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3-12-02张婷婷
张婷婷
(安康学院教育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
一、提出问题
教师的核心素养即培养教师职业必备的各项关键技能品质或知识能力,以便能够充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教师职业要求和符合自身未来专业素质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随之越来越多元化,教学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教育变革的挑战,国家纷纷推出新的教育方案以及各项政策,对于培养教师不再仅仅注重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方面,也慢慢建立起相应的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推出了一个新的指引方向。
从社会的层面来看,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驱动教师重构知识结构;从教育内部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联动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自身来看,教师的职业素养推动自身专业持续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小学教师培养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加快建构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信息化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教学方式改革和信息化时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各个地区教育的关键。如今社会短视频盛行,各个行业、各个年纪的人都喜欢观看,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萌芽阶段,迫切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时事或者让学生讲述在课下看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悟,从实际出发从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有用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使用的教育方法、手段、策略、教学模式等也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而做出相应改变,要学会借助智能工具或者网络手段解决课堂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
(二)升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价值
新形势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教育教学正在持续深度融合,教师要评价、批判和选择自己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观念、价值取向,抛弃过时的、陈旧的价值观念和取向,构建适宜的、崭新的价值定位。很多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持,但是更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成为一个自觉的价值追求者,发挥内在驱动力的作用实现持续升华专业发展价值。以终身学习的意识推动提升核心素养是教师实现价值升华的必由之路,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
二、新时代加强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时代教育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以便适应社会发展。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小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实际教学时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当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来,尊重学生的想法。此外,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核心素养,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高质量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比如小学生还处于好动阶段,思维并不能太集中,教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教师自己也是学习者。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基于教学现状不断实现突破和提升。
教师提升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养成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保证和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要求,不仅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各自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个人素质。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带给师范类院校教学工作的改变
课题组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带给师范类院校教学工作的改变。
(一)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扩展了教育的广度和范围,提高了教育的灵活性。例如,使用大数据可以通过描述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优化学习的供求关系,从而促进变化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方式也逐渐向线上、网络化转变;科学技术也推动转变学习方法,必须时时思考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不同学习方法的等价性也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
科学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着教育者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选择教学内容、理解教育规律以及设置教育机制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的各种思想不断被更新、取代,而且这种速度越来越快,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类信息以及内容,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制作丰富的教学内容,深入传统教学达不到的区域,以便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加速教育事业发展。网络和科技不断发展扩展了学习的时空,学生具备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条件,无论身处何地都是教室,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带来了多样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生可以与在线教师一对一进行互动,而在虚拟的学习社区中也可以及时交互信息,共同促进达成多元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评价的改变
运用现代化技术全面改变了教学的评价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客观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可以实现智能化采集、分析和诊断数据,利用强大的学习平台的后台检测数据可以查看课程数据,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能够给使用者提出改善意见和引导,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闭环体系。学生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向教育者提出自己的诉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等分析方式进一步了解、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紧密结合社会现状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活动。
(四)教学策略的改变
科技迅速发展给教育者带来了压力,迫使他们不断更新和转变教学方式。在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之后,如果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不能长期保持辩证关系或者教育者不能及时强化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造成大量浪费时间、精力以及相关的物质资源,也会降低对于学生的认识。科学技术进步促使教师能积极地参与富有创意的教学和职业发展,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提供不同的教学思路。而传统的课堂一刀切的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体化职业发展有助于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也可以不断接受教育,持续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四、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培养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策略
从完善标准、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实行联合培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小学教师素养及培养体系,并积极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
(一)完善课程标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现代化发展已经步入“应用结合、融合创新”的崭新阶段,传统的发展道路日益狭窄,其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也逐渐清晰。随着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新,带动了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教师在规划和设计教学资源时,应该注重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以便教师系统获取知识。要强化与陕西省各高校的横向联系,更要重视地方区域合作,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接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实时更新现代化教学资源,促进合作共赢,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发展,防止出现资源重复、体系不健全等现象。
(二)明确培养目标
基于师范生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如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指标。在分析现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增强时代的背景性,通过制定共同标准探讨新的理论,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实施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应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要求,落实国家对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对于培养学生来说,不能只注重理论教学,要在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的基础上教学理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特点,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在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在线练习、翻转课堂、微课、混合式学习,加强运用现代化技术,真正促使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走向现代化。
(三)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具体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深度结合,促使教学价值达到最大化,确保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喜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能力,既不能过度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也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与实际效用,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兴趣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无视新技术,不能因其本身的某些潜在缺陷而拒绝应用新技术,要根据学生的爱好适应时代发展,国家现在急需“知识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培养大国教育“工匠”,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职业人,而信息化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设置课程时要认真规划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操课程,让一些优秀教师到高校课堂分享教学经验,引入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成长。
(四)创新教学方式
专业建设要努力克服“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现象,它应当是一个集体性、多样性,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过程。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推动创新。加强建立和运行“UGS”协同培养机制,建设师范生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的“双导师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双师”课堂建设和管理评价,促进协同育人同步发展。比如,在培养学生时可以与一些薄弱地区的农村学校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建立一些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方式了解教育现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要通过制度加强投入教学资源和规划环境建设,保证规范运行,监测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师范生培养质量。保证专业师资队伍质量,提高教师的素养能力,加强培训和专业发展。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不仅要有远见,更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贴合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现代化优质的教学资源。要通过制度建设评估整体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资源建设声势浩大,实际运用平庸”的浮夸现象,让现代化教学方式更准确和实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发展和时代变化,提升自信心。
五、结语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之人,是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践者。小学教师发展和提高核心素养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只有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想法,日后才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教导学生,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培养和发展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机遇,所以学校也可以多组织新教师进行研修,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更多支持,从而促进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