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智造
——学生创新素养涵育的学校打开方式
2023-12-02陆燕萍上海市七色花小学
陆燕萍 杨 静 上海市七色花小学
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地处中心城区——黄浦区,毗邻繁华的淮海路商圈。校园隐藏在具有上海特色的弄堂——元昌里尽头。校园不大,使用面积仅7 000 余平方米,五个楼层,可以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只有四个楼层;现有15 个教学班,550 余位学生和54 位在编教师。可见,空间于我们而言,就是奢侈品;也就是学校要持续通过空间打造涵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原因所在。
一、空间打造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思考
上海市教委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向了以完善教育教学配置、教育教学数字化建设和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引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构建方略。
《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规划》和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郭金华倡导的《让黄浦的教育现代化生动实践可感、可触、可见》中,都把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关键指向创新的精神、思维、能力和人格,更把学校创意空间的打造列为区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我校也积极回应,以区级重点课题“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美育特色的创建与实践研究”为引领,聚焦课堂、课程、空间三大领域开展实践研究。
虽然面临着学校面积小、空间局促、办学条件有限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可以“智造”!我们理解的空间智造是:通过激发教师的实践智慧,“螺蛳壳里做道场”,让小小空间在固定与可变、静态与动态、开放与封闭、现实与虚拟间为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提供无限的可能。
二、空间智造与学生创新素养涵育的经验
当下,学习空间的融合创新被赋予了时代使命。它不仅要关注与学校“立美”课程的完美融合,更要引领学生走出“象牙塔”,让学习与生活、自然、社会高度融合。
我们努力突破壁垒、集结智慧、循序渐进,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空间“智造”的三个路径和若干实施经验。
(一)创设工作坊,让创意在艺术空间里萌发
学校办学不满30 年,始终坚守“立美育人 七色花开”的办学理念。作为上海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完善了各年段艺术普及项目的建构(即美学创意、京剧演绎、丰子恺漫画、创意篆刻和海派剪纸),亲历了艺术教育在审美、创意等领域对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推进作用。
我们更坚持“美丽空间”的持续打造,大胆尝试将创意空间作为支持系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了丰富体验。学校先后建设的丰子恺漫画室、李守白剪纸室、书法篆刻室、艺术教育工作坊等多个场域让学生的特色课程学习空间由课堂延展至整个校园。
在有限的空间里,我们通过打造多元艺境,激发学生自由创意,满足了各年级学生艺术学习的需求。
步入空间,无论是古朴的篆刻教室,还是顶部和立柱融入的李守白海派剪纸艺术,或是丰子恺漫画馆内陈列的先生的生平、作品等,空间的艺术标识淋漓彰显,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置身在多维的艺术情境中,学生们与穿越时代的经典之作同频共振,萌发出艺术学习的强烈兴趣,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种下一颗创意的种子,激发起创新的思维,艺术情怀在合作与创造中被感召,合作愿望也在空间情境中萌发!
亲近空间,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创意。每年的“思南奇幻日”爱心义卖项目,催生他们大胆创意,使文创作品琳琅满目;“建党百年”“大手牵小手”等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中,空间成了孩子们的“艺术秀场”,他们探索与创造,无限满足自己的艺术表现需求;沉浸空间,开放且轻松的场域促进了协作和交流,他们可以放大艺术个性,以一种玩耍的状态自由地创作,为自己的创造力发声。
(二)创构文化苑,让创造在全纳空间里展现
我们认为,空间的打造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毫无隔阂地融入校园生活之中,即在有限的空间中寻找无限的延伸可能,伴随着课程的延展使学生的创新素养可以在文化全纳的空间中得以展现。于是,我们着力打造展示学校融通“五育发展”和“四大美育”特色项目的文化苑空间,旨在促进文化认同,激发学生自由探索,支持学生创新素养的个性发展。
相较于艺术工作坊,文化苑打破了空间壁垒,延伸至教学楼的四条廊道与四个楼层的八处空间,将艺术、体育、德育、科技四大美育项目的文化全纳,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廊道文化悉数的是项目概览。四大项目的普及类、兴趣类学习内容以及与之匹配的,为展示学生四大项目学习成果搭建的平台——年度综合活动在四条廊道内清晰展示,一览无余。
楼层文化述说着项目的学习过程。无论是东面大楼层呈现的普及项目的学习和综合活动的精彩瞬间,还是西面小楼层展示的兴趣类学习项目,夸赞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如果有留白,就是在召唤孩子们置身空间自由创意。
文化苑的高度开放性是艺术空间无法达成的,学生们可以随意驻足、流连;既可独往,亦可结伴。他们驻足各廊道,一定是在细品四大项目的概览。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品质的活动,保有了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学习的兴趣瞬间激发!辗转各楼层,孩子们学会了悦纳同伴,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动力与自信也在自我认同中形成!文化苑正是以文化认同和同伴悦纳的方式诠释着空间打造可以支持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
(三)重构魔法场,让创新在变幻空间里发生
当“双新”“创新教育”“五育融合”等教改春风不时拂面,当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大踏步走近我们之时,我们愈发感受到:未来的学校空间,除了上述的工作坊、文化苑等物理空间外,学校还需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综合学习空间,作为主动链接未来教育的实施路径。这样的空间特点主要体现在:
1.功能不再单一,环境不再单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布局,是一个灵活支持全课程育人的物理空间;
2.信息技术赋能,情境创设多维,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是一个智能化的育人社会空间;
3.空间功能延展,五育无痕融通,可以根据美育项目的需求延伸,是一个唯美、个性化的心智育人空间。
于是,我们以实现线上线下、现实与虚拟融合的全场景育人空间为目标,把六楼的空中体育馆打造成了“魔法空间”。构建兼具魔幻意境和体验畅想功能的场域,促进素养在变换空间内迸发。
场域灵动。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需求,在这个空间内复原教室的桌椅排列;也可以让学生席地围坐;更可以通过区间划分(前场摆放桌椅供常态学习、后场留出空间作为学科学习活动场域)灵活开展教学。
多维融通。这个空间不仅可以支持学生国家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支持基于五育融合发展的学校四大美育特色项目的学习与活动,更可以作为支持教师师德和专业素养发展培训和学校重大活动的场所。
场景沉浸。在这个空间内,墙面、地面被赋予了生命,师生在极富动静之美的沉浸式场景中体验教育教学活动的乐趣,化单感官认知为多感官认知、单层次认知为多层次认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
技术赋能。空间里的屋顶、墙面、地面等应该发挥投影、灯光、AI 智能设备等的功能,无论是课程的学习还是活动的体验,因为有技术赋能,场景美、交互美、设计美、布局美应该无处不现,犹如“魔法空间”。
试想:如果置身其间,是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信交往、合作探究、自由想象、创意设计等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这个空间里,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以及创造的过程就是创新素养的一次次迸发。
例如,体育学科“韵律·高尔夫操”一课,老师在操场用一个课时进行与高尔夫课程有关的专业技能的训练。第二课时,则在“魔法空间”的魔毯上分屏创设了N个高尔夫球场的真实场景,其间多维度示范动作的播放以及高尔夫游戏规则及场景的设置等,改变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直观的技术呈现场景和音乐的自然融合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全员、高频的在青青草坪上尽情挥杆的体验式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体验。又如,在英语学科1BM1In the park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利用魔法墙提示语言学习要求,又基于学习内容利用魔法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还有效利用了魔法毯的分割功能,将整个场景划分为若干区域,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应语言实践任务。第二课时,则在所在班级教室这个正式学习空间内充分开展语言运用与交流活动,英语学习因为有了多维融合环境的支持,效果更加凸显。这样多维融合的环境是否激发了学习的无限兴趣?
例如,在体育学科“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魔法毯”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伴着叫卖声在弄堂里奔跑、跟着海龟漫步在沙滩上的乐趣;还利用“魔法墙”的交互属性,依靠所设计的交互应用模块,教会学生在往返跑中正确完成与墙面的交互计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练习后观察数据、读懂数据,运用科学手段促进学生匀速跑能力的发展,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同时,“魔法墙”运动负荷监测系统提供的全过程、全覆盖实时反馈的心率监测,既可助力教师保障学生参与运动学练的安全,还能提升健身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又如,科学学科“眼睛的作用”一课中,教师不仅利用魔法毯分区同步视频演示眼睛的结构和眼睛对焦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还可以利用学科特有的“赛课堂”平台,将各小组实验的结果通过IPAD 拍照记录后实时同步到魔法墙,及时的数据支持对师生开展教与学的评价和策略调整是普通课堂无法实现的。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让学习更快乐。
又如,“期末综合评价活动”“学科教学拓展活动”“三年级十岁生日”“科技节格斗机甲挑战赛”“六一游园会”……这些综合学习空间里呈现的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展示,让“螺蛳壳”里的“道场”更加神采奕奕。空间将学科、跨学科等课程的学习多点融通。
综上,基于学生创新素养涵育的未来教育的数字化学习空间的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
1.功能多元的综合学习空间;
2.信息赋能的育人社会空间;
3.面向未来的五育融通空间。
这个空间“智造”的案例,今年暑假赴北京参与了由北师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从1 5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大赛11个一等奖案例之一。
三、空间智造对学生创新素养涵育的憧憬
以上呈现的就是学校近年牵手龙头课题,进阶式打造各空间环境,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融入特色课程建设中,以环境的隐性文化凝练美育思想,支持素养的萌发和生长的历程。
目前,我们正将艺术空间的智造智慧辐射到体育、德育空间的打造中,校内两堵攀岩墙、冰壶馆、虚拟高尔夫教室以及劳动教育工作坊、公共安全教室等为学生课程学习、素养提升提供了无限可能。现实与虚拟交融的科创中心的智造也即将启幕。我们将秉持“让每个角落都是创新学习场”的理念,着力凸显空间布局的灵活、空间功能的多元和空间开放的无界。
同时,我们将大胆突破围墙,以学校已有的漫画、剪纸等网上课程为依托,继续增补、调整,引导学生利用线上平台,开阔视野,协同探究,智慧互动。我们还在积极构建四大美育特色项目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旨在突破时空局限,给予学生全域的学习经历,为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提供新的路径。
未来,我们将持续秉持“让每个角落都是创新学习场”的理念,着力凸显空间布局的灵活、空间功能的多元和空间开放的无界。也定将全力以赴,让黄浦的教育现代化生动实践可感、可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