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感染疫情下社区医护人员抑郁状况与心理健康疏导方式的认知调查

2023-12-01李方蒋云罗元欣彭德荣

上海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阈下心理咨询选项

李方 蒋云 罗元欣 彭德荣

(1.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上海 200435;2.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5)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社区医护人员面临工作量、工作压力、感染风险骤增等挑战,生理及心理健康均受到了较大影响[1]。阈下抑郁是指介于正常人和抑郁人群之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特点为已经显示出部分抑郁症状,但仍未达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3]。相关研究显示,阈下抑郁是抑郁症的前期阶段,也是抑郁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4],发现阈下抑郁人群并进行针对性早期心理干预对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新冠感染疫情背景下,社区医护人员的抑郁状况、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及对心理健康疏导方式的认知情况,为制定心理健康长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2年3—8月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医生或护士;(2)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因主、客观原因拒绝或无法参与问卷调查;(2)非在岗人员,如处于产假、病假期间等。

645名社区医护人员中,男性228名,女性417名,平均年龄为(38.05±11.91)岁,本科及以下学历370名,已婚者372名,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311名,医生222名,工龄≤2年的270名,初级与中级职称者分别为364名、205名,在高暴露部门工作的225名,接受过心理健康疏导的408名,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通过微信在线推送问卷二维码,在推文内对问卷的内容和填写要求进行详细说明,要求被调查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返回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1%。

1.3 研究内容

问卷主要内容:(1)社区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慢性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职业、工龄、职称、是否在高暴露部门工作、心理健康疏导接受情况等。(2)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3,5],CES-D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Radloff于1977年编制,共有20个条目,以0~3级评分评定最近1周内症状出现的频度,“几乎没有”为0分,“有时有”为1分,“经常有”为2分,“几乎一直有”为3分,其中有4个条目为反向计分。CES-D总分为60分,得分<10分为无抑郁症状,10~15分为阈下抑郁,≥16分为抑郁发作。(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6-7],HAMD-17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使用最普遍的量表,共有17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标准为0~4分或0~2分。HAMD-17总分为52分,得分<7分为无抑郁症状,7~16分为阈下抑郁,≥17分为抑郁发作。(4)心理健康疏导方式认知,包括感兴趣的内容(心理学知识、自救技能或帮助他人缓解心理困扰的技能)、倾向接受的心理辅导方式(纸质版心理健康疏导材料、网络远程授课、现场集中授课或个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容易接受的心理辅导对象(专业心理咨询师、家人或亲戚、朋友或同事、不需要)、倾向接受的授课方式(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或模拟演练)等。

将CES-D得分<10分且HAMD-17得分<7分者纳入健康组,CES-D得分在10~15分或HAMD-17得分在7~16分者纳入阈下抑郁组,CES-D得分≥16分且HAMD-17得分≥17分者纳入抑郁组[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α’=0.017,故以P<0.01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医护人员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645名社区医护人员中,健康组395名(61.3%),阈下抑郁组173名(26.8%),抑郁组77名(1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慢性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所在部门及心理健康疏导接受情况是对社区医护人员抑郁状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2.2 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抑郁状况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见表2。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所在部门、心理健康疏导接受情况是对社区医护人员抑郁状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在高暴露部门工作、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接受过心理健康疏导则是抑郁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表3 社区医护人员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心理健康疏导方式认知情况

在倾向接受的授课方式方面,3组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兴趣的内容、倾向接受的心理辅导方式、容易接受的心理辅导对象方面,3组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感兴趣的内容方面,阈下抑郁组与抑郁组对3个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与健康组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倾向接受的心理辅导方式方面,除“现场集中授课”选项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抑郁组与健康组对其他3个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抑郁组与阈下抑郁组对所有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除“个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选项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7),阈下抑郁组与健康组对其他3个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容易接受的心理辅导对象方面,3组对“专业心理咨询师”“不需要”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家人/亲戚”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抑郁及阈下抑郁组与健康组对“朋友/同事”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见表4。

表4 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疏导方式认知情况[n(%)]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45名社区医护人员中,阈下抑郁组173名(26.8%),抑郁组77名(11.9%),高于非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抑郁检出率(1.98%)[8],低于大型综合医院高风险科室护士抑郁检出率(21.1%)及支援湖北省抗击新冠感染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抑郁检出率(24.7%)[9-10]。高龄、在高暴露部门工作、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相较20~29岁医护人员,30~49岁医护人员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考虑原因可能为年龄较长的人群在身体机能下降的同时,会面临更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因此发生抑郁的风险有所增加[14];高暴露部门的医护人员需承担更多抗疫工作,常伴随着工作压力增加、睡眠质量下降及诸多负性情绪的产生,因此较高的暴露风险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11];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常常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增加感染及重症风险,因此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12-13]。接受过心理健康疏导是抑郁的保护因素,参与新冠感染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对缓解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这与余敏[15]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社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疏导方式认知情况,在感兴趣的内容方面,抑郁组及阈下抑郁组相较健康组更倾向于学习心理健康自救技能知识,Maunder等[16]的回顾性研究也证实了学习相关知识对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倾向接受的心理辅导方式方面,阈下抑郁组倾向于网络远程授课及个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抑郁组也对个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与Kang等[17]的研究结果相同;具有一定抑郁症状的医护人员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推测原因可能为个性化心理咨询能够完全针对咨询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建议与帮助,从而更好地满足阈下抑郁和抑郁人群的需求。在容易接受的心理辅导对象方面,相较健康组,抑郁组及阈下抑郁组更倾向于专业心理咨询师,说明随着抑郁程度的提升,医护人员更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健康组、阈下抑郁组和抑郁组对“家人/亲戚”选项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连接及有效沟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作用[18]。积极的心理状态与较强的免疫功能呈正相关[19],精神压力的增加则会通过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阻碍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行,与心血管疾病、肥胖、抑郁等不良身心疾病均有关[20],因此,识别不同程度抑郁人群并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对提升其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2022年新冠感染疫情对本次调研的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阈下抑郁及抑郁人群的检出率均较高,应重点关注这部分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组织有序、授课内容多元化、咨询方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保健工作组,同时制定长效干预机制,构建应对大规模疫情的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安全防线。本次研究仍存在诸多局限性:(1)调查人员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选取了上海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非概率抽样得到的结果不能进行统计推断,因此本次研究结果无法推断出上海市社区医护人员的总体抑郁状况;(2)横断面研究无法对心理干预的作用进行追踪调查;(3)通过线上平台收集的数据可能会产生选择偏倚。未来将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阈下心理咨询选项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阈下抑郁大学生的童年创伤研究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阈下信息技术:或成为全媒体时代的脑控手段?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