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实践
——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例
2023-12-01方福如
洪 燕,吴 俊,江 岚,方福如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预防医学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既有科学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这就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该专业课程数量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如何既不影响专业课,又促进学生思政能力的培养,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路径之一。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了捍卫人民的健康,成为冲锋在前的最美“逆行者”,为预防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注入了源头活水[1]。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团队在课程思政中,有意识地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获得了学生认可并立项省级研究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高职预防医学相关课程中,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
根据高职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预防医学专业特点,我们把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预防医学专业不是抽象的理论学科,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工作过程中需时刻做到以人为本。我国的医学历史中有许多诠释医者对病患实施人文关怀的描述,如“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因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首先应该关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以“德”为先的职业道德
任何一门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名从业者必备的基本品质,医者尤其如此。在所有的社会道德中,“医德”备受尊敬与推崇。预防医学工作者在从业过程中时刻要面对各项挑战,遵守职业道德是基本行为规范。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在课程中的渗透与讲解。
(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医学发展到今天,医学模式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发生改变,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要求更高。因此,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中,需注意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综合素质。
二、贯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政元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到应急救援当中。其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命至上——守望生命、百姓至上的为民精神
2008年汶川地震,为防止“大灾后大疫”,预防医学工作者明知当地余震不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仍迅速从全国各地集结到位,紧急支援,在现场有序开展各项消杀、疾病防控等救治行动。在处理过程中,彰显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人性光辉。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认知与修养。
(二)舍生忘死——责任担当、奋勇向前的牺牲精神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最前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0年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前往现场指导工作。这种医者的责任感是每一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
(三)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无论是对传染源的救治与隔离、传播途径的控制,还是对广大易感人群的保护,都体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在医学教育中,尊重科学是重中之重,也是引领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理念。
(四)举国同心——众志成城、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全国上下齐动员、全体国民同奋斗的景象。2020 年,全国共调集300多支医疗队、900多名预防医学工作人员和40 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省,与当地的医护工作者及广大人民共同努力。他们的这种团结奋进、时刻准备着的精神,正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之源。
(五)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爱好和平的协作精神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和国家不仅对我国人民的健康负责,也对国际公共卫生负责。多次无偿向国际社会提供实践成功的防控经验,并提供物资援助,生动体现了我国“天下一家亲”的传统美德。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融入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生首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还要加上专业拓展课程。现在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讲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有效弥补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课时间少、开展不彻底的弊端。对于高职预防医学专业来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进行挖掘,使之融于专业课教学中,是时代必需,也是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的职责所在,具体实施过程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展开。
(一)教师是预防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维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人,而专业课教师同样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人。研究发现,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彻,认为学生思政能力培养是思政教师及辅导员的职责,从而对开展课程思政积极性不高,或敷衍了事、应付检查,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3]。我校通过以下措施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1.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培训人员由国内较知名课程思政专家、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获奖的教师担任,内容涉及思政相关各个方面,帮助任课教师提升思政意识及对思政内容的把控能力。
2.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以院部或教研室为单位,不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特别是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加入专业课程思政库中。在最近的突发事件中,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及时把这类思政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到课程中。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是课程
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根,所以重视课程建设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
1.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是必备内容。在预防医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都应该把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为避免课程与思政出现“两张皮”现象,需要给每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制定思政总目标,并把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章节、每一堂课中。同时,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课程思政库,关注时事热点,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炼事件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中。
2.课程体系是课程思政顺利开展的前提。我们须把预防医学专业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视角对整个专业的课程思政进行宏观安排。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课程—专业—学科”的一体化建设[2]。课程建设主要由每门课程的专业课教师来负责,学校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则要为该专业定好总的思政基调,学科负责人要对整个医学学科进行思政定位与把握,如此,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建设时才不会失去方向与目标。
(三)学校的体制与政策支持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专业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学校的各项体制与政策支持是顺利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从本校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向与要求、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4]。设计要契合实际,比如与学校的校训、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等进行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校、爱专业的理念。我校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是基于“船山文化”的精神以及我校校训来综合提炼。其次,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相关政策,如开展课程的遴选、课程思政专任教师评比、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等,对于获得的奖励或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年终考核、绩效评优等的加分项,引导全校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中。同时,对于课程思政开展较好的教师或课程,组织全校学习会议,以榜样带动全体教师,成立课程思政讲师团,定期到各学院进行宣讲,提升专任教师的综合课程思政能力。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融入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师
对于课堂教学,我们需要从教师的教学目标中是否有思政元素的切入、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思政元素的需要、教学内容是否有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教师本身的思政素养入手。
(二)学生
主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以及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方面。就具体的评价方法而言,我们一般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包含理论或实践课堂学生的表现、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则是在课堂结束之时,由教师以试卷、作业等方式来完成。
结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元素融入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需积极关注时事热点新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这些案例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从而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