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探讨

2023-12-02

学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中华中职教材

芦 萍

(天水农业学校,甘肃清水 7414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价值极高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展其人文视野,最关键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经久地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原则,将语文学科作为载体,开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精神养分,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和传承意识,从而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水准。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原则

(一)教材原则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专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是随着常规的语文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无形地渗透其中,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脱离语文教材、不能违背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因此,教师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教材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渠道。比如教师可以分析语文教材和课程目标,提炼教材中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和课型,通过听、说、读、写等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接触、了解、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人文教育价值,从而理清语文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次关系,收获更丰硕的文化融合成果。

(二)趣味原则

对于中职生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距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认知、理解起来缺乏天然的积极性,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如果过时、枯燥,很难唤醒学生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期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始终秉持趣味原则,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规律,加强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资料,使其获得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也可以设计新奇有趣的探究活动,包括传统戏剧表演、谚语接龙、经典诵读等,全面适应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从而融学于趣,提高学生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性。

(三)拓展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等基本特点,将其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讲解单一的知识点,而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自主对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寻根溯源、学以致用。现阶段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停留在粗略了解的层面,因此教师应该坚持拓展原则,适度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文本学习迁移到实践运用。比如在阅读古典文学名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查阅名著作者信息以及名著涉及的历史人文资料;在学习文本中的民族手工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材料,带领学生动手做一做,从而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锻炼学生的文化理解及综合能力。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要想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教师必须精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点,树立明确的教学方向。现行中职语文教材中富集着具有文化底蕴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是传播文化元素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技工艺、民风民俗、礼仪制度等方面入手,梳理相关题材的文本,从而做好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铺垫工作。

1.挖掘古典诗词资源。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溢彩华章,其语言精练、节律优美,意境和情感令人回味无穷,无一不彰显出古代诗人词家的才气和智慧。教师在挖掘这部分资源时应该着重开发教材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文言文。比如,唐诗《李白诗二首》《杜甫诗二首》,宋词苏轼的《赤壁赋》,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窦娥冤》,文言文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等[1]。

2.挖掘古典名著资源。中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古典名著的节选文章,这些名著节选反映着古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方式和历史背景,是十分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在挖掘时应该整理古典名著节选类课文,从语言、情节、人物等角度切入设计教学方案,带领学生鉴赏精深的古典文学艺术。以教材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说,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名著资源,作者十分细腻、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环境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学习作者生动、独到的写作手法,从而实现有效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学生阅读整本古典名著的兴趣[2]。

3.挖掘科技工艺资源。中国古代的科学和工艺技术都非常发达,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章就与此有关,教师加强挖掘这部分资源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匠心精神,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十分契合。如教材中《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就是中华传统特种手工艺文化的良好体现,文章用严谨的说明顺序和准确的语言详写了景泰蓝的外观和制作工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感受景泰蓝的美以及传统手工艺人独特的审美构思和精湛的技艺,从而将语文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到实处[3]。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情境

挖掘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之后,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导入。受到认知经验等因素影响,学生缺乏自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需要激发和诱导,创设情境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文本和对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汲取互联网和生活化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情境,促使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和探索文化。具体来讲,教师在创设导入情境时,应该加强采用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多媒体音画材料、戏剧民谣、灯谜酒令等。比如,在教学阅读《琵琶行》时,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工具,播放悠扬动听、如泣如诉的琵琶曲,同时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述作者白居易入仕以前、初仕遭贬谪、贬江州后北外迁调、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等经历,学生瞬间被作者的生平故事吸引,产生研读教材诗歌的浓厚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古典琵琶曲的映衬下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中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作者潦倒的宦途所碰撞出的情感共鸣,领会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评述诗歌语言塑造的音乐形象,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深入地赏析古典诗词。在阅读关于胡同文化的文本时,教师可以播放北京胡同的视频课件,展示古朴典雅的胡同建筑、韵味浓厚的京韵大鼓,带领学生步入充满传统气息的文化氛围。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课件品味作者极具表现力的描写语言,感受其热爱和眷恋胡同文化之情。这样在导入情境的带动下,学生就能直观、具象地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会大幅提高语文阅读效率[4]。

(三)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除了物质文化以外,还有思想、精神、美德等方面的文化内容,正是这些优秀的价值思想支持着中华民族锐意进取、不懈奋斗。中职语文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而德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又存在相融相促的关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围绕爱国、诚信、奉献、谦逊、理想、孝亲等主题,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思想旨意,钻探文章作者、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促进学生透彻地品味、感悟文章,增强渗透传统优秀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的质量,从而促使学生习得为人处世、修身立德的智慧,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如在教学阅读《谏太宗十思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工具书翻译文言文、掌握魏征“十思”的大致内容,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设问导学:“同学们,古代向帝王提出批评意见被称为‘批逆鳞’,一不留神就可能获罪,为什么魏征敢于直谏呢?”学生交流后反馈:“因为魏征心怀天下,有胆量和文采,课文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振聋发聩,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以及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足以见得魏征循循善诱、高超的劝谏艺术。”教师追加问题:“那么你认为魏征和太宗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学习?”学生解读、探讨后回答:“魏征是一个居安思危、心系家国天下的人,他阐述的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固其根本等治国思想在当今时代也是适用的,我们应该承袭魏征的家国责任感、智谋和勇气;太宗虽然在天下安定后有骄奢之意,但是仍然虚心接受了魏征的劝谏,是古代明君从谏如流的典范,这种谦逊品质值得学习。”这样通过解读文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苦乐观以及家国情怀,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5]。

(四)开展形式新颖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活动

中职语文教学强调探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依托有效的探究平台,以往教师设计的语文探究活动以语篇分析和问题研讨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滋生厌倦感,影响理解和吸收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着力设计形式新颖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包括利用教材中的戏剧类文本组织学生协作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根据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设计资料收集、创意写作等探究项目,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钻研优秀传统文化,协同发展文化素养和探究技能。如在教学阅读戏剧《茶馆》时,戏剧中的人物对话具有北京方言的特点,人物形象个个鲜明立体,学生初读文本并了解戏剧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之后,教师播放对应的话剧视频,引导学生学习话剧演员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按照文本中的角色人数自主划分出若干小组,合作开展课本剧表演形式的探究活动。在各组排演期间,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揣摩自身角色幽默、生动、富有京味的台词,配合表情和动作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每个角色的个性特征。比如松二爷胆小怕事,说话的声音可以略小一些,表现出胆怯的样子;常四爷耿直、刚强,有爱国心和正义感,人物台词应该铿锵有力一些……学生通过参与课本剧表演活动能体会传统戏剧浓厚的民族色彩以及老舍制造戏剧冲突的独特艺术手法,从而达到阅读探究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6]。

(五)立足文化实践导向设计语文课后作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为了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还是为了发展学生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作业设计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立足文化实践导向以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吸纳的传统文化精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如制作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手抄报,设计书法、对联、传统工艺品等,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通道从课堂拓展到课外,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例如,在关于《对联觅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趣联和名联的故事,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对联文化中蕴藏的意趣和智慧,对这种言简意赅的文学样式产生探索的热情。在布置文化实践作业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四个作业主题:喜庆的春联、风景名胜建筑对联、励志修身联、古诗词中的对联,同时引出作业内容和要求:“同学们,老师会给大家提供宣纸和笔墨,请大家从这四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根据所选的作业主题,课后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5~8组对联,亲手写出其中一组,要求对联纸面整洁、字迹工整,下节语文课上展示作业成果。”从作业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出色地完成收集和书写对联的任务,这样通过设计实践型作业,学生不仅充分体验到传统对联艺术中的“趣”,也培养了文化传承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教学创新,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的有益尝试。教师应该坚持教材原则、趣味原则以及拓展原则,深入挖掘中职语文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情境,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的优质价值思想和传统美德,开展形式新颖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同时立足文化实践导向布置语文课后作业,全面实现渗透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中华中职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