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案例研究的价值共创下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逻辑及其路径方法

2023-12-01奚婷霞XITingxia

住宅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共创微创主体

■ 奚婷霞 XI Tingxia

随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理念的普及,不少城市对公共空间的利用挖潜进行了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探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也开始从物质环境和功能活力的提升,转而关注其公平效率、共建共享和网红打卡等方面。面对大量分散的小微空间和复杂多元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如何引导多主体共同创造令众人愉悦的城市公共空间,将是城市规划学科新的关键点和重要落脚点。

1 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趋势与价值共创理论

1.1 微更新趋势及其更新方法实践

当前,国内集中式公共空间有着较为有效的治理实践,而分散式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管理仍需更多探索[1]。以青岛和成都为代表,两市先后发布了针对城市微空间[2]和城市剩余空间[3]的设计导则,旨在从城市更新角度统筹盘点和盘活这些潜在的微空间资源(表1);但大多也仅是整理空间资源,具体的场所营造仍需回到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的空间尺度上。梁宏飞等[4]针对纽约城市公共空间复兴时所采用的场所营造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其场所营造的五大关键步骤、动态持续评估和长期营造理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一研究仍缺少关于多利益主体平衡、多主体共同营造和可借鉴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或范式;反而是当下富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缔造理念和城市生命有机体视角下的外科微创更新方法研究,为这些微空间场所营造提供了些许操作路径和方法参考。

表1 城市潜力空间类型

(1)共同缔造通过组织多元主体的参与行动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和共享,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为切入点。该理念非常适合微空间营造,但仍缺乏研判和组织引导集体行为的技术方法与路径支撑。

(2)微创更新实践方面,不少学者将外科微创手术中常见的介入和缝合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和尺度的更新项目中(图1)。建筑师们在城市旧工业区厂房更新中提出介入理念和介入设计策略[5],在乡村营造中提出轻介入和微创更新[6-7],在城市微空间更新中提出微创手术和缝合理论[8]。关于介入、缝合等理念,国外不少城市也已进行过实践,如巴塞罗那散点状的公共艺术场所从量变到质变形成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展示体系,波士顿的自由之路串联城市16 处历史文化遗迹,纽约的高线公园更新项目更是实现了空间缝合。国内规划师们则提出了空间缝合理论[9]和“微创规划”[10]。例如,朱喜钢等[10]提出存量强约束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微创规划范式理念,探索存量空间识别路径、精准化操作模式、空间管治和公众参与方式等内容。可以看到,微创正逐渐融入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更新规划中,以介入和缝合为特色的微创更新方法已然比较成熟。

图1 从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到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方法

1.2 价值共创的来源与核心观点

所谓价值共创,简而言之,即价值共同创造。作为营销管理的核心内容,持续的互动是其实现的关键点。该观点最早是由Prahalad 和 Ramaswamy 基于顾客体验的价值共创而提出[11]。通过梳理价值共创理念20 多年来的演进发展(表2)可知,其已经从二元结构到简单系统走向复杂系统网络关系[12-15]。关于价值共创的模式和过程,在市场营销和服务创新领域都有过探索。Ramaswamy 和 Gouillart[16]提出价值共创的4 个步骤,包括:明确利益相关者,了解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情况,促进利益相关者间的经验分享和方法改进,以及构建平台;周文辉等[17]则通过案例研究,将研发服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价值共创过程分为观念共识、价值共生和价值共赢3 个阶段。近几年,国内学者张伟和蒋青云[18]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价值共创理论(Social Value Cocreation,SVCC),即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同创造社会价值,并在价值摄取、创造、使用的整体过程中,让其与利益相关方及社会有机会获得共享价值的行动实践过程。这一理论不仅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当下共同缔造的理念,而且是对主流“价值共创”理论的有益补充,并将价值共创的视野和行动范围拓展到所有利益相关方;其提出的6步行动法则包括投入、协同、带动、创造、转化、溢出与相应辅助的24个管理行为。截止目前,价值共创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包、虚拟社区、共享经济、服务创新等领域[19]。

表2 价值共创理念核心观点演进

1.3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价值共创与迭代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全民资产,在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强大开发潜力。刘泓志[20]提出通过释放开发权、运营权和使用权属,实现未来公共空间的资产化,从市场化运营的角度探索公共空间设计路径。按此趋势,未来公共空间的设计利用将会是更多主体的共同创造。将城市公共空间看成是一种城市服务产品,基于顾客体验和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观点,目前在其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政府仍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提供者,服务的在地市民是其顾客,也是其价值的决定者和共同创造者。通过参与式营造或共同缔造,可初步达到政府和市民共建共享的目的,但这还不足以解决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的更新运营发展问题。基于服务生态系统和价值共创社会系统理论,更多的主体(如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企业等)作为重要的价值协同创造者,进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存量利用和可持续经营中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从为人服务到人人共建,再到未来的人人共创,将逐渐形成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态系统:一方面,能够大大减轻政府的建设和管维负担,特别是大量分散式的小微空间更新营造与运营;另一方面,通过多主体参与真正发挥出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全民资源资产的价值意义。

2 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实践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嵌入式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北京、上海的实践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从Who(谁共创)、What(共创啥)和How(怎么共创)角度,揭示政府部门及人员、第三方/社会组合、社会资本/运营服务商以及在地多元利益主体这4 类最具代表性的多主体方在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共创的微更新行为驱动因素、参与行为过程、相关更新路径和具体方法。相比单个案例分析,多案例的实践体会和研究能更生动地揭示价值共创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的一般规律。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当下最为典型也最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状活动广场和街旁绿地,以及线状背街小巷为对象。

3 案例选择及概况

根据典型性、完整性和对比性原则,分别选取北京副中心北苑街道的H 小区广场、上海市静安区的沪太支路L 弄背街小巷和上海市杨浦区的创智农园3 个微更新项目为本次研究的案例样本(表3)。

表3 案例概况

(1)H 小区广场位于北京通州老城区北苑街道,是多单位、多产权主体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在更新建设运营上分别借助了责任规划师和愿景集团等外部力量。在文化区位上,H 小区广场既是古通州仓储文化的重要延续,也是通州历史南城墙、小南门和护城河风云变迁的见证者,因此具有锚固城市记忆和链接当下生活的多元作用(图2、3)。

图2 H 小区广场更新平面

图3 H 小区广场共建共治活动

(2)沪太支路L 弄是链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科技园区和永和生活片区的邻里小巷。它从一条停车小巷发展成如今的低碳生活小巷,是通过基于多方利益的参与式街道空间营造,解决了路权之争协调、路侧利益协同和多元需平衡等问题,是旧城区万千平凡小巷的缩影(图4、5)。

图4 沪太支路L 弄平面结构图

图5 沪太支路L 弄共治共享活动

(3)创智农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由一块2 000 m2的街旁绿地转变为今日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和都市农园,使公共空间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图6、7)。该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和属地政府的陪伴孵化。

图6 创智农园平面图

上述3 个案例都不是网红化的商业公共空间,而是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公共空间,涉及生活品质,景观体验,邻里关系等方面。三者均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除了政府部门及人员和在地多元利益主体外,既有投资集团、社区运营服务商和社区专业服务商,也有第三方设计机构和社会组织,但介入环节和程度不一。其中:H 小区广场项目是责任规划师+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的社区运营商愿景集团;创智农园项目是瑞安集团投资建设和四叶草堂设计运营一体化;沪太支路L 弄项目则是社区规划师设计引导在先,后申养集团入驻睦邻中心提供专业颐养服务并参与小巷缔造活动。

4 多主体价值共创的行为逻辑

4.1 多主体共创的驱动因素

通过对不同利益主体及其诉求进行分析(表4)可知,政府部门及人员在各类微公共空间更新中,政治认同、社会和谐、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是其参与价值共创的主要驱动因素。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有效提升民生三感,是3 个案例中政府主体从政治考虑与社会和谐出发的共性驱动因素;文化传承驱动则在历史老小区和街巷中表现更加强烈;而经济发展驱动在科创街区中开放式小公园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作用上表现更明显。对于在地民众和其他多元主体来说,生活品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和街区发展是其参与价值共创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休闲环境和功能提升切实改善生活品质,提高街区/社区吸引力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居民参与更新设计活动行使了当家做主的权利和义务提升了对小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对于第三方/社会组织,最主要是设计情怀和理想的实践。对于社会资本和运营商,主要是宣传品牌、提升信任和消费引导。整体上,更新设计和运营都是微利驱动,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形成微利可持续的更新循环。

表4 相关利益主体类型与诉求

4.2 多主体共创的参与行为

分析可知:政府部门及人员的参与行为主要体现在完善服务、利益平衡、整合资源和组织平台上;社会资本/运营服务商的行为表现主要是在投资管理、建设实施和活动支持上;第三方/社会组织则负责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落地等事务,具体行为表现包括调研策划、沟通协调、赋能培力,技术指导和规划创新;而在地多元利益主体通过参与式活动在邻里互动、交流分享、共同设计以及共管共治上有互动行为。

表5 分析了不同案例组织的特色参与式活动。从活动主题和参与人员上可知:在民众参与角度上,H 小区广场和沪太支路L 弄参与的活动内容跟项目空间设计相关性更强;而创智农园项目设计内容受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要求、社会组织的调研研判和设计理想等影响较大。这是因为H 小区广场和沪太支路L 弄直接涉及在地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可以看到政府主体基本也是全程参与;特别是沪太支路L 弄,北侧一层住户的院墙就是围墙,路侧的绿墙景观设计就需要共同考虑墙内外不同需求和视觉体验进行协同设计。创智农园周边居民和访客更多参与的是农园建成后的互动体验活动,原因可能是其处在开放式的街区环境中,场地也是基本从无到有,前期人的行为影响因素和矛盾冲突较少。

表5 各主体参与的特色活动

4.3 多主体共创的价值表现

结合3 个案例的分析,可知四大主体在城市微空间更新价值共创中和而不同的行为结果表现(表6)。首先,社会价值是各大主体共同首要展现的行为结果,符合共创客体公共空间开放共享的社会属性;其次,文化价值是政府、在地利益主体和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共同行为价值取向,符合当下城市文化传承、家园文化建设和乡愁慰藉等文化体验需求;而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既是政府部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要考量的,也是社会资本和第三方/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要考虑的;最后,对于在地多元利益主体,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最值得关注和反馈,就如同品牌价值对于社会资本和第三方/社会组织而言,是所有价值中跟个体利益和体验最直接相关的。

表6 各主体共创的价值表现

5 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模式与路径

5.1 各个主体的角色与作用

由表7 可知,四大主体的主要角色和作用区别如下:①政府部门仍要起到主导作用,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多方共创的平台并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对策划规划和项目实施情况起到全程监督作用;②第三方组织需要发挥的是评估策划、规划设计、组织公众参与和空间治理等方面的专业力量作用;③社会资本/运营服务商则是协助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运营等事宜为主;④在地多元利益主体则需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更新项目中的各流程环节,从被动参与逐渐过渡到主动共建。

表7 各主体的角色与作用

5.2 多主体价值共创模式与路径:策划规划/运营前置+渐进式循环

结合各案例项目情况和各主体的参与行为可知,3 个案例都是策划规划前置或运营前置的更新模式(图8)。区别于传统工程项目操作思路,各案例提倡策划规划和运营先行,量力而行地制定更新行动;但价值共创的工作模式因对象情况和条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图8 案例项目的更新路径

(1)H 小区广场项目属于规划和运营前置,在考察评估和了解阶段可利用资金情况后,将政府“十院合一”的整体更新愿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先易后难、分步立项推进的方式予以落实。

(2)沪太支路L 弄供需问题和多元主体矛盾较为突出,经过精细调研评估,规划组织多方共同参与设计蓝图,并根据需求急迫性和专项资金情况,合理安排近中远期实施行动,以此整体把控更新图景,统筹专项实施行动有序推进。

(3)创智农园在运营策划和规划设计通过审核后,按照项目内容制定了同步并行的建设实施行动。在某一环节行动过程中,遇到一方主体不认同的情况时可返回再议,但不影响其他区域行动环节的有序推进。这有利于项目的实时沟通反馈和弹性调整,打破了传统项目审批和实施的单向信息传导与信息不对称等现象。

5.3 多主体价值共创程度与方法:“递进式共创行动”+“介入/缝合式营造”

在多方价值中,以在地民众为代表的利益主体空间使用满意度评价是衡量公共空间更新项目价值共创最直接的指标。对比3 个案例改造前后效果(表8、图9~11)可知,它们基本都成功实现了更新改造的初心。结合价值共创理论和公共空间吸引点分析,可初步总结出各案例的成功经验。

图9 H 小区广场改造前后

图10 沪太支路L 弄改造前后

图11 创智农园项目实施内容

表8 各案例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效果

5.3.1 “递进式共创行动”

价值共创核心理论认为,持续的互动交流是确保共创实现的关键。

(1)H 小区广场通过从完善物质空间到提升精神归属感的系列递进参与式设计坊活动,凝聚了共识,并集聚了一批社区志愿者主动参与后续广场的运维;同时,广场空间品质和功能提升也吸引了更多新老居民的到来。

(2)沪太支路L 弄小巷更新项目通过策划从一般到特殊的参与式共创行动,解决了共性需求问题和北侧边界共享的特殊矛盾,建成后的系列人文小巷缔造活动也增强了小巷人气。

(3)创智农园通过持续互动的体验活动经营,培育着自身的服务生态系统,使得小花园成为流动产品要素的核心载体,从而逐渐打破空间属性限制,创造出更丰富的多元价值。

5.3.2 “介入/缝合式营造”

沪太支路L 弄小巷和H 小区广场都是基于现状的介入式改造更新,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空间大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细调功能结构布局和增强场地复合弹性使用来平衡多元需求,优势在于延续在地民众日常生活行为规律并有序丰富新活动体验。例如,沪太支路L 弄充分利用南侧现状集体产权的商业建筑,通过业态功能重新匹配,实现社区服务提升。

创智农园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景观,采取的是缝合式营造方式。其前身为街区中心闲置荒地也是块边缘地,对于周边居民的互动交流,发挥的是离心作用;而对于科创街区,在形态上更像是一块伤疤。通过创新性改造,该地块成为具有高稀缺性的都市农园绿洲,开始发挥向心引力作用,重新缝合了周边居民间的邻里关系;形态上更是成为杨浦创智片区大绿轴的重要部分,有效促进了周边街区的整体发展和绿色联动[21]。

6 基于经验启示的价值共创机制与方法探寻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尝试建立基于价值共创的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机制框架,即“136”模式,包括1个更新共创协同平台、3 个关键操作步骤和实施路径的6 个重要环节(图12)。其中:更新共创协同平台提倡策划规划和运营前置的组织模式;包含6 个环节的实施路径是在渐近式循环更新路径基础上,提倡各个环节尽可能地多主体共同发力;3 个关键操作步骤分别是精准识别共创主客体、精细策划共创递进式行动和精明选取共创形式方法,为共同识别、共同决策和共同创造提供对应的方法和手段(图13)。

图12 基于价值共创的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136”模式

图13 基于价值共创的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关键操作步骤路径

6.1 精准识别共创主客体

首先,全面评估共创对象的资源条件及其在不同更新尺度的层级作用,以此研判共创对象的功能定位,初步划定更新范围。其次,根据共创对象本身及其周边的产权和使用权等关系,选取代表性的相关利益主体作为主要的共创主体,并摸排不同利益主体需求。最后,横向对比研究客体(对象)、主体(人)和其他多元主体(单位/组织)的供需痛点或主要矛盾,将其按照权责对等、基本需求优先和由近及远等原则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利益主体在产权、使用权和话语权等方面的影响力进行排序。通过对影响力与重要性进行矩阵叠加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更新需求和愿景进行层级排序,精准建立行动目标清单并选取关键切入点。

6.2 精细策划共创递进式行动

(1)在整体协同化层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规律,以增强主体间的参与感、互动感和归属感为目标,有序策划从物质功能完善到精神归属需求满足的不同环节共创行动,让多主体们在层层递进式的参与互动活动中共创多元价值。

(2)在个体差异化层面,宜根据微更新细分的具体对象及其直接相关利益主体,策划定制化的参与式设计活动;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智能感知技术,测量参与者的感受,并将此作为空间方案修改的客观依据,以确保后续方案更新效果的实际满意度。

6.3 精明选取共创形式方法

因对象而异,选择介入式、缝合式或组合式方法。根据之前对城市公共空间微创更新的研究结果可知,将城市看做生命有机体,借鉴“介入”和“缝合”外科微创手术方法的理念具有较强适用性。特别是当下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类型大多是小微空间,因其自身的空间尺度限制且分散分布,更新呈现碎片化。当然,更为直接的考虑是把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作为一种手段方式,介入社会、生态、经济等问题,通过与在地居民或相关利益主体的深入互动,最大程度上给予大多数人生理、心理甚至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公共空间的缝合作用则体现在: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链接点,也是融合古今的重要载体。通过线性空间的组织与串联,不仅可以缝合城市肌理,发挥其社会、文化、经济等多元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一种微公园系统,提升其生态价值。

7 面向未来价值共创的展望和思考

本文通过引入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揭示多主体在微空间营造过程中的共创行为逻辑、互动模式和共创行动方法,探索由政府部门及人员、第三方/社会组合、在地多元利益主体等社会资本/运营服务商等代表构成的微空间更新服务生态系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未来资产化和市场化运营提供先期研究参考。

城市的本质是人,未来也会更加围绕人与人的多元交流互动场景进行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场景营造最大的空间载体,无论是未来的智慧赋能,还是变成流动要素载体,其先决条件仍是需令人愉快,最大程度地满足周边民众的所盼所想。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主体价值共创方法未来值得更多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策划规划和运营前置的工作模式下,规划设计应尝试融合营销管理经典理论,适当拓展专业边界,让规划设计方法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有机集合更多主体力量,推动城市公共空间更精准、更高效地为民服务。

猜你喜欢

共创微创主体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共创美好生活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与时俱进 开阔视野 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