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作业促进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

2023-12-0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广州5100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亲子陪伴心理健康

◎ 孙 静(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广州 510030)

一、课题的提出

综观近年来教育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学科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成为了热词。这与我国教育改革息息相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2022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总则”中明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同时在“家庭责任”中指出: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要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师要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中要包含学生的心理成长目标,教学环境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学内容要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心理要素,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我越来越关注并思考如何将语文学科教育通过融合渗透,让家庭教育发挥其特有功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因此以所教班级作为试验田,开展了相关的小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以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蓝本,归纳整理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以及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具体落脚点。

2.尝试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出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亲子作业方案。

3.结合区级科研课题“小学阶段家校社融合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以雅荷塘小学为例”,初步探索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与策略。

4.尝试利用多元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发展水平。

三、研究过程

(一)筹备及启动阶段

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完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整体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1.收集、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知网通过“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关键词搜索到《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析》《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18 篇参考文献,结合本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确定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式。

2.利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

第一,编制学生问卷,向本班以及同年级对照班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喜爱程度排序、家长的陪伴方式、家长每周陪伴的频率以及每次陪伴的时间、对家长陪伴的满意度、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自评心理健康水平等。

第二,编制家长问卷,向本班及同年级对照班学生家长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基本模式、参与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每周自觉陪伴孩子的频率以及每次陪伴的时间、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认为孩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业水平、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等。

3.相关数据分析,完善研究方案

对孩子的调查数据显示:91%的孩子认为家长能每日或者经常陪伴自己;98%的孩子表示妈妈陪伴的时间远多于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经常做的事情排名靠前的是“辅导作业”和“带我上兴趣班”,而“陪我一起玩游戏”的以爸爸居多,占88%;对家长的总体满意度很高或者较高的占83%;喜欢语文的为98%;认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总体非常快乐或者比较快乐的占96%。

对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85%的家长认为能做到每日陪伴孩子;明确知道孩子喜欢父母陪伴其做什么事情的为65%;对孩子语文学业水平满意度较高的有78%;对孩子身心发展满意度较高的为78%。

由此可见,对亲子关系的评价,孩子的满意度高于家长;陪伴中妈妈参与度高于爸爸,但两者发挥陪伴的作用有所不同;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满意度,孩子的认知与家长存在较大差别。

(二)实践研究阶段

1.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根据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24 项积极心理品质,对教材进行了梳理,挑选并整理了具有明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的相关课文。(见表1)

表1 根据积极心理学整理的课文篇目

在此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点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去。

以《玲玲的画》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得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平添了几分家庭的温馨。

我抓住课文描写玲玲心情“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人物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最终帮助学生逐渐感悟——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成“好事”。

再以《一封信》为例,课文里的露西因为思念出国工作的爸爸,先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里,直接把因为爸爸不在家而带来的生活困境写了出来,字里行间满是委屈与抱怨;在妈妈的引导下,露西在第二封信里同样表达了对爸爸的强烈思念,但是对生活的自信与力量感却跃然纸上。

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两封信中所写到的具体语句,如“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与“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的对比。又如“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与“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进行比较。学生就不难发现,作为家庭的一员,如果我们能尝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并且使用积极的表达方式,那么家人之间的彼此依恋、彼此疼爱便会像涟漪一样荡漾开来,营造出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2.亲子作业搭建家校合作桥梁

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学生的情绪是能够被带动起来的,并且在设置的情景中有所感且有所悟。如果将内心的情感进一步延伸且内化,布置亲子作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如表2。

表2 亲子作业设计

布置亲子作业之后,教师及时收集作业以及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多元评价中教师评价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渠道,例如,邀请学生在课堂口头交流分享自己和家长讨论过程中的各种看法,邀请家长分享与孩子共同完成亲子作业时的点滴感受,为学生和家长搭建交流分享、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平台。

(三)总结评价阶段

1.教师反馈

运用访谈调查研究法,对任教本班的6 位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明显感到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的有4 位老师,占71%。

课文课通过前后对比课堂上听写满分率,发现数据由之前的最低25%、最高40%变化为最低35%、最高58%。

2.家长反馈

家长A:在和孩子一起讨论《曹冲称象》故事情节时,我引导孩子“遇到难题时,可以尝试多观察、多思考,说不定就能想出好办法。”我还与孩子一起模拟曹冲称象的做法,用家里的各种物品作为“石头”,成功地称出爸爸的体重时,孩子表现得非常兴奋、激动。

家长B:我们家孩子经常遇到玲玲那样的困境,每次遇到一点困境,就容易发脾气,我们根据老师的作业要求,好好跟孩子通过家庭会议认真反思了之前遇到事情的做法,还讨论了新的做法,让孩子对比一下,看看哪种做法会令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让自己心情更愉快。

家长C:在孩子和爸爸一起面对着我,把课文《妈妈睡了》读给我听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有这么爱我、理解我的家人,我感到自己为家庭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3.学生反馈

学生A:我喜欢这样的亲子作业,爸爸跟我一起读课文给妈妈听,妈妈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学生B:下次我爸爸妈妈出差的时候,我想画一幅画给他们,我猜他们也会为我伸出大拇指的。

学生C:这样的作业很有趣,做起来很轻松。

四、效果与反思

从家长反馈得知,98%的家长认为这样的亲子作业可以很好地指导自己开展家庭教育;69%家长表示通过系列亲子作业,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希望这样的亲子作业能持续下去。

亲子作业的效果如此明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亲子作业蕴含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得到了教师给予的细化指导,家长在实践当中容易上手。第二,亲子作业并非常态,这种新鲜感带来的冲击使大家容易积极投入其中,因此更容易显现出效果。第三,亲子作业的核心是和谐亲子关系,一旦关系发生了改变,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随之变化。

亲子作业效果如此明显,要将这项工作更好地延续下去就涉及到跨学科合作的问题,在师资团队上,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心理科和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思维碰撞、融合,共同挖掘学科融合当中操作性较强的点,为进一步开展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亲子陪伴心理健康
陪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