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想要大声呼喊
——针对高中生结巴问题的心理辅导案例
2023-12-01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青岛266000
◎ 田 青 王 琳(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青岛 266000)
一、个案概况
小Z,16 岁,高一女生,汉族,无宗教信仰,独生女,住宿生,成绩中等。小Z 身材高挑,衣着整洁,讲话时面带微笑,与老师交流有礼貌。
小Z 从小口齿不清、轻微结巴,但这种情况一直不严重,小Z 也并未在意。初三转到重点班后,伴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她发现自己的结巴变严重了。升入高中后,小Z 担心因结巴被同学排挤,经常独自哭泣,不敢主动结交朋友,甚至向父母提出转学。父母与班主任沟通后为小Z 预约了学校的心理辅导。
二、评估与分析
风险评估:小Z 否认有自杀想法、意念或计划。心理教师评估其判断力和洞察力良好,无明显抑郁症状,存在焦虑反应,出现厌学、拒学心理。
小Z 的主要问题是不敢与他人交流,被负面情绪困扰,想要通过逃避(转学)解决。下文将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小Z 的问题。
生理因素: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前额叶皮质未发育成熟,这使得他们在许多时候容易情绪化,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
心理因素:这个阶段,实现同伴接纳、自我形象建立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任务。青少年本就会不自觉放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倾向于捕捉他人言行中的负性信息,因此容易产生负面思维,做出负面解释。尤其像小Z 这样因为自身缺陷而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往往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社会因素:小Z 为寄宿生,人际交往是校园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害怕被同伴排斥,如何与身边朋友建立、维持关系,本就是孩子们面对的最棘手难题。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积极取向的理论,强调挖掘个人的潜在积极力量来预防心理问题[1]。同时,短程聚焦的特点也使得它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应用广泛。经过评估,小Z 性格外向,待人热情,有能力与他人交流,心理教师希望通过咨询帮助她发现自身力量,自主解决问题。于是,选择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并确立咨询目标如下:
(1)正常化结巴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
(2)能够自然地与人交流,增强社交自信。
(3)缓解焦虑情绪,探索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意义。
三、辅导过程及方法
(一)辅导过程
1.聚焦问题,确定辅导目标
辅导开始,心理教师对问题进行了聚焦,评估她的抑郁焦虑以及危机水平,了解其家庭关系、社交关系,请学生描述前来咨询的原因以及希望获得的帮助。
生:老师,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说话口齿不清……就是结巴。
师:你慢慢说,是怎么发现结巴的?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听妈妈说我在两岁的时候摔伤进医院了,从那以后就开始口齿不清,结巴,但他们也说不是这个原因,找不到原因。
师:听起来结巴的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怎么最近突然想来聊聊这件事?
生:其实我初中的时候一直好好学习,根本不管这些,但是现在高一,班里有几个同学喜欢开别人玩笑,我想交朋友,又害怕他们因为这个讨厌我。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很愿意跟别人交流,但因为结巴,总是说话前在心里打好草稿,默念很多遍才敢开口,所以平时就不太爱说话,周围人都觉得我很文静,其实不是。
师:听起来你没办法在同学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这让你很苦恼。
生:是的,我很难过。
她说着就哭了起来,我没有说话而是陪着她,让她跟伤心的情绪待一会,慢慢她平静下来。
师: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你提到同学喜欢开玩笑?那你因为结巴遭到过别人的嘲笑吗?
生:有的,我前几天去参加学生会竞选,上台前很紧张,也练习了很多次,但还是结巴了。
师:虽然感到紧张害怕,但还是去参加了竞选,你真的很勇敢!那之前还有过结巴比较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吗?
生:我记得初二那年,爷爷突发脑梗,家里人都忙着照顾他,我也很担心爷爷的身体,每天都哭,后来初三转到了重点班,我就发现自己的结巴变严重了,但当时忙着学习,非常焦虑,也没怎么在意结巴的事。
经过积极的倾听、共情和关注后,我对小Z 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运用SFBT 中重新建构的方式,赋予小Z 竞选失败这件事新的意义,帮助她发现自己身上具有勇敢的特质。随后,我使用评量问句,评估她对结巴的担心为10 分,并确定咨询目标为帮助小Z 缓解结巴带来的情绪困扰、提升社交自信。这时,我分析她的结巴可能是由焦虑害怕引发的躯体化反应,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继续探寻有无例外情况。
2.探索例外,看到多样自己
师:老师有一点好奇,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不会结巴?
生:嗯,如果我用台湾腔就不会。
我听到后一愣,鼓励她用台湾腔跟我交流。小Z 很激动,反复跟我确认是否可以,换成“台湾腔”后,她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语速加快,身心状态也放松了许多。
跟小Z 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并非结巴,而是平翘舌音不分。如果她说普通话,就会略显迟钝,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听起来断断续续。但她显然没有意识到她的发音特点,反而误以为自己有先天缺陷。这时,我调整了先前的假设,决定辅导的主要方向是帮助来访者纠正她对自我的错误认知,正常化口音问题,接纳自我。
3.发掘资源,寻找解决策略
我直接指出了小Z 的发音特点,正常化口音的存在,并试着将其转换成优势。
师:跟你交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你是平翘舌音不分,说普通话的时候不太流畅,不完全是结巴。而且,当你发现用普通话不熟练时,你好像巧妙地用了另一种方式表达。
小Z 听后一愣,显然她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师:其实很多人都有自己说话的特点,而且我们通常都不会在意对方的口音。
生:好像是。
师:如果一觉醒来,你发现你可以流畅地说普通话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生:我可以在收作业前大喊交语文作业了,把语文作业放在桌子上。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性格特点,与同学交流时不再犹豫,不再担心有的字说不出来。交流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会交到很多朋友。我还可以在下次课前提问的时候主动回答,把自己想的都说出来,而不是犹豫紧张半天,哪怕有千言万语,最后却闭口不谈。我还会重新参加竞选,就像正常人那样,我所希望的也不过是成为一个正常人。
师:如果奇迹发生了,你提到像正常人一样,是什么样子?
生: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紧张害怕,上课一直低着头,我也会抬起头望着老师。我还会主动去结交一些朋友,马上就要分班了,会认识很多新朋友。
师:还有呢?
生:我说话会更流畅,不结巴。
师:做些什么可以让这一天尽快到来?
生:嗯,我可以先练习普通话,我妈妈之前就说要带我去上课,不过当时我没同意。
使用奇迹问句,心理教师将谈话的焦点从问题本身转向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小Z 思考改变的方法和策略。从谈话中可以发现小Z 对校园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但她给自己贴上了“不正常”“结巴”的标签,因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也阻碍了她内在力量的发挥。在后续的辅导中,心理教师会聚焦于发掘小Z 的内在力量,为她赋能。
4.情景重现,揭开情绪面纱
心理教师知道小Z 一直深陷焦虑情绪的漩涡,这阻碍了奇迹未来的实现。为了探索她情绪背后的需要,心理教师邀请小Z 进行角色扮演,希望能够揭开她的情绪面纱。在咨询室中,心理教师模拟了小Z 室友开玩笑的场景。
师:当室友开你玩笑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有什么感受?
生:我没有说话,就没理她们,但是她们还继续说。
师:我注意到你说起她们的时候有些生气,如果现在我是你的室友,你会想对我说什么?
生:(沉默许久)我想说你们都闭嘴!
师:说出这些话对你来说一定是很大的挑战,我注意到你的脸都憋红了,但是你做到了,你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真的很棒!我很好奇,如果当时你表达了愤怒,会发生什么?
生:我担心她们会不喜欢我,我从来不会与他人起冲突。
师:你的意思是,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你?
生:嗯,是的。
心理教师发现了小Z 在与人交往时使用了压抑、隐藏的防御机制,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哪怕自己受伤也不想与同学起冲突。她害怕多说话会暴露缺点,但她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讨人喜欢的特质。接下来,心理教师引导小Z 发现自身优势,进而意识到外在条件并不是选择朋友时的关键。
师:你能试着说出你的三个优点吗?
生:我脾气很好,有礼貌,学习的时候态度很认真。
师:那你在交朋友时会考虑什么因素?
生:我喜欢幽默、有礼貌,不随意取笑他人的同学。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没提到人的外在条件,而是个人品质。
生:好像是哦,她若有所思的样子。
5.筑梦未来,提升自我能量
半年后,小Z 主动预约,分享她在交友方面的变化。
生:我问了新室友有没有发现我说话口齿不清,有点结巴,她们都说没注意到,只是有时候跟我说话会有点着急,还觉得我很可爱。
师:我发现你跟半年前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更勇敢更自信了,换做半年前你肯定不会主动交朋友,还主动问别人口齿的问题,你觉得改变是怎么发生的?
生:我跟我的好朋友聊过,问她我是不是一个很差劲的人,她说没有,还说我对她很重要,我就发现其实内向也能交到好朋友,朋友的数量也不在多。
师:嗯,那你觉得自己身上哪些品质帮助你成功应对了这次挑战?
生:我很乐观,总是相信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师:除了这些,我还发现了你有较强的韧劲还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我为你感到高兴,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总结这段经历,你会用什么词?
生:我觉得是战胜自我的过程。
小Z 具有稳定的人际支持系统,朋友们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包容,并且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打消了顾虑。心理教师让小Z 总结改变发生的原因并使用自我认同问句,没有直接赞美是因为相比于他人的认可,她更相信自己的话,借此来增加小Z 的心理能量。最后使用评量问句,评估小Z 对结巴的担心从10 分降至5 分。总体来看,与学生确立的咨询目标基本实现,咨询效果良好。
(二)干预技术
具体干预技术见表1。
表1 具体干预技术
四、效果与启示
(一)辅导效果
我从班主任处了解学生近期状态,班主任反馈学生笑容变多,之前上课总是戴口罩、低着头,现在经常看到她和同学一起愉快地聊天。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孩子在家里更愿意说话,不再提转学的事了。
总体而言,小Z 因为结巴带来的不自信有了明显改善,社交焦虑减轻,能够接纳自身存在的口音问题,并与同学正常交流。
(二)辅导启示
辅导开始时,心理教师试图找到小Z 结巴的原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力量,其实她有能力独自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陪伴学生推开面前的阻碍,挖掘和调动她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学校心理教师并非针对障碍性问题开展工作,而应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格、形成健康的心态,在心理上构建有效应对挫折的机制,这些才是学校心理工作的重点。
小Z 的案例也启发我们,当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家庭和学校有机联合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走出困境。面对厌学拒学的孩子,家长和教师需要去探索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厌学表现背后的心理需要,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