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巨结肠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2023-12-02何雨晨蔡多特张书豪高志刚

安徽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肠段神经节结肠

何雨晨 蔡多特 张书豪 金 益 高志刚 邵 敏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导致的先天性结构畸形,是造成新生儿和婴幼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5 000~1/3 500,亚洲人群发病率最高[1]。HD 是胚胎发育阶段远端肠道缺少神经细胞定植导致[2],依据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长度可分为短段型、长段型和全结肠型[3]。目前,公认的HD 治疗方式仍是外科手术,通过外科手术可将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切除,并将正常肠段与肛管吻合。常用的根治手术术式有Swenson、Duhamel、Soave 和Rehbein 等[4]。近十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传统根治手术得到了改良,腹腔镜辅助技术使HD 根治术的解剖精度有了极大的飞跃,术后顽固性便秘和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仍不能彻底消除,而且大便失禁、泌尿系统损伤等手术导致的副损伤仍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HD 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5]。非手术方式治疗HD 是一种减少手术创伤、避免手术副损伤的前沿医学研究,也是临床医师追寻期许的治疗新策略,细胞治疗就是其中一种,其潜在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外科手术相关的不良预后,还能最大程度地重建肠道神经结构以及恢复肠道功能,现已成为HD新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6]。本文拟从细胞来源、问题与挑战、总结与展望3 方面对HD 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细胞来源

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为HD 的治疗带来了一种基于细胞层面的新策略,目前可用于HD 治疗的细胞类型有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肠神经嵴来源细胞(entericneural crest-derived cells,ENCDC)等。除此之外,Pan 等[7]发现来源于HD 患者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表达PLP1 的施旺细胞拥有分化潜力,可以将其分化出的神经嵴细胞(enteric neural crest cells,ENCC)移植回HD 患者的肠段用于治疗。

1.1 PSC PSC 可分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和人胚胎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hPSC),PSC 的增殖能力使其在细胞疗法中潜力巨大。相较于其他细胞来源的细胞治疗方法,PSC 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基因编辑(例如Crispe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方式纠正HD 相关的基因突变[8],也为从基因水平研究H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便利。早在2007 年,Takahashi 等[9]通过4 种逆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 以及c-Myc 将成人的体细胞重新编码为多能干细胞,且与hPSC 有着相似的形态、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等。科学家为了减少HD 患者移植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尝试利用hPSC 对患者病变肠管进行细胞治疗,Fattahi 等[10]通过抑制hPSC 的转化生长因子β,将其分化为ENCC 并移植到HD 小鼠(Ednrbs-l/s-l),成功降低了小鼠HD 相关死亡率。Frith等[11]则在此基础上发现维A 酸可以更快速地通过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水平,高效地在体外诱导出ENCC,并可在肠道内定植,优化了PSC 细胞来源的细胞治疗策略。虽然PSC 分化成ENCC 的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PSC 分化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其诱导产生有效ENCC 的数量不足,这始终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大难题。Lau 等[12]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实验算法,可以为hPSC 分化成ENCC 提供指导,其发现Hedgehog 信号通路可以追踪未成熟的ENCC 过渡到成熟ENCC 以及从ENCC 发育成肠神经元的过程,在利用hPSC 对HD 患者进行细胞治疗时,可以利用这一算法指导ENCC 谱系以最大产量向着最适配的功能分化。而在全结肠型危重HD 的细胞治疗中,Fan 等[13]通过在HD 小鼠(Ednrb KO/NSG,肠道神经节细胞缺乏从结肠延伸到小肠)盲肠内注射hPSC 来源的迷走神经嵴细胞(vagal neural crest cells,VNC)和骶骨神经嵴细胞(sacral neural crest cells,SNC)的等比例混合液,显著延长了与单一注射VNC 或SNC 相比小鼠的存活时间,为全结肠型危重HD 患者的细胞治疗方法增添了新思路。

1.2 ENCDC 在肠道神经发育过程中,ENCDC 在肠管中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被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如一部分ENCDC 会表达结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er,DCC)受体,其介导的轴突导向因子信号通路是ENCDC 在肠道进行放射状迁移到黏膜下肌层所必需的),从而沿着整个肠道进行增殖、分化并迁移,最终形成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4]。近几年,已经有研究证实人类机体来源的ENCDC 移植入小鼠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受肠段的微环境影响,移植的ENCDC 会向无神经节细胞的病变肠段迁移,改善HD小鼠的肠道症状,甚至能达到治愈的效果[15-17]。但是由于HD 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原因,ENCDC 短期定植到HD 肠段会发生大规模的凋亡。Tian 等[18]研究发现借助粪便微生物可以增加短链脂肪酸通过MEK1/2 信号改善ENCDC 定植存活率低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科学家[19-20]提出调节HD 肠段内细胞生态位分子水平及细胞外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对维持ENCDC 移植发育的良好微环境,提高ENCDC 定植成功率有重大意义。国内外科学家对于ENCDC 的最佳来源也展开了各种研究。Cheng 等[21]研究发现,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的ENCDC 拥有相似的分化潜能,Wilkinson 等[22]研究团队从HD 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中分离出可以用来细胞治疗的ENCDC,且与正常肠段中分离出的ENCDC 一样具有分化和迁移能力。

目前,在模式动物中植入ENCDC 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已经有报道[23]用野生型小鼠作为移植供体,成功地将表达ChR2 的神经元移植到HD 小鼠的无神经节区。显微注射技术是将分化完成的细胞移植到HD 模式动物肠管的主要方法,而内窥镜下的显微注射技术会给受体提供一个更安全、有效的细胞移植方式。Cheng 等[24]发现在内窥镜下进行显微注射比直接进行开放性手术更节约时间,且被移植小鼠未出现并发症。Cooper 等[15]则提出移植前的细胞准备程序是影响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了检验移植细胞是否具有正常功能、是否能够安全移植等流程。针对移植ENCDC 的效率,Zhao 等[25]团队通过Y-27632 抑制ROCK 信号通路显著加速了ENCDC 在体内外的生长和迁移。

1.3 施旺细胞 有研究表明,除了VNC 和SNC,施旺细胞前体也参与了肠道神经系统的形成,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GDNF)和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则是起到了趋化引导肠道神经细胞在肠道内迁移定植的作用[26]。在肠道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被更多地研究背景下,Soret等[27]发现对HD 小鼠(HolTg/Tg、Ednrbs-l/s-l 以及雌性TashTTg/Tg)进行GDNF 灌肠,可以导致全结肠的内源性GDNF 和Ret 因子表达水平升高,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形成,全面改善结肠结构和功能。虽然对GDNF 诱导产生神经元细胞的机制了解尚不清楚,但是该研究发现有1/3 的新生神经元细胞来自外源性Dhh-Cre+施旺细胞。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发现以C57BL/6N 为遗传背景的HD 小鼠(HolTg/Tg)与以FVB/N 为遗传背景的HolTg/Tg小鼠相比,在进行GDNF 灌肠后会产生更为密集的肠道神经元细胞[28]。Pan 等[7]则利用细胞培养、活体细胞成像等研究成功完成了对在HD 患者无神经节肠段中定植表达PLP1 的施旺细胞的分离、扩增,再度证明了用施旺细胞诱导产生肠神经元细胞的可能性,为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增添了新的选择。

2 问题与挑战

2.1 治疗效果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HD 患者不仅存在远端肠道神经缺失的现象[29-30],还有Cajal 间质细胞的缺乏、内在B 淋巴细胞缺陷[31]、肠道菌群紊乱[32]等其他肠道改变。而目前HD 患者的细胞治疗策略主要针对的是远端肠道无神经定植的问题,细胞治疗能否同时矫治肠道神经缺乏之外的病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细胞治疗是否能完全恢复HD 患者的肠道功能便成了亟待回答的问题。虽然Bhave 等[33]通过移植ENCC 到HD 小鼠缺乏肠道神经的肠段可以显著增加HD 小鼠的Cajal 间质细胞,解决HD 病变肠道Cajal 间质细胞缺乏的问题。但是Cajal 间质细胞数量的增加能否对HD 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同样,细胞治疗对HD 患者的免疫功能、肠道平滑肌功能等的影响作用也是不确定的。此外,细胞治疗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足够的肠道来源细胞,移植后是否可以发生有效的细胞迁移,使移植后的肠道神经细胞稳定定植在HD 病变肠段等问题,目前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2.2 安全性评估 细胞癌变主要发生在利用PSC 分化ENCC 的过程中,由于是通过人工技术化生或维持PSC 的,这些细胞的生存条件很大程度地偏离了生物体内自然环境,更容易发生染色体畸变、拷贝数变异或单核苷酸变异等突变,这成为其恶变倾向的主要因素[6,34]。因此,研究者想要从临床试验中得到细胞治疗是否会癌变的安全性评价,长时间的随访必不可少[6]。这种突变可在分化之前和分化之后发生,而分化之后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更容易被忽略[35]。除此之外,细胞疗法的致癌性还可能与介导重新编码的因子持续在PSC 中保持活性有关,这进一步提高了基因突变的概率[35]。例如,介导体细胞重新编码为PSC 的逆转录因子c-Myc,正是最常见的癌变因子之一[9]。因此,安全性评估和如何有效控制细胞癌变是HD 细胞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之一。

2.3 伦理道德 虽然现在大部分细胞疗法的细胞来源都是自体细胞,但是在临床和科研的探索过程中,细胞疗法大多使用的还是同种异体的细胞,这就可能导致伦理道德问题的发生[36]。此外,采用损伤人类胚胎的代价来换取对某个疾病的缓解,这个伦理问题仍一直困扰着各种细胞治疗方案,这不仅仅是针对HD,也是导致近十年只有少数细胞疗法能通过监管批准进入市场的原因[37]。

临床试验之前风险收益比评估也是一项必要的伦理评价指标[38]。在现有接受根治手术的HD 患者中,总体优良存活率≥95%[39-40],这就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在这些患者中开展首例人类细胞疗法临床试验?Alhawaj 等[37]对此提出了一个临床试验设想:将存在造瘘高风险的长段型巨结肠患者作为先期试验对象,将细胞治疗作为根治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案,类似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术前化疗方案,这部分患者将有可能在细胞疗法试验中获益,减少肠造瘘概率,改善根治术前的生活质量,同时有望在试验成功时治愈疾病无需手术。

3 总结与展望

虽然HD 的细胞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类临床研究和试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看到这一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有望在未来可以推动临床上HD 的非手术治疗进展,不仅如此,细胞治疗也在HD 的致病机制、模型构建[41]、药物开发[42]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与此同时,细胞治疗在进入大众视野之前,还需要经受许多考验和挑战:如何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研究过程中不触碰伦理道德底线,如何能够在体外更精确地控制细胞分化,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减少移植细胞的癌变等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难题。

猜你喜欢

肠段神经节结肠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TLR4介导克罗恩病不同病变部位淋巴归巢水平的差别
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研究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