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3-12-02陈建弟

学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信息技术

陈建弟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甘肃秦安 741600)

新高考最鲜明的两个特征,一是“3+1+2”模式,即除了语数外三门必选科目外,学生还需要从物理和历史中任选一门,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中任选两门;二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这两个鲜明的特征说明了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不再依靠高考成绩一锤定音,而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日常学习表现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择优录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质量呢?信息技术为其打开了一扇大门——推进物理教学的改革,丰富物理教学的模式。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信息化课堂。

一、新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解析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新高考最鲜明的特征就是“3+1+2”模式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那么这两个特征对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首先,“3+1+2”模式让学生的可选择性更多。许多学生对物理的第一印象是复杂、困难,在选择科目时可能产生逃避心理。因此,如何纠正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乐趣,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其次,“两依据一参考”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包含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个部分。在“合格性考试”中,学生的物理成绩必须达到合格,而“等级性考试”则是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其转化为等级制度,这两项都没有对学生的物理成绩做出严格的要求。“一参考”则对“两依据”做出了补充——“一参考”参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空间波动,因此需要综合素质的弥补,学生平时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等等都会成为参考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笔者也是基于这一解读探索了高中物理信息化课堂构建策略。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策略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张载曾经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然而许多学生对物理的认知就是复杂和抽象,在学习物理时总是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难免感到枯燥,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新高考的模式则需要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主动地、全身心地学习物理。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可以将一些物理知识制作成趣味小视频,让学生以另外一种形式认识物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一些物理类型的小游戏,如电子飞行棋游戏。学生随机掷骰子,有的地方是问题,有的地方是空白格。这些趣味导入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可爱的一面。这样,学生在探究物理知识时的主动性会提高,在物理学习中会更加积极。

(二)化抽象为形象,深化知识理解

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开展物理教学的第一步,然而形式丰富的导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想要“治本”,教师就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将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系统化。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才能够游刃有余,不会将物理视作“洪水猛兽”,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

那么应该如何将抽象的、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系统的物理知识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借助电子白板的图像功能引导学生解析物理概念。在此模式下,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并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了积极意义。当此学习行为成为习惯时,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习表现都会发生变化,即便是在新高考下,学生也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丰富实验形式,提升教学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实验形式时,不仅仅可以从实验本身出发,也可以渗透到实验的各个阶段。例如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明确本次实验的要求、步骤,还可以在微课中让学生预测此次实验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另外,像有一些物理实验很难在当前的实验室中进行验证。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明确的认知。在丰富的实验形式中,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在一起,甚至还可以通过实验过程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这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应对新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微课资源,引导自主探究

联系新高考中的“一参考”模式,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往往因为对教师的依赖,不能主动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微课资源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同时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

在利用微课资源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宽教学范围,在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探索的同时汇总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时政新闻,引导学生探究。而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比如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插入实验视频,或者通过随机触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意外之喜。除此之外,微课的应用也不该局限在课堂或课前,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查漏补缺,甚至鼓励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疑惑并大胆地反馈给教师。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会变得更加强烈,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五)链接生活元素,强化实践意识

从表面上看,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复杂而抽象,与实际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关联。这种错误的认知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的重要因素。新高考本身就是选拔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对学生的应用意识自然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链接生活元素,使学生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甚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链接生活元素时,教师也要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另外在链接生活元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力的利用形式,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形式,分析人们是如何把力充分地利用起来的。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发现了生活与物理知识的关系,并在遇到熟悉的场景时下意识地回顾物理知识,甚至还会针对自己无法理解的物理现象提出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也会更加积极。

(六)打造交流平台,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在基于新高考的背景开展物理教学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交流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也会产生差异。教师打造一个可以交流的、开放的空间,为学生思维的碰撞制造了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

在打造交流平台时,教师可以模仿论坛帖的形式,即将交流平台划分为多个模块:物理疑问解答模块、物理竞赛讨论模块、物理知识拓展模块、物理实验分享模块……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模块中发布帖子,向其他人求助,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一些物理小知识等等。其他学生可以在这些帖子下面就物理知识进行讨论。当然,教师具有监督的权利,也可以在这些帖子下面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或者通过整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设计相关物理主题活动。这样的方式更加寓教于乐,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平时的评价中,教师还可以此为依据,通过打造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最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七)整合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还可以整合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这里的整合学习资源,不仅仅是围绕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还包括整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物理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锻炼思维能力。

而要想整合优秀的学习资源,仅仅从网络上搜索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建立交流平台,与其他学校教师分享学习资源。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获得一些网络上没有的资源,在分享给学生时也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物理实验方面,教师就可以了解其他学校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录制相关的视频并播放给学生。当然,网络上的资源并不是没有应用价值,需要教师筛选和优化。教师也可以设计主题式资源,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翻阅不同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借助学习资源拓宽眼界、锻炼思维时,其对物理的认知会更加深刻,在日常的物理学习中也能够表现得更加优秀。

(八)借助即时反馈,优化教学评价

联系新高考的“两依据”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能局限于物理成绩,学生在整个物理学习中的表现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和评价依据。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也需要做出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评价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练习题库测试学生的水平,以数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哪些需要重点讲解。教师也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发布探究任务,并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甚至还可以将学生的探究讨论过程录制下来,形成电子档案。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设计为线上作业,并在线上进行批改。而这些被保留下来的数据都会成为教师评价的依据。而教师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是否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都将成为评价内容。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也会在潜意识的引导中逐渐适应新高考模式,有意识地全面发展个人素质。

(九)促进学科融合,实现知识迁移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科的融合,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物学科结合在一起,并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物理与生物结合应用的案例,给予学生启发。这样的学科融合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而是借助学科知识的交叉,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应用这些知识,甚至产生创造思维。另外,这种学科融合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与新高考的改革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科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在探索中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深化知识理解、提升教学品质、引导自主探究、强化实践意识、促进个性发展、拓宽学生视野、优化教学评价和实现知识迁移九个角度,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深度融合,推进了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物理知识的探索中,形成物理意识和思维,对促进学生更好地应用物理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新高考模式,最终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信息技术
只因是物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