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遥的孙少平也是“最美奋斗者”吗

2023-12-02党文亭

博览群书 2023年9期
关键词:孙少平躺平路遥

党文亭

已故作家路遥在2019年被官方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以表彰他一生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他的文学创作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由于路遥是获奖名单上唯一一位作家,也就等于说他被视为新中国七十年来书写奋斗主题最出色的作家。而如果要从路遥代表作里评选“最美奋斗者”的话,可能有人会选勤劳善良的刘巧珍,有人会选在农村奋斗的孙少安,有人会选在城市底层奋斗的孙少平,也可能有人会选努力考上大学的孙兰香或洪灾中为救小孩献出生命的田晓霞……和多数人的选择一样,我会把票投给《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

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里最先出场的人物,他在学校吃不起白面馍和黄面馍,只勉强吃上高粱黑面馍,穿的方面更讲究不得。即便如此,孙少平也无过多抱怨,因为穷到透顶的农村家庭能供他读高中已经非常奢侈了。由于“开门办学”,孙少平在学校课堂上没学到多少知识,但他有爱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些书告诉他外面有更辽阔的世界。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孙少平1977年年初毕业后只能回到生他养他的双水村。好在村里安排孙少平担任民办教师,这样他既能挣工分又有补助费,最重要的是可以挤时间读书看报,不至于和外面的世界脱节。但三年后随着村里初中班的垮掉,孙少平彻底变成了农民,巨大的痛苦煎熬着他的心灵。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12章集中呈现了孙少平内心的风暴,他在留下来还是必须走之间来回摆荡。一方面,在农村除了上学参军干公家事外,农民的后代自然是继续当农民。孙少平跟着父亲和大哥两个强劳力干活,只要农村政策好,不愁过上村里人羡慕的光景。另一方面,孙少平的自立意识已然觉醒,他想要作为他这个人而存在,想要活成他该有的样子。他无比尊重和爱戴父亲与大哥,但更希望根据个人意志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也就是说,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召唤孙少平去远方追求梦想,但日常理性却压抑着孙少平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要求孙少平把自己放在“孙玉厚家二小子”的位置做人行事。

当孙少平小心翼翼地将离开双水村的想法告诉给父亲和大哥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外面的世界不是咱们的,你出去,还不是要受苦?再说,有个什么事,也没人帮扶你……”,“干什么事?无非是去揽工!你又不是匠人,当个小工,一天挣一两块钱,连自己的嘴都糊不住!你何必要去受这罪呢?你在家里,咱们父子三人,加上你嫂,一边种地,一边经营咱的烧砖窑,这不好好的嘛!”(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P102-103)在孙少平父亲和大哥的观念里,农民素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不会轻易离开故土,同时农民高度认同提供了共同体庇护的家族与家庭,普遍将家庭家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鼓励追求所谓的个人自由。所以,家人们很难理解向来踏实听话的少平为何铁了心要去外面闯荡。不过最终出于爱和信任,孙玉厚和孙少安还是同意了孙少平的请求,孙少平由此正式踏上了他的个人奋斗之路。

20岁出头的孙少平赤手空拳地来到了黄原市,曾退居次要位置的生理需求首先横在了他面前,不禁让人担心他能否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我们看下孙少平怎样度过第一天:

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他虽然上高中时曾因参加故事调讲会到这里来过一次,但此刻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仍然是陌生的。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107)

黄原市是个地级市,规模其实不算特别大,但它依然带给孙少平震惊体验。待回过神来,孙少平才朝东关大桥头走去,加入了靠賣力气为生的揽工汉队伍。他一边默默观察周围环境和同行,一边调整自己复杂的心绪,可惜第一天运气欠佳,直至夜幕降临也没被包工头挑走。舍不得花盘缠钱的孙少平打算去车站候车室过夜,被拦在外面后只得原路返回,他急中生智中想起一位仅有一面之交的诗人,才好不容易找到借宿的地方。第二天经远房舅舅介绍,孙少平以自降工钱的方式谋得了第一份工作,总算暂时不用为吃饭睡觉问题烦恼。这就是孙少平在城市奋斗的起点,相信很多普通劳动者会对此产生共鸣,因为他们有过类似或更艰辛的遭遇。

孙少平一开始的工作是背石头,其劳动强度超出了常人的负荷,之后换了工种稍有所缓解,但挣的仍是辛苦钱。孙少平有时也焦虑彷徨:

他问自己: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苦了……苦倒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流落生活而有一种稳定性?这一切都很渺茫。(《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270)

不过孙少平没有因此而颓唐丧气,照样认真工作,更可贵的是他工作之余始终坚持读书。小说中有节描写孙少平读书的高光片段:

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癜,伤痕累累!(《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377)

不光是脊背上的伤痕,孙少平在简陋环境中聚精会神读书的画面更让人百感交集。孙少平显然不是为消遣或为艺术而读书,他把读过的伟人传记和严肃小说都化成了滋养思想的养料,从中提炼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当然,孙少平也不吝将他的人生哲学分享给其他人,因此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360-361)

孙兰香对二哥少平关于苦难的奋斗学说深表认可,最终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与此同时,孙少平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由黄原市的揽工汉变为了铜城的煤矿工人。比起在工地劳动,井下挖煤的风险系数更高,但也激发了孙少平更强的工作意义感。他和他的煤黑子同伴们是用血汗和生命开采地下黑金,以保障煤炭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若没有他们这些普通劳动者卖命劳作,外面的世界将停止运转。于孙少平个人而言,劳动不仅使他感到充实,为他赢得尊重,还在他痛苦的时候疗愈心灵的创伤。他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能去煤炭技术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成为一名有技术水平的煤矿工人。总而言之,孙少平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属于大牙湾煤矿,在这片土地上他找到了归属感,活成了孙少平这个人该有的样子。

仔细阅读《平凡的世界》,会发现小说里经常出现一个词——“世事”。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一代,他们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感觉到世事正发生变化,孙少平便是在黄金80年代去外面经世事闯世事。从20世纪80年代到当下社会,世事已不知变了多少遭转了多少弯。借助近几年的网络热词,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眼下年轻人的世事:一面是内卷、上岸;一面是佛系、躺平、摆烂。这两方面的状态看似相反,实则一体两面,反映出年轻人左右为难的现状。人类学家项飙说过:“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不停地自己动员自己。”(澎湃新闻:《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2020年10月22日)年轻人充满焦虑地为了卷而卷,卷绩点卷上岸卷工作绩效,直至筋疲力尽濒临崩溃。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自己的身心可以找到安歇之处,追求佛系、躺平,甚至想要摆烂。但在这个加速社会,多数年轻人无法真正心安理得地躺平或摆烂,不得不继续随着时代浪潮内卷。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孙少平式的奋斗精神是否依然有效?

其一,意义感始终伴随着孙少平的奋斗之路。孙少平最初之所以离开双水村,是因为想要认清自己并成为自己。而迈出这一步其实非常困难,有時外界的阻挠并非最大的阻力,更多情况是自己把自己困在了原地。我因此联想到文学作品里许多悲剧人物,比如高觉新(巴金《家》)、曾文清(曹禺《北京人》)、伊芙琳(詹姆斯·乔伊斯《伊芙琳》)、罗伯特(尤金·奥尼尔《天边外》)等。孙少平来到城市后,果然如孙少安所料无非是当小工,但没料到的是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他始终不忘追寻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不断丰富他的人生哲学。在有些人看来,孙少平关于苦难的奋斗学说太过老生常谈,细究起来逻辑上也有问题,但对孙少平本人来说是自洽的,既让他踏实地投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又能以较为超越的心态看待人生的挫折和痛苦。从这个角度讲,觉得人生缺乏意义或无意义的年轻人可以借鉴孙少平的经验,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毕竟“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有了意义感才不会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左右为难。

其二,奋斗离不开诚实的劳动。《平凡的世界》里有不少孙少平劳动的场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背石头,“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平凡的世界》〈第二部〉,P119)这几乎是身体不能承受之重,孙少平如同古希腊英雄般令人敬畏,而他的的确确又只是位平凡的普通劳动者。这大概是平凡与不平凡的辩证法。所以奋斗不仅要有信念感,更需通过诚实的劳动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不妨再以塑造出孙少平这个经典形象的路遥的奋斗故事为例。今天我们回看路遥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会觉得艺术上非常粗糙,可若是没有早期这些练笔,路遥不可能写出经典中篇小说《人生》。有了《人生》在手,路遥完全可以躺平,靠《人生》吃一辈子作家饭,但他不满足于此决定再攀高峰,花了六年功夫终于创作出日后鼓舞了千万普通读者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最后,以孙少平的人生启蒙之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同时也是几代中国人熟悉的奋斗格言结束本文: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在临死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而作的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三联书店2018年版,P239)

以前一直觉得这段名言过于遥远过于宏大,现在才懂得它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普通人未必拥有像保尔·柯察金这般崇高的理想,但一定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愿望,只有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回首往事时才不因虚度年华悔恨,不因碌碌无为羞耻。

(作者系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孙少平躺平路遥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