图2 T台走秀展示作品
三、传统文化培育:成长于课堂教学
(一)木兰孝行“启”传统文化认同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传递着亲情的温暖和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孝行。由此展开对学生礼仪文化的熏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认可,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活动借助戏剧资源《木兰从军》的故事情境主线让学生了解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铺垫学习内容。初品木兰爱家爱国的孝行,感受汉服的魅力,了解本课学习课题。活动以学生演绎国礼舞蹈,结合《木兰从军》故事简介,在音乐、舞蹈、视频中深刻体验木兰立体的个性与家国情怀价值观。
(二)汉服文化“承”接汉服练习
借助木兰的故事探寻汉服的传统文化背景与工艺制作知识,以此为铺垫使学生对主题内容更易产生美的认同感。传统文化美形成于特定时期人们对事物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情感的契合,若学生没有相对应的认识是没办法认可这类形式美的。在汉服中,通过欣赏、分析服装的样式知道齐腰儒裙的特点,回顾旧知,铺垫新练习。通过观察与实践发现合适的半立体纸工技法,探寻装饰纹样,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且能挑选迎合自然的纹样装饰汉服。各类活动让学生感受汉服的魅力,从而激发了对汉服的学习兴趣。
(三)团队协作“转”向实践探究
心理学家艾森克曾在《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人的认知心理发展是通过实践获得认识的来源,而认识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活动通过练习对学生之前的综合技能进行锻炼巩固并以此提高学生下阶段的技能。在本课中,学生已知装饰有美的法则,以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袖口、领口、护腰等部位可精致衣服的细节。基于学生已有的美术学习基础,在创作实践中运用综合技能表现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形成多层次的变化美,使得着装者神采奕奕,这就是学生将认识与实践相辅相成,继而掌握设计美的过程。同时明确作业要求,确定设计思路,团队分工协作给予学生更多成就感、责任感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探寻汉服的自然和谐中逐步理解汉服精神。
总之,以教育戏剧融入美术学科教学,有利于从审美情趣、美术素养、美术技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传统汉服》结合学校戏剧美育,“以戏化人、以美育人”,取“仁、孝、礼、智、信”的当代寓意,在制作传统汉服的活动过程中熏陶五常之礼仪美与孝行美,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通过教育戏剧角色演绎木兰替父从军,从孝顺的行为中衍生出对木兰的敬仰与喜爱,以启发式的教育戏剧方式培养学生内心善良的种子。当文化情感结合美术纸工技能综合运用,在创意实践中制作传统服饰,以此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要求。本课例以跨学科教学探究的模式在教育戏剧习式中发现审美感知,在传统汉服主题活动中呈现综合能力素养的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